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概论
33396900000004

第4章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目标

如前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因此,其总体目的与学校德育是一致的,就是根据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作为一种德育,不仅有着与学校德育的共同目的,而且还有着其独自的运行过程和规律。其具体目标;即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培养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会做一个合格的现代中国人,以提高全民族素质。

其目标结构,在纵向结构方面,即以总体目标为导向,以幼、小、中、高传统美德教育为顺序,形成一个前后相续、依次递进的教育体系。在横向结构方面,围绕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和为社会多做贡献这个目标,全学校、全社会、全家庭齐抓共管,形成一个三维的传统美德教育网络结构。

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的与目标不但可能,而且可行。一是多省市多年来大面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已产出一些成果,有一批实验报告和经验已问世,为完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与目标提供了思想与理论资料;二是近几年来,党和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如1988年12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及1994年6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还如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班主任暂行规定》《关于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鉴定的几点意见》等重要规章,上述这些文件和规章,在研究范畴、研究内容上,为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目标提供了具有权威性的依据。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及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论述,都为有效地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目标指明了方向,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根据学校德育的总体目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完成下列任务:(一)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武装学生。让中小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什么叫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及其特征表现,从而提高中小学生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自觉性,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提高爱国主义的质量及民族凝聚力。

关键问题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系统挖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资源,并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纲要及中小学生认识接受水平,选择、编写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教材。并结合学科教学选好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把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知识武装学生,强调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绝不是纠正盲目崇拜、妄自菲薄心理意识的滋长,而又去提倡盲目自大、主观自信狭隘的民族主义。正确的立场和态度,应是树立合于科学理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既不闭关锁国,甘居落后,也不崇洋媚外,否定自己。

(二)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即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这是传统美德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引起道德领域的深刻变化。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所造成的急功近利、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学生产生严重地消极影响。这些情况说明,对学生进行义利观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辨内容十分丰富,为义利观教育提供了大量的思想材料。其中儒家为代表的义利观在价值取向上主张“义以为上”、“义以为质”、“先义后利”、“见利思义”等观点,仍有现实意义。因此,在中小学生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应针对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问题,集中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帮助中小学生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发展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提倡共产主义精神,使他们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把中小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促进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既存在着反映社会主义所有制体制和新型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又存在着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道德风尚。此外,也还存在着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道德萌芽,这些不同的道德对社会生活起着不同的作用。虽然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道德风尚只是一种残余,在社会生活中也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它还不时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污染着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风尚的更广泛地树立和更深入地发挥作用。所以,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造就一代合格的中国公民,而且要不断地克服各种旧道德风尚的残余影响,大力宣传和发扬共产主义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又是形成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条件。如果每个人或者多数人的道德品质是不好的,那么,也就不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为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任务,一方面是极大数量的培养青少年的良好道德品质,一方面又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两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四)培养学生学会区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这是传统美德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会接触到许多新情况,遇到许多新的矛盾。精华与糟粕往往混杂一起,难以辨别。为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任务,不仅要用传统美德知识武装学生,而且还应当培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清什么是传统美德,什么是封建糟粕,分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坚持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坚定性。

(五)保证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合格的现代中国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及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即不仅使学生具备中国人的“魂”,也要培养有中国人的“形”,更重要的还要保证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提高。使其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体力新一代的合格中国公民。

实现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明确指导思想,摆正各德育内容的位置,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不能用一种东西,去代替或冲击另一种东西。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各德育有机结合,和谐进行教育;将德育与智、体、美等各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运作,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