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创伤的理论与研究
33633400000021

第21章 心理创伤的主要研究范式

有过创伤性经历的个体常常会在注意和记忆上有困难(Cuff, Mc Cullough&Pumarlega,1994;De Prince&Freyd,1999;Freyd,1996;Hunter,2001)。注意有困难,无论是对PTSD还是对分离性障碍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特征。照顾者通常把分离性的儿童描述为“spacey”(空蒙性)、“迷糊状态”、“在它们自己的世界里”,类似于通常的白日梦者(Putnam,1997)。PTSD的儿童也有注意困难,DSM-郁对PTSD的诊断就包括“很难集中精神”症状以及“过分警觉”(hypervigilance)、经历侵入性思维等几种症状,这些症状看起来都会干扰到集中注意的能力(美国心理学会,1994;Weinstein, Staffelbach&Biaggio,2000)。

可能因为注意症状常常和创伤有关,所以许多被虐儿童临床被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Famularo, Kinscherff&Fenton,1992;Mc Leer, Callaghan, Henry&Wallen,1994;Mc Leer, Deblinger, Henry&Orvaschel,1992;Merry&Aadrews,1994)。这引起了临床学者和儿科医师的关注,可能因为它们在诊断ADHD时没有处理创伤性症状,而事实上这可能正是引起问题的根源。

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治疗中,分离常常被错误诊断、处理不当甚至分离性症状被忽略,这些似乎已成惯例。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疾病有相当高比例会出现分离性症状,恰当的评估对他们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Saxe G N, van der Kolk B A, Berkowitz R, Chinman G, Hall K, Lieberg G et al。,1993)。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分离性症状在性虐待或其他类型虐待的儿童身上有19%~73%,住院的青少年人群范围是23%~45%(Silberg J L,2000)。

注意控制能力的下降是情绪障碍(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的典型症状,由此会引起一系列认知和社会问题。这促使研究者关注情绪对注意过程的影响,为解决一系列医学、社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

目前,关于创伤性记忆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有一些创伤类型是和事件的记忆损伤有关的,并且分离性个体回避对创伤性相关的信息进行编码。记忆问题在分离和研究者一直试图运用认知心理学的方法研究创伤后的悲痛形式,如急性应激障碍(ASD)

(Moulds&Bryant,2002)、PTSD(Brewin,Dalgleish&Josep,1996),以及分离。

目前,创伤性分离相关的研究范式主要有以下几种:Stroop色词命名任务、直接遗忘任务和点探测任务。

5.1.1 Stroop色词命名任务(Stroop Color-naming Task)Stroop效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觉选择性注意现象,即当词的印刷颜色与词的意义所代表的颜色相冲突,而任务是命名印刷色时(如呈现绿色印刷的词“红色”时,任务是说出它的印刷颜色“绿色”),和对照任务相比(如对用绿色印刷的“伊伊伊”或猫,说出它的颜色“绿色”),被试的反应要慢得多和更容易出错。最早是1935年Stroop发现并证明了这种效应,他发现,当人们命名100个冲突词的墨水颜色时,平均要花110 s的时间,而命名100个实心彩色正方形的墨水颜色,平均只需63 s。二者之间的47 s的差异就是Stroop干扰量或者Stroop效应量。Stroop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干扰量越大,抑制效能越低。这个看起来简单的干扰现象为认知理论和选择性注意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试验天地。

早期研究中,情绪Stroop是最常见的范式,对情绪词或情绪面孔颜色命名的反应时与对非情绪词或中性面孔颜色命名的反应时之差就代表了情绪信息产生的注意偏向:如果为正,就表明词或面孔的情绪信息得到了加工,对颜色的命名造成了干扰。Williams和Mathews发现,临床焦虑症病人表现出了对威胁词颜色命名的延迟,高焦虑个体难以忽略负性信息,会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给负性词,而注意资源的相对缺乏导致了被试在颜色命名任务上的延迟。Macleod和Rutherford发现,情绪干扰也可以出现在意识阈限之下。在Stroop任务中,刺激呈现20 ms时也出现负性偏向。Mogg等用类似的方法发现,刺激呈现14 ms时,负性偏向与特质焦虑显著相关(而抑郁症没有产生负性偏向),而当刺激呈现在意识阈限以上时,没有产生类似的结果;对正性刺激,无论是在意识阈限之上还是之下,都没有发现注意偏向。Van Honk和Tuiten发现,当情绪面孔只呈现30 ms并被中性面孔所掩蔽时,特质焦虑被试对愤怒表情的颜色命名要慢于对中性表情的颜色命名,支持了情绪信息在无意识状态下得到加工的观点。这些发现都与Zajonc的情感优先假说(affective primacy hypothesis)一致,该假说认为情绪加工在认知加工之前。

目前,情绪Stroop任务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心理障碍的信息加工研究上。典型的情绪Stroop任务是给被试观看特别恐惧的情绪性词汇(Williams, Mathews&Macleod,1996)。研究结果表明,PTSD个体比非PTSD的控制组被试用更长的时间命名有威胁性的词汇的颜色(For, Feske, Murdock, Kozak&Mc Carthy,1991;Mc Kenna&Sharma,1995;Mc Nally, Kaspi, Riemann&Zeitlin,1990)。

5.1.2 直接遗忘任务

在直接遗忘任务中,呈现给被试项目,每个项目(或每列项目)呈现后,要求被试记忆或遗忘一些材料。无论是要求遗忘的项目还是要求记住的项目最后都要进行回忆测验。直接遗忘任务采用两种形式:项目法和系列法。在项目法中,指导语要求被试每个单词呈现后就记忆;在系列法中,指导语要求被试在一列单词呈现后再进行记忆。运用项目法时,被试可能选择性地回溯要记忆的单词;而在系列法中,被试可能去抑制要遗忘的单词(Basden, Basden&Gargano,1993;Macleod,1999)。

De Prince和Freyd(2001)要求高分离者和低分离者在分配注意条件下完成一个直接遗忘任务,包括中性刺激和情绪性刺激。在这个任务中,被试一次性看完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一系列单词,然后按照指导语的要求记住或者遗忘一些单词。直接遗忘任务的传统作用是被试在要求他们记忆比要求他们遗忘的情况记住了更多的单词。显著的交互作用是,在要求记忆条件下,高分离者比低分离者对创伤性词汇的回忆较少,而是回忆了更多的中性词。这些结果与假设高分离者能够运用分配注意把威胁性信息保留在意识之外的观点是一致的。

5.1.3 点探测任务(Dot Probe Task)

情绪点探测实验范式与情绪Stroop实验范式类似,主要适用于情绪障碍个体、分离个体以及高焦虑特质个体。

点探测任务一般是先让被试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正中的注视点上,然后在屏幕分散的两个空间位置分别呈现负性评价词语和匹配的中性词语,或者呈现匹配的成对刺激图片,接着在两个词语或图片其中之一的呈现位置呈现探测刺激,让被试对探测刺激尽可能快速而正确地做出按键反应。

传统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任务通常用来测查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在与情绪信息有关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中,一种设计方法是将两个词成对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两个词或图片以上下(或者左右)位置排列,其中一个是中性词,另一个是消极情绪词。以词为例,它们同时呈现约500 ms,要求被试大声读出位于上方的词。词对消失时,一个探测点(星号)出现在其中一个词所在的位置,被试要尽快对探测点做出按键反应。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出现在威胁性含义词位置处的探测点的反应快于中性词位置出现的探测点,并且差异显著。该结果也说明,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鉴于双听点探测实验可能存在由于注意转移而造成的意识污染,Holende提出了视觉掩蔽实验模式(visual masking),它能较好地避免这一问题。因此,视觉点探测掩蔽任务(masked version of the dot probe task)似乎对证明前注意阶段存在负性偏向更有说服力。在Mogg等人的实验中,词对在视知觉的阈下水平呈现14 ms,紧接着出现的一对掩蔽刺激(任意组合的字母串)也呈现14 ms,探测点出现在掩蔽刺激对的其中一个位置上,被试要对察觉到的探测点尽快地做出按键反应。任务结束后的检测表明,每个被试对刺激词的觉察都未达到意识水平。实验中,词对中的一个词为消极词,另一词为中性词。结果显示,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高焦虑特质被试对消极词位置出现的探测点的反应较快。这类研究与情绪Stroop掩蔽实验的结果一致,显示出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注意偏向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

运用点探测范式得到的实验结果易于解释,在验证对空间某位置的注意偏好上更具说服力。如果当探测刺激和负性评价词语或图片在同一位置上出现时被试反应时短,这说明被试对负性词语或图片存在注意偏好,因此负性刺激消失,在该位置上紧接着呈现探测刺激时被试的反应快。相反,如果探测刺激和中性刺激的位置匹配时被试反应时长,这就说明被试回避负性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