书城医学难治病中医辩治思路和方法
32938300000007

第7章 各论(4)

多见于快速型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气短,困倦乏力,头晕,胸闷,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心肾气阴,清化痰热,活血化淤,宁心复脉。

方选自拟稳心Ⅱ方加减,药用:人参10g、黄精20g、生地20g、龟板(先煎)10g、鳖甲(先煎)10g、麦冬10g、五味子10g、苦参30g、地骨皮15g、佛手10g、丹皮25g、赤芍25g、石菖蒲10g、远志10g、琥珀末(分冲)6g、酸枣仁20g、炙甘草10g。

3.3 寒痰淤阻络,心脾气阳亏虚

多见于窦性心动过缓,缓慢性房颤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心悸时作时止,乏力,头重闷,胸满闷或胸刺痛,食少,痰多,恶心呕吐,腹胀,口黏腻,舌质淡暗,苔白厚腻,脉缓细。

治宜散寒化痰活血,兼益气温阳。

方选自拟稳心Ⅲ方加减,药用:黄芪30g、白术30g、茯苓15g、半夏10g、制南星10g、羌活30g、陈皮10g、紫苏10g、香附10g、厚朴10g、干姜10g、乌药10g、丹参30g、三七粉(分冲)6g、柏子仁10g、琥珀末(分冲)6g。

3.4 心肾气阳亏虚,寒痰淤阻脉

多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气短,困倦乏力,畏寒身冷,脘腹痞满,舌淡,苔白,脉细迟或结代。

治宜温补心肾气阳,祛化寒痰,活血化淤,宁心复脉。

方选自拟稳心Ⅳ方加减,药用:人参10g、鹿角9g、淫羊藿20g、仙茅10g、甘松10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三七粉(分冲)6g、丹参30g、半夏10g、白芥子10g、莱菔子10g、远志10g、琥珀末(分冲)6g、柏子仁10g、炙甘草10g。

4. 预防方法

(1)对于未发病者,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内伤,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平素饮食不宜过饱,生活要有一定规律,保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注意劳逸结合。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而诱发本病。

(2)对于已发病者,轻症患者,可作适当的体力活动,以感不疲劳为限度,应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活动;重症患者,平时有症状,则应卧床休息。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其包括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证。本文主要讨论心绞痛型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1. 辨治要点

1.1 西医辨病论治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

CHD多属中医的“胸痹心痛”等范畴,病因多为本脏自病或他病及心。本脏自病者多为冠状动脉硬化,他病及心者多见于虚劳、瘿病、痹证、绝经前后诸症等。病位主要在心肾,牵及五脏。病性为正虚邪实,正虚主要为心肾亏虚,邪实主要为气滞、血淤、痰阻、寒热内壅等。此外,患者的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者)、性别(多见于男性)、职业(多见于从事竞争性强的职业者)、精神状态(如性情急躁等)、生活习惯(如常进食高热量、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多盐饮食等)、体质(如遗传易感性、肥胖等)等与CHD关系极为密切。临床确定治则时,要全面考虑上述诸多因素,选用药物时,要认真参考中医药现代研究新成果,如选既有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等作用,又有补益心肾、活血化痰、散寒清热通络等作用的药物。因此,中医治疗CHD效果良好。尤其对轻、中度或重度患者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心肌顿抑、心肌冬眠等效果良好。

西医认为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CHD家族史等。主要诱因为劳累过度、情绪激动、饱餐、受寒等,主要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有冠状动脉炎、严重贫血、Graves病、结缔组织病等。其病机为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致,在诊断方面有心电图、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心肌坏死标记物测定等先进诊断技术,治疗上有溶栓疗法,PTCA及支架置入、CABG等先进治疗手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如某些西药的耐药性和副作用等限制应用,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心肌抑顿等特效疗法不多。

综上所述,我们主张在西医辨病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但如何进行,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1.1.1 西医辨病方面

主要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及实验室检查,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等可建立诊断。但心绞痛应与急性心肌梗死、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心脏神经症、反流性食管炎、膈疝、消化性溃疡、颈椎病等相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应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症、主动脉夹层等相鉴别。

1.1.2 中医辨证方面

(1)从病因入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痉挛者,其本为心肾亏虚,其标为气滞血淤痰阻,脉络不通,治宜补益心肾阴阳气血,行气化痰,活血通络。冠状动脉炎或结缔组织病者,其本为心肾亏虚,其标为风湿寒热内阻,脉络不通,治宜补益心肾阴阳气血,祛风除湿,清热或散寒、通络。Graves病者,其本为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肝肾阴血。严重贫血者,其本为脾肾血虚,治宜滋补脾肾阴血。

(2)从临床入手

发作期,多辨证为寒痰淤痹阻,心脾肾气阳亏虚,或热痰淤痹阻,心肝肾气阴亏虚。治宜散寒化痰活血,兼补益心脾肾气阳,或清热化痰活血,兼补益心肝肾气阴,配合西医药如硝酸脂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溶栓术、PTCA、支架置入术等,中西药并用,或以西医为主,配合中医治疗。对于硝酸酯类制剂及部分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类等副作用,若出现头晕、头胀痛或跳痛,面红,失眠,心悸者,辨证为心肾阴虚,风阳内扰,治宜滋阴清热、熄风潜阳、安神定悸,方选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汤加减。对于β受体阻滞剂及部分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等副作用,若出现心率减低、血压下降甚至心衰等,辨证为心肾阳虚,痰淤内阻,治宜温阳散寒、活血化痰,方选保元汤,四逆加人参汤加减。对于溶栓术并发症,若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表现为频发或成对室早、短阵室速、阵发性室速、室颤、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等,辨证为心肾阳气亏虚,治宜温补心肾阳气,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若出现脑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突然发作,头痛眩晕,神识不清,或烦躁不安,精神失常,瞳孔变小,项强,口角歪斜,偏盲,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肢体强直,恶心,呕吐,喉中痰鸣,呼吸困难,二便失禁,或大便不通,或伴发高热,或伴面色潮红,肌肤灼热,汗出如珠,脉细数等。辨证为风痰热淤内闭脑腑,治宜开窍醒神,祛风化痰活血清热。开窍醒神药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祛风化痰活血清热,方选柴牡三角汤加减。若表现为突然发作,头痛眩晕,项强,神识不清,瞳孔缩小,口角歪斜,偏盲,失语,偏身感觉障碍,偏瘫或肢体强直,恶心,呕吐,喉中痰鸣,呼吸困难,二便失禁或大便不通,伴发冷,或伴面色苍白,肌肤冷冰,大汗淋漓,脉细微等。辨证为风痰寒淤蒙塞脑腑,治宜开窍醒神,祛风化痰活血散寒。开窍醒神药用苏合香丸,鼻饲。祛风化痰活血散寒,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出现低血压,辨证为心肾阳虚,治宜温补心肾之阳,方选参附汤加减;若出现休克,辨证为心肾阳脱,治宜温阳固脱,方选回阳救急汤加减;若出现过敏,辨证为风毒内壅,治宜祛风解毒,方选过敏煎加减;若出现动脉栓塞,辨证为痰淤阻络,治宜活血化痰通络,方选血府逐淤汤加减。对于PTCA并发症,若出现再狭窄,辨证为淤热互结,治宜清热化痰通络,方选血府逐淤汤加减;若出现心肌抑顿,辨证为气机郁滞,治宜行气解郁,方选四逆汤加减。

稳定期,多辨证为心脾肾气阳亏虚,寒痰淤痹阻,或心肝肾气阴亏虚,热痰淤痹阻,治宜补益心脾肾气阳,兼散寒化痰活血,或补益心肝肾气阴,兼清热化痰活血。以中医辨治为主。

1.2 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在宏观辨证论治基础上,我们将现代理化检查如心电图、放射性核素检查等视为中医四诊的延伸,据此进行微观辨证,并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但如何进行二者的结合,我们有如下经验可供参考:

心电图示ST-T改变者:ST段下移,T波低者,辨证为心肾气血亏虚或痰淤内阻,治宜以补益心肾气血为主,佐以活血化淤通络;ST段上抬,T波倒置者,辨证为痰淤内阻,心肾阴阳亏虚,治宜以活血化淤通络为主,辅以补益心肾阴阳。

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功能低下和乳头肌功能失调者,辨证为心肾阳气亏虚,治宜温补心肾阳气。心肌坏死标记物增多者,辨证为寒热毒邪内阻,治宜清热解毒或散寒解毒。

冠状动脉造影:见狭窄或闭塞者,辨证为痰淤内阻,治宜活血化痰通脉。

心肌核素显像检查:见缺血者,辨证为气血阴阳亏虚,治宜补益心肾气血阴阳。

1.3 治疗与护理相结合

现代研究表明,CHD的诱因主要有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等。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配合调养护理,如避免劳累、调畅情志、力戒饱食、注意防寒等。如此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2. 辨治思路

2.1 补益心肾,兼调五脏

CHD的病位主要在心肾,病性主要为气血阴阳不足。因此,治疗时应以补益心肾气血阴阳为主,但由于阴阳互根互用,阴虚可以及阳,阳虚可以及阴,故在补益心肾气血阴阳时,必须相互兼顾。温补心肾阳气常选人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炮附子、桂枝。现代研究表明,人参、黄芪能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心肌细胞内ATP合成,增加心肌的能量供应,此外还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小板的解聚,抑制其粘附及促进纤溶等作用,从而改善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能量供应低下的病理状态。淫羊藿、补骨脂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降低冠脉阻力及左室舒张末压,从而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此外还能调节血浆雌二醇(E2)与睾酮(T)的比例,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有抗氧化作用等。炮附子、桂枝有强心甙样正性肌力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CHD潜在左心衰和已有左心衰的症状。总之,此类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滋养心肾阴血常选黄精、玉竹、麦冬、五味子。现代研究表明,黄精能抵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脂;玉竹能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麦冬能提高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五味子能改善微循环。总之,能改善心肌的营养状态。

CHD病位虽在心肾,但与肺、脾、肝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温补心肾的同时,必须兼调五脏,如脾虚明显者选加苍术、白术等,肝郁明显者选加柴胡、郁金等。

2.2 行气活血、当别轻重

气滞血淤是CHD的一个重要病理环节,所以行气活血则是治疗CHD必不可少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常选柴胡、郁金、香附、丹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水蛭、血竭、三七、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等。现代研究表明,上述药物一方面有钙离子拮抗剂样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改善心肌供血供氧,调节血压,减轻心脏负荷;另一方面还能通过调整血脂,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血小板功能,保护动脉壁内皮细胞,抗氧化等作用而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但选用这类药物时,还要根据病情阶段适当选用,如急性期气滞血淤甚,多选行气活血作用强的化淤药如水蛭、香附。稳定期,气滞血淤不甚,多选行气活血作用较强的化淤药如三七、郁金等。恢复期气滞血淤轻,多选行气活血作用较弱的化淤药如柴胡、当归等。

2.3 化痰消食,灵活变通

痰浊食积是CHD的又一个病理环节,所以化痰消食也是治疗CHD的一个重要方法。临床上常选的药物有瓜蒌、薤白、石菖蒲、薏苡仁、远志、泽泻、枳实、厚朴、鸡血藤等。现代研究表明,此类药物能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从而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而且能恢复心功能,降低心肌氧耗,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但选择时要灵活变通,兼脾虚者选薏苡仁,兼窍闭者选石菖蒲,兼热者选瓜蒌、泽泻,兼寒者选薤白、远志等。

2.4 清热散寒,不可偏废

热邪壅滞和阴寒凝滞也是CHD的重要病理环节,所以清热散寒也是必要的。《临证指南医案》胸痹一节,曾归纳叶天士的经验认为“胸痹无热证”,我们认为这些见解似欠全面,胸痹不乏热证。因此,我们注意清热,清热多选黄连、山栀等,至于散寒为公认之法,散寒用细辛、川断、丁香等。

3. 辨治方法

根据上述辨治思路,我们将CHD分为如下四型进行辨治。

3.1 寒痰淤痹阻,心脾肾气阳不足

多见于较年轻患者,或年老患者早期,胸憋气窒,或闷痛,饱食后发作,形体肥胖,头昏,脘闷食少,口黏,恶心,大便不爽,舌淡,或紫暗,苔厚腻,脉沉滑。

治宜散寒化痰活血,兼补益心脾肾气阳。

方选自拟CHP-Ⅰ方加减,药用: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半夏10g、瓜蒌15g、薤白10g、石菖蒲5g、细辛10g、桂枝10g、丹参30g、延胡索15g、檀香(后下)3g、枳壳10g、厚朴10g、甘草6g。

3.2 热淤痰痹阻,心肝肾气阴不足

多见于较年轻患者,或年老患者早期,胸胀闷或刺痛,暴怒后发作,头痛眩晕,耳鸣,面部烘热,两目干涩,心烦易怒,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苔腻,脉细数。

治宜清热活血化淤,兼补益心肝肾气阴。

方选自拟CHP-Ⅱ方加减,药用:太子参15g、生地15g、山茱萸10g、黄连10g、山栀10g、丹皮10g、半夏10g、瓜蒌15g、泽泻10g、僵蚕10g、柴胡5g、郁金10g、三七粉(分冲)6g、延胡索10g、川楝子10g。

3.3 心脾肾气阳亏虚,寒痰淤痹阻

多见于年老患者或女性围绝经期患者,突然胸痛,在夜间或受寒或天阴时发作,困倦乏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小便清长,阳痿,带下清冷,舌质紫暗,脉弦紧。

治宜温补心脾肾阳气,兼散寒化痰活血。

方选自拟CHP-Ⅲ方加减,药用:黄芪30g、人参10g、淫羊藿15g、巴戟天15g、鹿角胶(烊化)10g、炮附子(先煎)10g、桂枝10g、半夏10g、瓜蒌15g、薤白10g、三七粉(分冲)6g、延胡索10g、琥珀粉(分冲)6g、甘草5g。

3.4 心肝肾气阴亏虚,热痰淤痹阻

多见于年老患者或女性围绝经期患者,突然胸痛,在上午或起床或受热时发作,困倦乏力,胸闷,心悸,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崩漏,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补心肝肾气阴,兼清热活血化痰。

方选自拟CHP-Ⅳ方加减,药用:太子参10g、生地15g、黄精15g、枸杞子10g、龟板(先煎)10g、黄连10g、苦参30g、瓜蒌15g、贝母10g、丹参30g、三七粉(分冲)6g、琥珀粉(分冲)6g、甘草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