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群英录
3365800000054

第54章 三分天下缔盟约

就在孙刘双方怒目而视,冲突将起之际,刘备有了动作,只见其把手中酒樽朝地上狠狠一摔,沉声喝道:“都给吾住手,孙将军暂息怒火听备一言;荆州乃是刘景升毕生基业,备惭愧万分,与曹操厮杀半生,却屡屡败于其手,四处流浪;前不久有幸得长公子垂青厚爱,将荆州大权以相托,备感恩悌德;今景升兄虽不幸早故,然其子尚存,吾不能见利忘本,私做主张划土割地;不过请孙将军放心,江东助吾荆州抗曹,备亦非忘恩负义之辈,双方既然立有盟约在先,就以三日为限,待吾回归襄阳将此事告知长公子后,必会履约将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如期划分为江东地界;至于后事详情,吾等择日再谈,不知孙将军可信备与否。”

孙策见好就收,但样子还得装一装,略作迟疑,答道:“刘皇叔仁义佈四海,所说之言吾自然信得过,那便这般决定;吾等就先行告辞了。”孙策拱手拜别,转身离去,仿若方才大动肝火之事早已烟消云散。

孙刘庆功宴就样人去终了,可以说圆满落幕亦可说不欢而散,反正是几人欢喜几人愁,天下果真没有白吃的午餐。

返回江夏途中,江东一行人并驾齐驱,不见君臣俗礼,只存同袍情义。

“主公不愧为主公,这戏演得太逼真了,枉吾号称凤雏,却是自叹不如也。”庞统精神抖擞,较之先前模样大不相同。

孙策春风得意道:“哎,士元不必谦虚,汝也不遑多让啊;诸葛亮精明非常,想与他谈条件就不能一味好言相商,有时当头棒喝反而更见成效。”

庞统道:“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向来云淡风轻、万事了然,难得见他如此憋屈,真是大快人心。”

与智者为伍,默契自于心,孙策、庞统两人言语间不像主臣,更似知交。

“原来主公在酒宴之上大发雷霆,只是装模作样啊,某还真以为打完曹操又得与刘备大干一场呢。”凌统回想起刚才情形,一脸懵懂。

“凌公绩,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适合冲锋陷阵,不足矣为帅。”吕蒙打击年轻人可是不留情面。

凌统闻言,反驳道:“好个吕子明,自从主公劝汝勤研兵书文史后,汝确实今非昔比,令人刮目相看了;看来某也得请庞先生多加指点指点才行,否则日后在阿蒙手下当差,岂不得天天被其穿小鞋。”

“哈…哈…哈”,凌统年少轻狂,一语逗得众人敞怀大笑。孙策环视左右一行人,满怀欣慰,得臣如此,夫复何求;有将如斯,何愁大业不成。

刘备果然是诚信仁君,三日后如期履约,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荆州兵马撤离,孙策如愿以偿,陆续派人接管荆南四郡。

半月时间,弹指便过。当一切尘埃落定,孙策、庞统、鲁肃三人亲赴襄阳,再议天下大局。

孙策首次踏进襄阳城,入眼一片繁华似锦,车水马龙。不得不说刘表治理有方,荆州的确相比大汉其它州郡要更为昌盛繁荣,若非近年来连番大战波及襄阳,此地百姓便能一直生活安逸,衣食无忧。

刘备府邸,一间静雅书房内,六人齐聚首,共商战略,谋定未来。诸葛亮、庞统、徐庶、鲁肃四大智囊各抒己见,拟以三分天下。

“依我方之见,由江东从东面进军,取冀、幽二州;刘皇叔从西面起兵,攻益州、西凉等地。与此同时,荆州仍必须孙刘两家各派得力干将坐镇,以防曹军再度来袭。若东、西两方平定,则与中部曹操对峙,天下将成孙、刘、曹三足鼎立之局。”庞统直入话题,抛砖引玉。

刘备端详眼前地图,随既道:“益州刘璋与备乃是同宗,吾不忍宗室相残,故备请求江东取西路,荆州攻东线,如何。”

“只要孙刘双方能达成战略共识,个中细节,无关紧要;只是若吾江东兵进益州,则需向刘皇叔讨取一地,方可为之。”孙策倒是不在意从哪一边进军。

诸葛亮道:“上庸郡是荆州通往益州的必径之地,荆州可以割让,但两家既是合作,那么江东也须以巴陵郡作为等价交换,以表公平。”

江夏郡是江东门户,而巴陵郡却是四郡与江夏联系之咽喉处,诸葛亮点明要此郡,想来是其亦不放心江东,故留此一手,防范江东来日背后捅刀。

鲁肃得孙策示意,开口道:“以巴陵郡交换上庸郡,双方皆无异议;只是孙刘两家既然诚心结盟,为了杜绝日后无谓猜忌,吾建议荆州方面之江陵、南郡、巴陵三地驻军不得超过一万,而我方荆南四郡总兵力亦会控制在两万之内。

“子敬所言甚是合理,一旦联合对外,后方就必须稳定;两家交界处各郡缩减兵力,如此安排下,将来不管哪一方想毁约不利,另一方也可有足够兵力自保,以备争取时间防止意外变故恶化。”徐庶深思熟虑后,亦赞同鲁肃之观点。

此次孙刘双方对谈十分顺利,已然不知过了几个时辰,孙策道:“为了早日结束这腐朽汉室,群割据之战乱局面,解救黎明百姓于兵燹水水,吾孙伯符诚心与刘玄德缔结互助不犯盟约,待三足鼎立后,若吾等此生尚有见到消灭曹贼之刻,届时孙刘两家再定谁是天下共主。”

孙刘歃血缔誓盟,两路并进三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