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36

第36章 太史慈三战张辽

为解麦城之危,太史慈领军五千对上张辽两万大军。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武器乃是一柄重约四十二斤的大刀,名唤黄龙钩镰刀。张辽不仅武艺超群,更兼精通兵法,其原为温侯吕布麾下第一战将,吕布于白门楼败亡后逐归降曹操,倍受重用。此次暗中潜入荆州,并带兵守在渡马坡,防止江夏援救麦城之人正是张辽。而此地兵马亦是挂着曹军旗帜。

“北海太史慈请战,何人敢与某一战,”太史慈于阵前邀战。

“就让吾雁门张辽,会汝一会”,张辽拍马上前,应声出战。

“咚、咚、咚……”战鼓齐鸣,两军为各自主将擂鼓助威。

“啊”、“喝”,两人近身毫无花哨,一起手便是力量较劲。张辽黄龙钩镰刀直劈而下;太史慈虎贲双锏交叉格挡;张辽握住刀柄,双手施力下压,逐渐将太史慈的双锏压制到额前;太史慈咬紧牙关,双臂奋力上举,后倾的身体慢慢恢复,再次将张辽的黄龙钩镰刀给顶了回去。第一回合两人势均力敌。

两马错身擦过,随即冲刺折返而回。太史慈左手铁锏反抽张辽头部,右手铁锏直取对手中路;张辽俯身避过一锏,并以刀面护住中门;太史慈变招,双锏同时砸向对方双肩;张辽见招拆招,以双手托刀横挡,架住太史慈双锏。将遇良才,棋逢敌手,两人全神应战,毫不相让。酣战四、五十回合后,太史慈虚晃一招,抽身往远方逃去,江东大军亦纷纷丢下战旗,紧随而逃。

“众将士随吾追杀敌军。”曹军副将潘虎见江东主将战败,敌军落慌而逃,正欲乘胜追击。

张辽横刀阻止道:“穷寇莫追,敌军退的突然,恐防有诈,众军原地戒备,暂且静观其变。”

半日后,太史慈又领兵来到渡马坡请战。张辽二话不说,再一次单骑赴战,与太史慈厮杀。刀狠锏猛,战况激烈,两人交手数十回合,难分胜负。张辽举刀纳劲,欲施杀招;太史慈瞅准空隙,拨马脱离战圈,撤兵急退。

副将潘虎上前询问道:“将军,此番是否可以追杀。”

张辽静思片刻,叫卫兵带来一位熟悉荆州地形的本土百姓。张辽手指太史慈离去方向,问道:“老丈,请问前方是何去处。”

老人答道:“从这个方向过去不远便是葫芦谷,此谷地形奇特,外窄内宽,且谷中多杂石丛草,山谷两头均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进出,而从谷底那端出去往南行数里就可以到达江夏郡。”

了解地形后,张辽吩咐副将道:“若敌军再犯,汝等只需如此如此……。”

“诺,请将军放心,末将必会依计行事。”副将潘虎点头应允。

太史慈奔出数里之外,转身眺望,见曹军仍未追来,又觉天色渐暗,下令大军停止撤退,原地休息。

两三个时辰后,太史慈再一次回到渡马坡。与前两次情况一般,太史慈与张辽缠战二、三十回后掉头就跑。不过此次张辽却有所动作了,只见其手中黄龙钩镰刀一招,亲率一队人马紧追太史慈而去。双方好似十分默契,你追我赶,中途毫不停留。眼见太史慈等人逃入葫芦谷,张辽马不停蹄亦紧随其后而入。

由于天色昏暗,葫芦谷中更是难以辨物,就在张辽大军全部进入山谷之后,只闻一声号响,葫芦谷两侧顿时亮起无数火光,伴随震耳吶喊,仿若千军万马来袭,而原本只顾逃命的太史慈那两千人马,亦回转身来,围杀张辽所部。将对将,兵对兵,若只听这杀喊声,足堪上万人大战之情形。

葫芦谷外,慢行一步待命的潘虎听到谷中杀声四荡,心知两军已经交战,猜测张辽以犯险,定是成功将江东伏兵引出。于是不再迟疑,立刻指挥大军急冲谷内,支援张辽。

在潘虎大军加入后,葫芦谷入口处顿时拥挤不堪,加上谷内光线暗淡,噪杂声不断,曹军彼此践踏,误伤者甚多。正与太史慈交战的张辽察觉情况有异,手中黄龙镰刀猛然朝身前连劈三刀,逼退太史慈,趁隙扫视战场及四周。张辽举目环视,但见战场中除了最前方有部分江东人马外,葫芦谷入口处竟全是己方士兵,而山谷两侧仅有火光闪动与震天嘶喊,却无半个敌军冲出。

太史慈眼见时机已经差不多,忙令副将鸣金收兵,不消片刻,谷中江东军如潮水般退去,葫芦谷中再复宁静。“不好,中计了”,张辽焕然大悟,急忙整顿大军赶回渡马坡。

夜风微拂,空气中弥漫一股浓厚的血腥之味,原本留有两千曹军的渡马坡呈现一片死静。只见曹军大营内一片狼藉,横尸遍野,两千曹军几尽全军覆没,偶尔只能听到一两声苟延残喘的呻吟声。张辽倏见如此状况,内心悲愤难抑,可又为时晚矣,无可奈何。

“我军伤亡怎会如此惨重,”副将难以置信眼前一幕。

张辽紧握手中武器,语气疲惫道:“是吾之过,中了敌人奸计,才致这般模样,此事吾自会向丞相与郭先生请罪,当下先将众兄弟尸体掩埋,然后大军立刻撤回南阳,并派人通知张允将军,要其放弃麦城,速速退兵。”

“如果还来得急”,这句话张辽没有说出口,因为张辽心中存有另一个隐忧,那就是麦城之外的五千大军恐怕也已经凶多吉少了。

“可恶”,张辽现在十分懊恼,一子错,满盘皆输,是他太大意,低估了敌人之谋略,未曾想到江东竟然如此胆大;若是自己能够多加谨慎,未中敌人调虎离山之计,那么此刻只怕早已轻意拿下江夏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