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084

第84章 禮政八家教(4)

治生

楊彝珍

予嘗有旨於魯齊許子亟治生之言。以為欲有為於時。必朝罷職。夕可脫然歸。庶一無所顧慮。以沮撓其志氣。然所以治生之道。惟務刻削自損已。以愛惜其物力。不當視若泥沙然。不然。將日皇皇然有不給之勢。必至朘物以自豐。其不至下為市竊之行不止。而許氏立說之意。幾不明於天下。吾家自先大父贈儒林公。與伯仲七分其產。所獲僅資終歲之食。及先叔父四會君宦於粵。乃擴而增之。先大夫悉讓不取。命吾兄弟仍耒故業。後予舉於鄉。并推以囗我兄。自授經旁郡國諸侯所。歲所入無慮四五百金。舉付亡室金宜人經紀之。以家用之羨。周三黨之不能自存者。歲尚可餘三之一。如是者凡十年。值己酉歲大祲。里無宿糧。披其田。索故價之半。無售者。予亟出蓄錢。囗活族中垂殍者三千指。餘則舉以貨他姓之瘠田。歲可得租三百斛。至是豐歲可飽煖矣。予初居故居。隘甚。思葺特室。度材計三十金。遂中止。性不近杯勺。饗客不踰四簋。冠履皆緇衣為之。嫁娶鴈栗僅備禮。出以一健僕隨。可肩可輿。可徒步從數千里。行李不盈笥。笥不載書冊。止則借觀焉。不購名軸寶笈。及犀玉珠璣。瑰奇可喜之物。不囗樗蒱六博。不悅聲曲。居常兀兀親書史。出則具敝衣冠。走塵堁中。面目幾無人色。意殊無迕也。方今巨寇未殄。公私殫亡。亟宜使宇內相率為儉觳。以救其敗。耕者四時力作。以勤樹畜。凡聲色芻豢逸樂之欲。不令生於其心。則商賈無所逐什一之利。不至居積淫巧。充牣城郭河壖。以齎寇盜。士卒無賴。丐取於市。未能逞其所欲。漸且去嗜欲。能忍飢勞。有事必輕戰以奮死。仕者愁居惕處。百不能望曩時。惟益強自刻苦。至於饑疲困頓不之恤。久則其心安焉。然後能屬大事而不挫。予人冬去裘。服絮袍。日餐脫粟。昔者人謂我何。今者人謂我何。嗚乎。其能解於人否也。

示儉

舒化民

朱子門人李燔字敬子。嘗曰。仕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體。學者常將此語味玩。便覺一切紛華靡麗。俱不足慕。陸清獻公服膺斯言。謂可當一篇大文字。然能此者實鮮。予自嘉慶己卯出山作宰。初權福山棲霞。繼補費縣長清。在官十餘年。諸從謹飭。實與寒素無異。迄乙未量移歷城。則首邑煩劇。用財之地。便有不能盡自主張者。幸時僅一載。子孫尚無習染。繼以德州六年。途衝差囗。用度雖稍擴於前。而寒素尚無大改也。至遷擢蘇守以後。則日夕趨公。無暇旁顧家務。兼以地占繁華之最。時經四載之多。往來酬應之紛煩。昏喪禮節之耗費。於是一切服食器用什物之類。未免習移。又不能如范忠宣公娶婦火羅幔之事。守清儉家法。遂近繁華。非復從前寒素風規矣。嗣居憂三載。極思節縮。已苦於收束之無由。至服闋入都。行篋既空。又添逋負。所以分巡浙江海防三載。不得不諸從刻苦。未曾添一玩好。不敢製一衣裘。銖積寸累。藉得清釐新負。彌補舊虧。以免子孫之累。然已左支右絀矣。辛亥乞病歸里。食指眾多。家用繁耗。核計一年度支出入。除公私租穀糶錢抵用。尚不敷錢千緡以外。於是酌改章程。方冀力為撙節。免貽後悔之嗟。乃又閱兩年。歲終查核。仍與辛年相等。而捐公應酬。尚不在內。似此伊于胡底。一二年便當典質負債。鬻田不已。馴至售宅。公私同盡。恐一切非爾等有矣。昔張文節公來為相。自奉如河陽掌書記時。所親譏其太儉。公歎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俸豈能長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予誦其言。未嘗不愧悔交集也。設使當時預防入奢之易。當不至如今日入儉之難。然竟畏其難。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漫無限制。勢必甕盡杯乾。一蹶不振。如前所云矣。固由予無儉德示後。而子孫諸婦輩豈無責焉。予年逾七十。明知來日無多。而及今為爾等區田宅析箸爨者。猶冀諸從節嗇。庶可挽回於萬一也。我子孫各有聰明。非不知世務艱難者。聞予言而戒謹恐懼。當何如思變計乎。

誌大父應準公家訓

黃囗熙

欲身足莫若勤。欲家足莫若儉。欲身與家俱足。則勤以開其源。儉以節其流。二者相需。不可缺一。仰惟吾祖。上承先人之訓。下營後嗣之基。日夕皇皇。躬親稼穡。胼手胝足而不辭。暑雨祈寒而不怨。勞心勞力四十餘年。其勤也如此。終日食不厭蔬。終歲衣不厭惡。內不蓄婢妾。外不使童奴。糜費之端。掃除淨盡。其儉也如此。而且勤非妄動以為勤。不舍本以逐末。不見異以思遷。自專耕作。急賦稅。以至於尊祖睦族。非分不事。苟且不為。其勤而守禮也如此。而且儉不奪取以為儉。非其力不食。非其有不貪。凡婚嫁以及養生送死。且有常經。自祭祀以及從師讀書。不靳正費。粉飾胥斥。慳鄙無譏。其儉而中禮也如此。蓋其計至周。其慮固甚遠也。今祖年六十四矣。唐魏深思。老而愈切。故日以是訓後人。諄諄不少置。孫輩果能恪遵勤儉之訓。相率而歸於其途。豈僅一身一家之益哉。史記載宣曲任氏曰。富人爭奢侈。而任氏撙節為儉。力田畜。任公家。約非田畜所出弗衣食。公事不畢則身不得飲酒食肉。以此為閭里率。此士庶之勤儉可風也。漢書載張安世曰。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戈綈。夫人自紡績。家童皆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積纖微。是以能殖其貨。此大臣之勤儉可風也。光武躬行儉約以化臣下。講論經義。常至夜分。一時功臣如鄧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藝。閨門修整。可為世法。貴戚如樊重。三世共財。子孫朝夕禮敬。常若公家。此天子之勤儉可風也。夫惰者身之蠹。奢者家之蠹。叔世習游惰。務紛華。恥言農事。雖有富貴。不一再傳而即替。不知古之帝若王。其初皆農也。舜發畎畝。禹勤稼穡。少康中興。有田一成。殷高復興。諸侯來辟。必曰稼穡匪懈。農事開基。不獨周家。故禮運有曰。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天子且不曰有天下國家。而曰有田。況乎細民。能力田者不飢。能守田者不貧。由耕耘而可以謀衣食。由撙節而可以備積儲。衣食饒。積儲裕。而可以禦凶荒。可以蒸教化。可以厚風俗。由是而禮樂興。由是而刑罰措。豈不懿哉。豈不懿哉。

郭巨論

馬國翰

郭巨妻生男。謀曰。養子則不得營業。妨於供養。當殺而埋焉。鍤入地。有黃金一釜。上有鐵券。曰黃金一釜賜孝子郭巨。宗躬載其事於孝子傳。後世嘖嘖與虞舜曾閔同稱。予謂巨之得免於大不孝者。有天幸焉。烏得為孝哉。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昔舜以無後之故。不告而娶。略恂謹之小節。圖延之洪緒。雖當勢窮事沮。而委曲以通其權。卒能開國承家。子孫保世。則舜之大孝。在於有後也。夫舜值不能有後之時。而為立後計者如此其急。乃妻已生子而欲殺之。亦大異乎舜之居心矣。如其孝何。且夫先王之法。所以扶天性而達人情也。父子主恩。戕虐為戾。故無故殺大宗之子者罪之。赤子在抱。於人何辜。顧忍以不得營業。計出埋棄。聖王在上。方將顯治其罪以為忍親戒。世儒不察。輕許其孝。過矣。抑所謂妨於供養者。於理亦亦非。夫人子之養親也。小而口體。大而心志。養口體。不過謀滫瀡甘旨已爾。丈夫奮力。終歲勤勞。牽車藝黍。皆可以奉事吾親。為之妻者。中饋是主。飯漿縫紝之餘。乳哺黃口。何妨於業乎。如以養心志也。則含飴弄孫。樂趣倍永。吾知未育之先。盼望綦切。生而疾病。或至不舉。未有不傷悼於懷而悲泣者。況其殺是子以親故也。使親知其謀。當必惜之慟之。憤之憾之。怨之怒之。悔恨而懣懟之。雖有美食。不能下咽。雖有美居。不能安寢。脫不幸而親以煩憂瀕殆。滋戾尤大。噬臍何及焉。古之人善養親志。當必深慮乎此。而不敢輕出也。幸也下鍤得金。而事遂中止。不然不孝之罪且莫能逃於兩間。而猥云孝耶。雖然。其識淺而其志篤也。其事失而其情無偽也。當其埋子之時。惟知有親而已。非以干譽。亦並不知避惡。皇天降鑒。囗以多金。俾得免於殺子之罪。而遂其奉親之心。則釜金之賜。謂天哀其愚而曲全其孝。可也。

愛日堂記

孫衣言

浦江張主政景青將歸壽其親。就予為別。而求為文以記其居之堂。且為言堂之所以建。蓋君之尊甫永甯君。以奉母夫人實為斯堂先是永甯君為知州廣西遭贈朝議君諱歸。而母戴太恭人逾七十。尚無恙。永甯君始五十。比服闋。人皆勸之仕。永甯君以不忍去太恭人。不復出。構堂於所居之西偏。以為奉親之所。而顏之曰愛日。此堂之所以名也。予惟先王之制禮也。丈夫生十五而學。至三十而有室。至四十曰強而仕。未至於四十。法固不可以仕。而其時之士。皆有恆產。未嘗待祿以為養。亦不汲汲於仕也。古之人為人子之時。其依依於父母之側者。歲月何其久耶。至於可出而仕。則其父母類皆耄老。人子之事。往往而畢矣。而後出而事君。則其心可以專於所為。此先王之制所以為得乎人情之至。而才德之所由成也。然其時雖可以仕。而人子之有父母者。終未嘗以君臣之義。一日忘乎其親。故有遣使行役之事。則為之君者。必本其將父將母之意。以慰其王事之勞。四牡杕杜之詩是也。蓋古者人君之於臣。必觀其所以為子。而古人之事君。亦未嘗以先其君者後其親。風俗之所以成道。德之所以美。豈不以是也哉。周之既衰。先王之禮遂廢。而人之至性。往往無以勝其嗜欲。於是乃有弱冠而仕。垂老而不歸者。事君之日。則可謂多矣。而事父母之日又何其少也。於親如此。其於君可知也已。永甯君為名縣令。擢州牧。仕且日起。以太恭人之老。不復就仕。而奉親之堂。以愛日為名。蓋永甯君之年。於古人為事君之時。而當太恭人七十之年。則所以事親者。其時尤不可失也。能以彼而易此乎。永甯君之用心。則無愧於古人矣。揚子曰。君子愛日。仕則行其義。居則彰其道。事親者。道義之至也。顧其名。盡其義焉。可也。今主政又以壽其親歸。猶永甯君之志也。而欲得予言以為堂之記。即以為太恭人之壽。亦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