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3
33337100000085

第85章 禮政八家教(5)

兄弟異居義

王紳

比世同居。盛德事也。然而非常之道不可以常情守。故聖人不貴。古者制民產百畝。家以八口為率。有弟以為餘夫。壯而有室。則別授田。未嘗禁人之分居也。且教人以分居也。何也。人以一身分而為兄弟。又分而為兄弟之子。以至於無窮。勢由聚而之散。數由少而之多。不能終於不異也。君子謹其異之始。而予之職業。示以勤苦。俾之各成其事而民競勸。斯亦使人自立之道矣。後世一二賢哲。懲兄弟之爭財而私產也。激而為屢世同居之事。意固慈祥愷惻矣。迨其後。無公正之族正以持之。有不肖之子孫以間之。致起爭競。遂至一敗而不可止。是始於讓。終於爭。始於和。終於戾。而一家之氣象薾然矣。夫兄弟。至親也。在於情誼敦篤。不在形貌纏。使既異之後。有無相通。疾病相扶。雖異猶未異矣。如或志意猜疑。神情阻格。雖與之共居止同飲食。而日相睽違。其得謂之不異乎。儀禮之言曰。父子一體也。兄弟一體也。故父子手足也。夫婦判合也。昆弟四體也。昆弟之義無分焉。而有分者。則避子之私也。子不私其父。則不成為子。故有東宮。有西宮。有南宮。有北宮。異居而同財。有餘則歸之宗。不足則資之宗。此亦言當分別之義。而第以子之私言。義不盡於此矣。雖然。抑有進焉。國君傳子。正也。而或改而傳弟。豈非雍睦友恭之尤者乎。然商自沃丁立弟。其後弟子或爭相代。比九世亂。宋宣傳穆與夷弒。諸樊讓札王僚誅。魯隱曹臧。其前事矣。宋之二太。尤可哀慟。豈非以名分無定。而生心者眾乎。是故唐虞之揖讓。不可行中古以後。夷齊之得仁。難以語季世之心。何也。人心不同。慈惠者難得。而暴戾者不少也。吾聞古王者之子。長則各有分土。諸侯之子。長則各有職業。桓榮諸兒。分經而誦。曹彬諸子。分蓺而營。使不肖不得庇於賢良。賢良不得牽於不肖。所謂父之於子。賢則愛之。不賢則賤之。是乃天地之公心也。夫事貴守常。不貴立異。當圖其終。不貴矜其始。能為遠慮。謀及子孫。可為深長思矣。

方氏記李默齋實行書後

陸繼輅

望溪方氏記李默齋實行。而述其兄百川之言曰。人之大倫五。以吾所聞見。惟婦死其夫及守貞終世者為多。子之能孝者差少焉。臣之能忠者差少焉。友之能信者差少焉。而實盡乎弟道者。則未有其人也。陸祁孫曰。諒哉。方氏之言也。雖然。君父至尊親。不可以相較。吾以夫婦朋友較之。危哉乎。兄弟之得列於倫之五也。古者婦人不以再嫁為恥。至宋而大防始立。至於今而安之若素。苟非甚****。鮮有踰其閑者。亦以見人之私其所暱。用情之厚。必有大過於事君事親事兄交友。而後為所私者之不能無以報也。今夫不忠於君。不孝於親。腹誹心謗。諱之愈力。兄弟吾等夷耳。慈愛之不均也。貨財之有無也。子女之賢不肖也。相形而見絀。則怨。怨斯怒。怒斯爭。爭而不遂則益怒。於是日取其過惡而暴著之。以自明其不得不然。而凡所以致然者。皆出於彼之所自取。危哉乎。天下甯有日相暴以過惡而可共處一室者乎。夫婦則不然。慈愛之厚薄。貨財之有無。子女之賢不肖。皆與共之。無相形見絀之端。其隙無由而起。間有一二不相能者。則皆有以移其愛者也。其為私其所暱尤甚。若朋友則吾之所擇焉而取之者也。其初取之而終悔焉者。絕之可也。其不絕者。固無多求也。不然。必其無間者也。兄弟以天合。其始非出於擇。而終又不可以絕。於此而求多焉。則乖矣。為之妻者又從而是非曲直之。則益乖矣。為之友者又從而是非曲直之。則愈益乖矣。且人之過惡為朋友所及知者十之三四。為兄弟所及知者十常六七。以漸乖之勢。羇縻於無可絕之道。日窺伺指斥於庭階觴豆之旁。而禍乃不可勝言矣。此吾之所為危也。雖然。以君子處之無難也。夫臣之忠於君也。堯與桀一也。非擇其君而然也。子之孝於親也。夷與跖一也。非擇其親而然也。兄弟亦若是而已矣。導之使合於義者。上也。讓焉而處之以可受。容焉而使之不有其名。次也。讓焉容焉。而天下亦遂曉然於是非曲直之所在。下也。嗟乎。夫婦相詬誶。朋友相責難。或不逾時而式好焉。奈何以吾同氣之親。至使之不得自比於吾之妻與友也。悲夫。因讀望溪文而申論之。知其危則安矣。

書任彥昇奏彈劉整文後

鄧瑤

嗚呼。余讀任彥昇奏彈劉整文。備言齊故西陽內史劉寅妻范詣臺訴稱夫弟整侵虐諸事。不禁歎息痛憾於不容已也。整兄寅歿後。遺孤逡及師利二人。整宜拊如己出。以慰長逝者之魂。顧乃侵奪奴婢。較量錙銖。實鄉里愚氓所不屑為。彥昇劾其為閭閻闟茸。名教所絕。請以見事免整官。勒付廷尉治罪。可謂得敦篤倫常維持風化之本矣。雖然。整固有罪。而余以為是訟之興。寅妻范實不得辭其咎。范為劉氏冢婦。平日儻以恩禮遇其叔。夫歿以二子泣託。令二子事叔父如父。整必感動。縱不能拊兄子如己出。亦必不至侵奪較量。如狀中云云也。乃范以婦女之見。不囗含忍退讓。逡亦不知幹母之蠱。喻以大義。母子二人。終日以仇怨其叔為事。其家夜失車欄龍牽諸物。逡與母遽指為整婢采音所竊。及被整杖。范乃厲聲詰問。夫整雖悖。於逡則叔父之尊也。以叔父之尊。偶一扑責兄子。至列罪狀。背理實甚。且狀中牽連及整之母。整母無他咎。第與范偶相詬詈。遂與奴婢賤輩。同列訟牘。不敬孰甚。綜而論之。范於夫死之後。不能和協其弟。至對簿臺省之庭。必其於夫生之日。更讒間其弟。弗獲順父母之心者也。取婦如此。豈家門幸哉。吾故曰。是訟之興。寅妻范不得辭其咎也。聽訟者既嚴治整罪。范亦宜示薄懲。然後使天下後世之為人婦者囗然畏懼。知待夫之兄弟不可不誠。教其子之事諸父不可不篤。徒於數緡錢鰓鰓計量。甚非所以教子之道也。彥昇諸人。見不及此。但以整之無狀。彈章劾治。於范則不置一詞。豈以其平日實能盡道。抑以其為婦人。法宜從寬邪。吾獨不能不為當時斷獄者責也。抑聞家門不睦。類由婦女。婦女不睦。多由奴婢。劉氏嫂叔之訟。大抵奴婢輩為之也。然則仕宦豪富之家役使此輩。其可不知御之以道乎。

書秀水沈孺人家傳後

姚椿

吳江沈子曰富。示其友秀水計光炘之母沈孺人諸文士所為紀述者。而曰計子將以屬累子。予觀諸文所述。詳且備矣。抑婦人不囗之義。豈不重且大哉。少時讀書。見古婦人以無子被出。竊傷其意。以為此非其人之所自致。及觀後世陰教之廢。未嘗不歎先王之所為防者至深遠也。夫夫婦之道。主乎成子姓。傳曰。一人有子。三人緩帶。己無子而又不許他人之有子。此其獲罪於宗祖者甚大。是豈可援他詞以解免乎。惟是前世不諱再嫁。故容有無子而大歸之義。至宋世則儒者之論益明。於是冠蓋家之諱言出事。而婦女乃有所恃而益逞。善乎。方氏苞之痛言之也。曰。婦以類己者多而自證。夫以習非者眾而相安。百行之衰。人道之所以不立者。豈不由此。今觀孺人之於光炘生母王孺人。於嫡庶母子之間。截然藹然。而各盡其分。其所以致豐亨而享眉壽者。豈無故歟。樛木之章。芣囗之什。此古風人之所難。而孺人能蹈之。是非尋常閨閣之所可跂及也。至於王孺人之賢。與夫光炘之克承其教。是皆孺人之有以致之。而固無俟乎重累其詞也已。

與黃生論妻黨書

鄧瑤

足下頃言某氏子。家饒於財。頗知讀書。而家事悉付妻黨經紀。致骨肉失和。家道淩替。足下以與交好。太息痛恨於其人。僕以為過暱妻黨。古今通病。如漢世后族寵盛。權傾中外。忠正黜退。囗邪諂附。罪盈惡積。卒至身戮族誅者。代不乏人。至莽賊窺竊神器。幾移漢祚。而其禍益烈。此皆牝雞司晨。以至於此。履霜堅冰。不可不防其漸也。是故聖人之制禮也。姑姊妹之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聖人之意。甯使至疏之里尹為主。必不可使至親之妻黨為主。非故薄於妻黨。蓋一過厚。其禍將有不可勝言者矣。帝王寵任外戚。禍既立致。至公卿大夫士庶人之族。不顧大義。私昵婦家。識者亦目為不祥。夫世之但知有夫婦之倫者多矣。今試觀宦游之在外者。入其官舍。大抵主人所最信任。而使掌其泉刀布帛。考出入者。類皆妻之兄弟。妻之兄弟之子。妻之姑姊妹之子。而父之黨無聞也。富豪之居鄉者。入其家門。大抵主人所最親暱。而使掌其田園貨物。囗稽簿記者。亦類皆妻之兄弟。妻之兄弟之子。妻之姑姊妹之子。而父之黨罕與也。余嘗謂妻黨不宜過暱。凡但知暱其妻之黨者。必不能厚於父之黨。且因此閒骨肉。使有鬩牆之釁。且成鼠牙雀角之端者。所在而有。豈第某氏之子為然哉。夫謂妻黨不宜過暱。非謂遂不宜一加存恤也。昔晏子有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論者謂晏子先父母而後妻族。服其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謂妻族不宜薄固也。而世人顧專厚之。其不至於骨肉失和家庭淩替者幾何哉。僕因足下言。有觸於中。故迅筆書此相質。足下覽之。得毋訾其言之近激乎。

收養親戚

俞正燮

宋袁采世範。收養親戚當慮後患一條云。姑姨姊妹年老。子孫不肖者。不可不收養。恐身故之後。不肖子孫。妄稱其人因飢寒而死。或稱有遺下囊篋之物。須於生前令白之於眾。質之於官。稱身外無餘物。則免他患。此必有所監而云然。然家庭之事豈能盡以理處者。靜齋至正雜記直筆四卷。署元闕里外史行素居士著。蓋溧陽孔齊作。專以示子孫。所言家難。由婦人愚悍放恣。母待子如客。女待女之子亦如客。母偏縱女。女亦偏縱其女。母敗其家。女又敗其夫家。養女終身。反恨父母不念女。似嫁非嫁。似贅非贅。又分田少。竊公堂資。離閒骨肉。反詡其功。家人終日皇皇。神不歆其祀。其事豈待其子孫不肖者。始有他患也。又言婦女不可出遊燕聚。又言僧道不可入宅院。又言江湖術士說客不可使入門。皆痛心疾首之言。又論書籍云。近事禍福利病。可為誡者。以訓子弟。勝於說古事。亦通言也。其言女擾母家。顏氏家訓云。婦人之性。率寵子囗而虐兒婦。寵囗則兄弟怨生。虐婦則姊妹讒行。女之行留皆得罪於其家者。母實為之。諺曰。落索阿姑餐。此其相報也。夫婦皆人女。女必為人婦。久之即為人母。自受之。又自作之。其不悟為可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