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23

第23章 潜龙出渊风云动

荆州襄阳城刘表府内,三人夜聚佈杀局。

“启禀主公,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只等明日刘备到来,便可一举将其围杀,”蔡瑁面露狠色,毫不掩饰心中杀意。

“嗯,吾明日便对外称病,派人去新野邀请刘备入府一叙,汝等见机行事;德珪,汝先行退下准备准备,”刘表显得很平静。

“诺”,蔡瑁转身离去,临行前仍不忘向蒯良示以眼色。

“主公,良斗胆相问”,见蔡瑁离去,蒯良开口道:“为何选择在此时诛杀刘备,难道是因为日前市井之谣传,而断定刘备与江东有所勾结,这未免大过草率,此事仍有诸多疑点,不宜操过急;且刘备素来颇得人心,若无故杀之,有损主公名声,实乃下策,望主公三思而行”。

刘表面无表情,言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何况吾已给过刘备机会,只是他却未能好好把握”。

“还请主公明示”,蒯良不解道。

刘表道:“子柔视刘备为人如何;琦儿和琮儿与其相比又如何”。

蒯良答道:“刘备如今虽然落魄,且兵微将寡,却仍不失为英雄,若逢机缘,必定一飞冲天;两位少主虽是各有所长,年少有为,但若与刘备比之,则相差甚远,不可同日而语”。

“哦,是吗”,刘表似乎对蒯良之回答丝毫不感到意外,“那子柔观吾现今身体状况怎样”。

蒯良错愕,感觉刘表近日十分反常,心思转动,答道:“请恕属下直言,主公之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实在不宜再过度劳心烦身,还需多加休养才是”。

蒯良与蔡瑁二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善于揣测刘表心思,知道何时该说真话,何时该对其奉承。所以两人虽然同为刘表最信任之臣,但关键时刻,刘表更愿意听取蒯良之言。

刘表浑浊的双眼中闪现戾色,言道:“这些问题,吾亦问过刘备,可刘备的回答与子柔略有不同,就是这些不同之处,方让吾下定决心,必须在大限来临之前,尽早诛杀刘备,为吾儿将来继承荆州大业扫除障碍,吾决不允许自己辛苦一辈子打下来的基业,落于他人之手。”

“咳、咳、咳…”可能是太过于激动,刘表突然咳嗽不止。片刻后,刘表缓缓张开捂住嘴唇的右手,只见其掌心处留有一团腥红的血渍。

“主公请保重身体”。蒯良此时方才明白,定是刘备之前有些言语令刘表怀疑其对荆州意图不轨,加之近日谣言之事,更让刘表对其心存忌惮,所以才会急于除去刘备。刘表虽然一向以仁义治理荆州,可其心中亦存有一条不可碰触的底线,那就是刘表决不准任何人染指或威胁其基业。

新野县衙内,群臣相商谋出路。

“自当日天子昭书开始,到后来的江东退兵之约,再如今的新野城候命,主公已经处于三方算计之中,不管是曹操还是孙策,亦或刘表,都将欲除主公而后快,主公目前之处境可谓是如履薄冰,岌岌可危矣,”徐庶为众人一解迷团。

徐庶敬重刘备之仁德,早就有心追随,所以日前方才以身试探刘备,看其是否真如天下百姓所说一般,乃是一位仁德之主。结果在伊籍的提醒下,刘备令徐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认刘备为主,为其出谋划策。

听完徐庶之言,张飞恨得咬牙,心直口快道:“好个刘景升,大哥辛辛苦苦为其抵抗江东,没有封赏也就罢了,可谁曾想到头来,那厮却是忘恩负义,反而要谋害大哥,真是气煞俺也。”

“人心难测,现在说什么也于事无补”,刘备道:“明日便是十日之期,今晚却有人送信给吾示警,是备无能,还要连累诸位陪吾犯险”。

一个时辰之前,有人将一密信送至新野县衙守卫处,并言道事关紧急,要其速速转交刘备之手。信中只有短短几字:荆州危矣,速去。

“不管书信究竟是何人所送出,但可以肯定,那人必定是知晓些什么,甚至是州牧大人极有可能欲对刘皇叔不利,皇叔务必谨慎以待”,伊籍担心道。

“机伯不惜为吾而违背景升兄之令,备感激于心,当下吾进退两难,实不知该如何是好”,刘备烦忧道。

“主公务须担心,庶已经为主公寻得去处”,徐庶胸有成竹道:“明日众人依计行事,庶便可让主公安全脱离三方漩涡,潜龙出渊,到时只需静待良机,必有一飞冲天之刻,只是此事有违主公一贯仁德,不知主公愿意为之否”。

“事已至此,备虽不惧死,但各位于危难之中跟随吾,始终不离不弃,吾不能在此时因一己之取舍,让众人随吾身陷死地,而有负诸位;情势所逼,备岂能再顽固迂腐不化,明日一切便听由元直安排”,刘备闻言,斩钉截铁道。

刘备得遇贤才,龙游浅滩欲腾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