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三国当诸侯
3355500000014

第14章 祥瑞之兆

第十四章祥瑞之兆

“慈儿,汝说的可是真的?”太史慈的喊声还未停止,院落内的太史慈之母,当下惊奇的站了起来,赶忙迎到了门口。

“娘,娘您看,这是凤凰之羽,刚才孩儿在蓬莱山打猎时,只见九天之上,飞落一只凤凰落于梧桐树上,当孩儿追到树下之时,树梢之上,却飘落了这一根羽毛,而那只凤凰却不见了踪影。”太史慈一边说着,一边把手中的五彩羽毛,递到了他娘亲的手中。

“儿啊,真是神鸟凤凰之羽,我儿有此造化,想来上天必有启示。”太史慈之母,接过羽毛端详一番,当下也是一脸惊奇之色。

“我看看,我看看。”听到太史慈拿回来了凤凰掉落的羽毛时,公孙兰翎第一个跑了上去。

紧接着刘丰,安虎,以及典韦也是一脸惊奇的跟了上去,蔡琰虽然矜持,但这会显然也架不住凤凰之羽的诱惑,也迈着脚步走向了门口。

刘宪作为后世人,根本就不相信真有凤凰一说,这会在他看来,太史慈带回来的羽毛,肯定是一种稀少的鸟类羽毛罢了。

有着如是想法的他,这会自是显得极为平静,当下不但没起身,反而一脸沉静的在院内的木桩上坐了下来。

而这时门口的典韦等人,观看着太史慈母亲手中的五彩羽毛,个个都是啧啧惊奇,仿若眼前不是一根羽毛,而是真的凤凰一般。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呼?今此地出现祥瑞凤凰,莫非有王出世?”从小熟读经书史籍的蔡琰,这会在观看了凤凰羽毛时,不由喃喃自语道。

这会众人在听到蔡琰的喃喃之声时,神色都不由一震,接着大伙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之后,目光最后却不约而同的看向了,正端坐在树桩之上刘宪。

当大家的目光都注视到刘宪身上时,这时正好正午的阳光,映照在刘宪的身上,刹那间仿若身披五彩之光分外耀眼。

“是他,对,就是他。”这时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由如是的惊呼了起来。

“慈儿,这位刘公子和蔡姑娘,刚才救过老身一命,汝还不替为娘拜谢一番。”太史慈之母,当下反应了过来,赶忙拉着太史慈的手臂,借口抢先向刘宪跪拜了起来。

这时还未搞清楚状况的刘宪,眼见这一幕,赶忙跳下木桩,疾步来到太史慈跟前,扶起二人道:“子义快快请起,北海救命之恩,宪还未来得及报,今日宪冒昧前来道谢,怎敢受此大礼。”

“受得起,受得起,刘公子有贵人之相,理应受此大礼。”太史慈之母这时抬头看着刘宪的目光,充满了恭敬与欣喜,显然在她的眼里,此时的刘宪,无疑将是提携他们太史家飞黄腾达的贵人。

这时的太史慈,虽然还没弄清楚眼前的状况,但对于向刘宪行大礼一事,他这会还真是行的心甘情愿,今日在看到神鸟凤凰之时,他就有预感自己出山的机会即将来临,可没有想到自己刚一回家,就遇上了上天预示的圣主。

同样这会站在门口的典韦,刘丰,安虎,以及蔡琰几个,这会在看向刘宪的目光,同样多了份异样,他们虽然认为刘宪或许能有力中兴家业,但却都没有想过,刘宪竟然会是上天预示的圣明之主。

这些人当中,也许只有公孙兰翎,没有太大的惊诧之色了,对于她来说,刘宪是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他一直能够怜惜自己,就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了。

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刘宪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也没太记挂在心上,这时他看着太史慈背上,背着几只兔子和竹鼠时,不由高兴的笑道:“子义,汝回来的正好,我们正在发愁要吃干粮呢,现在好了,你把食物送回来了,赶紧得把猎物洗洗,烧烤着当午饭吃。”

“这个我拿手,交给我好了。”反应过来的典韦,当下忙把太史慈身上的猎物接了过来。

“我们俩也去帮忙。”安虎和刘丰也随即走了上前,着手忙了起来。

“那行,你们先聊着,我去煮饭。”太史慈之母,也随之走进了厨房。

蔡琰这会自然看出,刘宪来拜访太史慈,显然是有心拉拢此人,而今自己站在这里,指挥妨碍他们说话,蕙质兰心的她,当下朝兰翎眨了眨眼,道:“兰翎妹子,我们也也去帮大娘煮饭好了。”

“嗯,我正好向大娘请教一下。”兰翎点点头,二女随即也走进了屋内。

“子义,平日里可与我叔父刘正礼(刘繇字正礼)有书信来往?”刘宪虽有心拉拢太史慈,但他现在无根无基的,因担心太史慈拒绝,所以决定先套套交情,当下遂笑问道。

太史慈在北海城下时,已经获悉了刘宪身份,而刚才又见上天预示刘宪,有圣主气象,这会他的心态,难免有了改变,当下显得有些拘谨的道:“月前慈到是接过他一封书信,据信中说他现在正在托人,向朝廷谋取扬州刺史一职,并且他在信中向慈发出了邀请,希望慈日后能过去协助他统军。”

“扬州地处南方,民丰物足,我二叔能就任扬州刺史一职,倒也适当,若再加上子义为其统兵,当可有一番作为。”刘宪这时证实了刘繇,果真像历史上那样,即将出任扬州刺史时,倒是显得甚为平静。

太史慈虽然出身布衣,但他却从小遇到奇人,如今他不但弓马娴熟,而且熟读兵书,在他的内心中,一直想投靠明主,故今北海相孔融,虽然多次招揽,他都宁愿在山中打猎,也没有出仕,这原因自然是他看出了孔融,非是明主人选。

若是今日没有再次遇到刘宪,他还真有心去投靠刘繇,虽然他心知刘繇也并非明主,但他却还是看重刘繇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因为他心里明白,像自己这样一个布衣出身的人,能够得到刘繇这样的宗室子弟招揽,也并非是容易的事情。

不过现今太史慈,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主意,但是他心里还有些疑惑,思虑了片刻后,问道:“如今汉室垂危,诸侯并起,天下群雄逐鹿,敢问公有何打算?”

刘宪自是是听出了,太史慈有意试探自己,当下遂道:“今袁绍独霸冀州,公孙瓒雄踞幽州,曹操进取兖州,陶谦镇守徐州,袁术窃据淮南,刘表刘焉掌荆益二州,西北马腾,韩遂之流占据,而今陛下被乱贼裹挟与长安,若再加上我二叔领取扬州的话,天下九州尽皆落入他人之手,宪就算有心抗争,九州之地也难有宪容身之所。”

太史慈听到刘宪这番话时,已然明白天下局势,尽在刘宪掌握之中,当下他不以为意的笑道:“如公所言,天下将不出袁氏之手了。”

“听子义之言,似乎并不看好袁氏。”刘宪没有想到,太史慈竟然对袁氏,如此没有什么好感,当下不由有些惊讶的问道。

“慈之家师仙逝之时曾言,袁氏家族四世三公,可谓盛极一时,如今正到了衰的时机,故慈想来,他们不久必会衰败。”太史慈显然对他的师傅,十分尊崇,故对他的预言,才会这般坚信。

“哦,那依子义高见,宪该居于何地,方可成就一番事业呢?”刘宪听到太史慈之语时,在惊讶太史慈有这样一位名师之余,若有所思的笑问道。

太史慈当下敛容道:“河北之地,如今有袁绍在,暂时难有作为,而青兖二州,近年来经过黄巾涂炭,加上曹操的崛起,实不是创立基业之地,慈以为公之叔如今即将出任扬州刺史,公理应前往依靠,如今扬州六郡,吴有严白虎,会稽有王郎,庐江、豫章、丹阳、柴桑无处不得安宁,公若去扬州,必可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