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年繁复
3357200000046

第46章 巾帼不让须眉逞

十二岁的娃娃皇帝见老臣陆丽就在眼皮子底下被乙浑捉出去斩杀,吓得浑身打抖,连哭都不敢哭,一待散朝,就跑到冯皇后的病床前,跪哭在地:“狗杂种乙浑诛杀忠贞的大臣陆丽,比在我身上捅刀子还让人心疼。”装病卧床的冯皇后屏退左右,示意小皇帝少言轻声,她抚摸着娃娃的脑袋说:“如今某某羽翼丰满,你斩且忍耐,静观待变,看我拔掉他的羽毛,败羽的凤凰不如鸡,那时......”小皇帝本来希望在冯太后这里得到诛杀乙浑的指示,没想到得到的却是“暂且忍耐”的无奈,只得含着眼泪告别母后,来到永安殿,按照乙浑的“任命”,颁旨进封乙浑为丞相,总领朝政。乙浑见孤儿寡母的软弱可欺,越发的得意忘形,更加我行我素。

文明太后冯淑敏听说平原王陆丽回到平城,心中暗暗高兴,以为有了可以掣肘奸臣乙浑的力量,没想到陆丽的脚后跟还没站稳,即被乙浑诛杀。冯太后连声叹息:“轻率,愚忠,轻率啊,愚忠哦。”惋惜一阵,叹息一阵,冷静下来之后,冯太后仔细设计好行动方案,决定分两步予以实施。她在卧榻上思来想去,觉得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冯太后当即跳下床来,开始行动。她带上一车丰厚的礼品,说是去看望亲戚,出得宫来,摆脱监视,急忙来到乙浑的侍卫长甲棵、丙承(此二人的姓名颇为奇怪。也许是吐谷浑人的后裔)的家中。两个枯守在家的孤老太婆,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么个土豪亲戚,还带来这么多贵重礼品,一辈子都吃不完,用不尽。大喜过望之余,忙吩咐邻居小娃娃去传书带信,要儿子回家来认这位“白富美”。甲棵不晓得远房亲戚中何时钻出来这么位姑奶奶,匆匆赶回家,走进柴门一看,居然是当今皇太后,吓得当即跪拜在地。文明太后抚摸着甲棵的头说:“你跟着乙浑,一死之后是遗臭万年;你跟着圣上,一旦殉职就是千古忠烈。你是愿意跟着一个浑蛋呢,还是愿意跟着一个明主,你自己考虑吧!”还用考虑吗,甲棵、丙承二人当即宣誓效忠皇帝,静候圣命。

微服私访的文明太后,从二人家中悄悄回宫,当即实施第二步方案。她精心写好一封书信,命小太监剧鹏担任秘密使者,传给远在定州的刺史冯熙。小太监剧鹏手持书信,刚走到宫门,准备将书信送往驿站,在门口即被监视皇宫的乙浑逮了个正着。听说文明太后给驸马都尉冯熙去信,乙浑自然起了疑心,拿起书信反复阅读,不停地阅读,只差没有把这封信吞进肚子了。这家伙文化水儿不平,两年上小学的时间都打野狗、掏鸟窝去了。一次,这小子从树上梭下来的时候,被树桩刮掉了小雀雀,他的父母见儿子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干脆再补一刀,贴上一张膏药,把小崽子送进皇宫,当了一名太监。乙浑没有文明太后的汉学濡养深厚,翻来复去地看,只差没使用放大镜了,见上面写着五言律诗一首:“暗云浮动日,调寄怀乡诗;军情若家信,马驰来报时。平地烽烟起,城垣坚不摧;待到梅梢着,命得春消息。”

乙浑搔了搔脑袋,让站在身边的丙承也读了一遍,丙承接受了冯太后的指令,要保护剧鹏,故作不以为然地说:“就一封家信,让他走吧。”乙浑总觉得这不会是一封普通的家信,直觉告诉他这封信一定有隐秘,但他又确实无法破译信中的密码。乙浑不怀好意地问:“冯太后的信既是家书,怎么会是诗词唱合呢?”剧鹏的回答滴水不漏:“他们汉族人与我们鲜卑人不同,姐弟之间书信往返,诗词唱合这是常有的事。”乙浑实在看不出这封信有什么反常的地方,很不情愿地命令两个卫兵押着剧鹏把信件送到驿站,速去速回。

同样,定州刺史冯熙接到文明太后的家书,反复看了无数遍,也没弄懂信里的密码,冒着生命危险送来这封信,怎么会只是一封抒怀念乡之情的五言律诗,他不相信妹妹在这非常时期只是来这么一封书信叙旧,半夜三更睡不着觉,又拿出书信,点亮蜡烛重读,这一来,一拍脑袋,恍然大悟,原来妹妹这是一首藏头诗,要他“暗调军马,平城待命。”冯熙当即回信一封:“家书已阅,已送达参合陂。”送走书信,当即清点定州一万精兵强将,悄悄往平城移动,驻扎在参合陂的深山老林中,静候文明太后的指令。

八月,皇陵修纥,众大臣将文成皇帝的尸骨安葬在金陵。文明太后对乙浑说:“丞相您是先皇信任的大臣,应该派出你信得过的卫戍部队守护皇陵,以示忠孝,让百官看看您的高节。”乙浑被文明太后的一眼秋波吹昏了脑壳,当即分出五千禁军守护金陵。

乙浑把持朝政几个月,骄横跋扈,当了丞相又觊觎皇权,决心试探试探群臣的反应。安远将军贾秀掌握任免大权,乙浑就对他说:“我家为皇室立下赫赫功勋,应该把我老婆封为公主才是!”贾秀不买他的账,说:“公主岂是普通老百姓所敢擅取的称谓,你就是今天把我杀了,我也不会因答应你这荒唐的请求,而让后人耻笑!”气得乙浑破口大骂:“你这个老奴官,咋会为一个称号这么吝啬呢?”贾秀说:“你居然敢这么骂我,你所要的称号实际是谋反,我要去告发你!”贾秀向文明太后告乙浑谋反,文明太后抓住时机,暗中调动潜伏在参合陂的冯熙部队进驻平城,命侍中拓跋丕打开城门,迎接部队进城。同时,命令剧鹏暗中通知杀手甲棵、丙承。安排好这一切后,文明太后这才慢悠悠地说:“乙浑忠心,怎么可能谋反呢,我不相信,叫甲棵请丞相来,你们对质。”文明太后高高地坐在永安殿,旁边站着贾秀,耐心等待乙浑跳进陷阱。乙浑听甲棵、丙承二人说贾秀告他谋反,皇太后要他进宫去和贾秀对质,气得大骂:“什么对质?走,带三十名卫士进宫,弄不好老子将他斩杀在永安殿。”就气势汹汹地带着两名侍卫长和一群持刀侍卫,撞进永安殿。文明太后一见乙浑率兵进宫,一拍御案,大骂:“大胆逆贼,竟敢谋反!”乙浑正要申辩,站在旁边的丙承一见文明太后的眼色,抽出宝剑,手起刀落,乙浑的一颗脑袋滚落地上,嘴唇还一张一合地念念有词。站立殿外的三十名侍卫见丞相被杀,拔刀要冲击永安殿,丙承站在殿堂中高喊:“乙浑谋反伏诛,谁敢冲击永安殿,诛灭三族!”三十名侍卫听候直系长官的命令,放下武器,跪伏在地。贾秀没想到文明太后处事干净利落,跪伏在地,不停地磕头称诵:“太后英明,太后英明!”

诛杀了乙浑,冯熙的部队驻扎平城,文明太后宣布垂帘听政,命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中书侍郎贾秀共参大政。不久,又调陇西王源贺进京为太尉,掌控全国的武装部队。在国家危亡的紧急关头,文明太后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斗争艺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的宫廷政变,就这样消失在文明太后的化骨绵掌之中。此时,文明太后虽然被尊为太后,其实,不过才二十四岁,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毕业生。她的举重若轻,成熟的政治家风范,毫不逊色于五千年文明史中任何一位二十四岁的君王。政局稳定后,文明太后大赦天下,为富国强兵,宣布与民休息,鼓励农耕,减轻税赋,使得国民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发展。一时,北魏出现国内祥和,歌舞升平的局面。有此成就感,文明太后这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问政之余,把精神世界寄托在佛教经典中,参禅打坐,念经诵佛。

这天散朝后,小太监剧鹏禀报说:“宫外有两个石匠求见。”听说是石匠,文明太后一愣,一个小小的石匠和我堂堂大魏的太后有什么关系?“他们会有何事求见?是亲戚吗?”“不是亲戚!”剧鹏回答说:“那天太后走访侍卫长甲棵的家,叫他家隔壁的一个小娃娃带信去叫甲棵、丙承回家。”文明太后点点头:“对,有这事。”剧鹏说:“那传书带信的小娃娃就是这其中一个石匠的孙子。”

“哦,”文明太后总算是明白了:“我看他这个石匠是穷疯了吧,为了这么件小事来讨赏钱?”文明太后为此心里充满厌恶:“那就打发他几文赏钱吧。”“他们不是来讨赏钱的。”剧鹏解释说:“他们后来才晓得您是当今太后,声称是您的故人。”“故人?”文明太后沉吟有顷:“我的哥哥冯熙不是早已寻到了,哪里还有故人?”剧鹏陪着小心说:“两个石匠说了,他们是莫里合大娘的孙子。”

“哦!”文明太后恍然大悟:“莫里合大娘就是当年给太祖一壶马奶,一个糌粑的救命恩人,这事都记录在《国史》上了,你怎么不早说,快快有请!”两个白发老头被请进来,跪伏在地。“既是故人,快快请坐!”文明太后扶起两位老人,让座,笑吟吟地说:“你们是莫里合大娘的孙子,是我们家的恩人,怎么不常来宫中走动走动。”“圣上一家人才是我们莫家的恩人,我们能在平城有这么安逸舒适的日子,家族兴旺发达,全是托圣上的福啊!”年长的老者十分感慨:“而今,太后英明,一举歼灭乙浑乱党,普天同庆,共享盛世,太后就是观音菩萨再世,普渡众生来到人间。”年长的老者把准备得充分的感恩语言,由衷的或违心的,一股脑儿像台词一样一顺溜地背诵出来。文明太后被老头儿吹捧得悠悠然,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脸上笑容灿若莲花。假作谦逊地说:“老人家过奖了,过奖了。”年长者显然是个饶舌者,继续说:“我们兄弟二人,我叫莫悲,老弟叫莫忧,我们别无所长,只会石匠手艺,我在太祖(拓跋焘)时曾任监作大匠,为先皇打造宫殿。而今感念太后是菩萨再世,我们在平城西边的云岗大山打造石窟,建造菩萨圣像。”

文明太后大为感动:“我已听说了云岗石窟,原来是你们所为,我真要好好的感谢你们。”莫悲说:“我们要像愚公移山那样,祖祖孙孙建造下去。打造一个巨大的佛祖塑像。”文明太后突然说:“你们在荒山旷野打造佛像,实在是太辛苦了,不如你兄弟二人领头,就在我们平城的天宫寺造一个大佛像。”“好,”弟兄二人齐声说:“有太后支持,我们就领头打造这个佛像。”弟兄二人有了太后的支持,连夜招募工匠,在天宫寺展开大规模造佛运动。历时一年,于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金光灿烂的大佛像耸立在京都平城,大佛高四十三尺,用铜十万斤,耗黄金六百斤,成为中国第一尊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