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50

第50章 黑甲禁卫挽狂澜

最后一道防线被瓦解,刘备军一败涂地,战力已经只剩下四千左右;而曹军战至此刻,兵力尚存五万有余,其中包括六、七千虎豹骑。

“莫非大汉将亡,天不助吾也。”刘备一心光复汉室,却不曾想时运不济,为了心中那渺茫宿愿,奋勉半生,屡败屡战;好不容易盼到一线曙光,但若在此时止步当前,叫人怎能心甘。

就在危岌当头,霎见左侧山林中杀出一支奇兵。这路兵马约莫两千余人,行动迅捷,十分鲜明。个个身材魁梧,清一色黑铁重甲,从头武装到脚;人人统一手持特制硕长斩刀马,威风凛凛。尤其领头两人,更见不凡,其中一者便是讨逆将军董袭;另外一人面相粗犷,身高九尺,手握狰狞狼牙棒,此人正是会稽郡一带山越人首领彭虎。

当初孙策起死回生,康复休养期间,偶闻山越人时常作乱,抢掠附近县城;府衙大军一到,贼人立刻躲入山林,不见形踪;因而官军每次出动,皆剿之不及,无功而反。孙策思得一法,命诸葛瑾前往山越人部落进行交涉,许以一县之地供山越人居住,享有与汉民一般无二之待遇;同时会派人传授其农事耕种技巧,且三年内免除该县所有税收。而作为交换条件,山越人唯一要做的便是归降孙策,并每三年须挑选一批二十至四十岁的精壮男子从军,当然从军者能领到一笔优厚的安家费。

乱世苛政,民贱不如狗。寻常百姓只求几顿温饱,片瓦遮顶;若无必要,谁愿以命谋生,叛道作乱。当年朝纲腐败,宦官弄权,致使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食黄土,啃树皮,更有易子而食之惨剧,人们已经走投无路,忍无可忍,方有后来的黄巾之乱。

自古以来,大部分上位者便存异族歧视之心,遇之轻则百般羞辱,重则当场格杀,久而久之,造成汉不与异居之象。孙策抛却世俗成见,对山越人施行怀柔安抚政策,一视同仁;彭虎看见原来食不饱,穿不暖的族民终于有重获新生之机会,当即表示愿意归降,对孙策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并且主动挑选数千族人参军,供董袭指挥训练。山越人生活贫苦,从小成长于山林之中,长期以捕猎为生,是而体格强壮,耐力过人,无惧远途跋涉。

一副全套铁甲外加一柄特制斩马刀的费用,足够装备几十名普通士兵。南船北马,这支筹备重资打造,全部由山越人组建而成的铁甲步军,孙策命名曰黑甲禁卫,亦是其日后对付北方骑兵之利器。

大汉军制,普通士兵一般只身穿皮甲或轻甲,各诸侯仅有少部分精锐部队才会装备铁甲。究其原因,一者铁甲造价太高,难以大量普及;二来最为关键的是铁甲虽然拥有不错的防御,但相对比较厚重,作战时影响灵活性,而且更耗体力,所以寻常将士的体能根本无法长时间以负荷。

两千黑甲禁卫势若猛虎下山,威不可挡,超强防御铁甲护身,使得曹军刀枪很难对其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而被黑甲禁卫斩马刀砍中,敌兵即便不死也得重伤半废。

曹兵挥刀砍来,黑甲禁卫不闪不避,直接以身体冲撞过去;陷入数名敌人围攻,黑甲禁卫无视兵刃临身,抡起斩马刀就是一顿乱劈;曹军虎豹骑纵马枪刺,黑甲近卫快人一步,双手紧握斩刀马末端,在枪尖近身前,一刀斩断战马双蹄。

战场之上,一寸长一寸强,黑甲禁卫专属武器斩刀马比一般的长枪斧戬都要长上许多,也正因为山越人天赋异禀,拥有那常人难以匹及之体力,方能将斩马刀这般重型兵器发挥得淋漓尽致。黑甲禁卫意外加入战局,看似尤如野兽般狂暴的作战方式,压迫曹军一往无前的攻势顿时受阻。

曹兵一起攻向董袭,董袭举刀架住敌军兵刃,随即旋刀迴斩,立毙数人;不容分神,身后敌兵又至,董袭手腕翻动,手中长刀破空斜劈,复见血洒人亡。彭虎武艺平平,但是力大无穷,一百二十斤重狼牙棒在其手中仿若无物;抡、扫、砸、锤,人型凶兽以简单的一招一式不停收割曹兵之性命。

面对黑甲禁卫的阻击,曹军之中杀敌最多的不是冲在最前线的张辽与徐晃,也不是虎豹骑统领曹纯,而是曹操同许褚两人。曹操手中青虹剑削铁如泥,轻意便能破开铁甲防御;许诸不仅天生神力,武艺更属当世一流猛将之列,蚩尤锤沉重暴戮,黑甲禁卫无人能承受其一锤之力。短短片刻,已有数十名黑甲禁卫成为曹孟德剑下亡魂,许仲康锤下肉饼。

黑甲禁卫虽然发挥奇兵之效,以一当十,可在曹军占尽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仍是不能扭转刘备军即定之败局。

“吾孙伯符来也”,忽见尘浪绵延自远方滚滚而至。一将白马金甲,长枪映日,领万军浩荡来袭。

名狂,枪狂,人更狂;孙策釜底抽薪,弃江夏,舍巴陵,兴所有战之兵,起全部能战之将,共计三万余人驰援刘备,欲与曹操生死一决。胜,则北图大业从此迈出起始之步;败,则退守江东一方为王。

奸雄霸王仁君聚,乱世启程定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