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雇佣军
3367200000054

第54章 忽悠方以智

发布招抚海盗令后,考虑到短期内不见得能有什么收效,朱一凡下令在儋州的白马井修建海防要塞,把儋州守御千户所迁至白马井,在儋州城留下了四门西洋火炮和一个连队的土舍黎兵,在驻防的同时也训练由儋州丁壮构成的一百八十名机兵。

朱一凡的这个决定让儋州民众踊跃出资出力,在换取民心的同时,朱一凡也对除海南卫之外的几大守御千户做出了试探,儋州守御千户很干脆的带人移兵白马井。

鲁伊特尔的舰队则在朱一凡的安排下,兵分两路,一部分战舰带着儋州、临高出产的木棉织物、生丝、白糖、植物油,出发至南洋贸易,同时也发布琼州新兴的消息,准备把在南洋从事船匠行业的大明人带回琼州,同时也是对外番海盗起震慑作用。

另外一部分战舰环琼州巡航,以显示琼州水师兵威,既安抚来往海商之心,又敲打各处海寇接受朱一凡的招抚条件。

经过这次海寇袭扰,朱一凡对于安排给菲尼斯的任务有了新认识,对于船小量大的海寇,类似劫掠船的这种双桅杆小吨位、能够在内河行驶的护卫舰更实用,大吨位的战舰反而不是当务之急,趁着菲尼斯的船厂还没开工,必须做出调整。

“李大人,对于来往各港客商加税一事是否得当啊?”琼州同知陈留村,听闻李凤又准备在贸易税上动刀子,不由得发问起来。

“自李大人上任以来,琼州府一改低迷,现在已经新相凸显,陈大人还是不必过虑了!”琼州通判,曾经当面指责过朱一凡的刘世辉,不着声色的拍了下李凤的马屁。

而李凤的态度并没显出这马屁有多受用,这是他同朱一凡商定后的结果,做过市舶司的提举,李凤也清楚对于这些海商应该收取多少税,在琼州往来的海船大部分都是做走私的买卖,征税那是理所应当的。

“此事也是应当,那些海商自然清楚!不过要注意,各船携带移民入港,在税收上可以做折扣!不论老幼,以健康成人男女三十人为限,带的人越多折扣越多!纯粹运送人口,登记报备,由府库出货运银子!”李凤最后这句已经是赤裸裸的鼓励人口买卖了,这让两个副手心里有些敲鼓,如果两广总督丁楚魁查问,那这李知府怕是要有些麻烦。

“大人,如果两广总督大人问政的话,琼州府事要如何汇报?”同知陈留村问道。

李凤略一思索后,“如常,琼州偏僻,鄙民不化!税赋难收,粮继续请雷州、潮州等产粮地转入!”

听到李凤的指示后,陈留村和刘世辉相对一笑,过去二人清闲无事,现在恨不得分出数个身子来,这通报上官的折子却还是如旧。

“两位大人也不必忧心,威胜伯朱大人自是知道两位大人辛苦,月俸银子是不会少了的!”说完,李凤从袖子里摸出两张纸来,“这是朱家宝号的两张银票,这宝号的信誉两位大人是清楚的吧?”

二人接过银票后,上边写的是一百两,看看还在笑眯眯的李凤,这是上官行贿下官!其实二人也知道,李凤说的明白,这是威胜伯送的。朱一凡在琼州做的事情,这二人也清楚,可谓是励精图治,虽然不知道朱一凡这么做是不是为了造反,但是能显出自身能力,又能拿到银子,这确实是大明地方文官的幸事了。

带着几个骑兵,朱一凡正在视察移民们的定居点,同琼州原有的住民不同,朱一凡把这些新移民全部当作自己势力的一份子,因为在第一批农产品收获前,这些人的所有给养全部由朱一凡来负担。

看着用力灌溉的水车树在田边的溪水中,朱一凡心中也带着感慨,虽然自己入岛要晚些,但是第一批移民来的百姓已经靠自己的双手种出了水稻,而且也是靠着这些收获的水稻,让寇湄带着的移民上岛后,没有因为没钱买食物而饿肚子。

朱一凡现在其实就是个大地主,新移民因为都是受朱一凡领导而登岛,而且普遍聚居,自发形成类似农庄的农耕合作体,这样所有的产出都算作是朱一凡的物产,而移民们仅保留自己生活的一份。

这种结果是朱一凡和李凤所没想到的,而移民们的这种观点很可能是在上琼州前,在粥场聚居是就被灌输的观点,这应该是寇湄的功劳。

“啵!”朱一凡揽过陪在一边的寇湄,在她脸上用力亲了一口,朱一凡突然的举动,让寇湄愣了下,接着害羞的侧着脸,用手擦着刚刚被朱一凡亲过的地方偷笑起来。

随着新农具、新工具的强制推广,在农业上会减少很多劳力,而在产业上也会逐渐形成大规模生产,包括守旧的黎人,现在也在丰厚的回报下,开始加入到各个产业集团中。意识到这个问题后,这就让朱一凡得逐渐调整自己的经营来,夜晚回了自己的营帐,朱一凡让寇湄派陈宁宁去找李凤。

听到朱一凡让自己安排的人后,寇湄也笑了下,看来朱一凡是准备当媒婆了,只是这李凤不知道能不能打动陈宁宁。拍开朱一凡正蹂躏在自己胸前的手,寇湄不知怎的想起傅珈笙来,这个小女子似乎对朱一凡也有些意思。

“别毛手毛脚的,你不是要我去派人吗!”感觉到朱一凡的手已经伸到自己的衣服里,这几天正赶着不舒服的寇湄连忙逃出去。

“大人,我有位故友来访,还想给您引荐一下!”房门外,叶嘉盛的声音传出来,这位叶家公子,现在作为朱一凡的军法官深得爷们军众官兵的敬畏。

“是嘉盛啊!快请!”听说叶嘉盛带着老朋友来拜会自己,朱一凡连忙请进,叶嘉盛曾去南京考过功名,朱一凡估计,他能带着来见自己的,十有八九也是读书人。

挑了挑油灯,让屋子亮些后,朱一凡站起身来,叶嘉盛已经带着人进来了。跟着叶嘉盛进来的两个人,一个三十四五左右,一个还是少年,两人皆是文士打扮。三十四五岁的那个长鼻子,鼻头的尖端阔而多肉,唇嘴厚,看起来像是紧闭着,但是又随时会滔滔不绝,一身半旧的长衫在灯光下更显得灰暗,但是人的气度却是不凡,走步轻而沉稳,看着朱一凡的眼睛,黑亮黑亮的,充满了睿智。

“大人,这位是我在南京求学时的故交,前湖广巡抚方孔炤的公子,庶吉士方以智、方密之!”叶嘉盛向着朱一凡介绍到。

“原来是方公子!我这里鄙陋了些,还请坐!”朱一凡听到叶嘉盛介绍的正式,虽然不知道庶吉士是个什么官位,但是连忙请来人坐好。

“见过朱大人!下官方以智,这是犬子方中履!”坐好后,方以智这才介绍跟着自己的少年。

听过后,朱一凡向着少年客气的笑了下,接着很风趣的咧了下嘴。

“密之曾是我复社的首领,闻名的才子!现在行医在两广,听过大人的事迹,又听说大人任职琼州,所以来这里一看的!我也是偶然遇到,便贸然带来见大人了!”叶嘉盛知道朱一凡不喜欢客套,便把来意简单的说过,看看朱一凡的反应。

一听是什么才子,朱一凡就有点头疼,大明的才子似乎都是圣贤书读的多,做事成事的少,叶嘉盛虽然出身商人家庭,但是有时也死板的紧。

“你好,朱大人!”方以智突然向着朱一凡说了句法语,这让朱一凡一愣,接着方以智有说了句德语,“很意外吧?”

听到这个方以智竟然和自己开玩笑,朱一凡爽快的笑起来,这个才子有趣!

“方公子,实在出人意料!不知道方公子是想谁学的?”朱一凡忍不住问到。

“当年曾经结识过几位洋和尚,同一个叫利玛窦的那里学过点皮毛!”见把朱一凡的兴趣引出来,方以智很从容的引出话题,接着同朱一凡聊了起来。

两个人畅聊了一阵后,朱一凡发现这个方以智说话泰然,丝毫不见拘谨,而且对于欧洲一些知识也所知甚多,这是最让朱一凡称奇的。这个人健谈,而不空言,这是方以智给朱一凡最深的印象。

“万物皆有原理,西人好把所得细化分析,然后皆以定理记之,而我朝多为意会,写意不写行,言传身教,以悟传道!”方以智同朱一凡侃侃而谈,所说的话让朱一凡深以为然,大明人的确是缺少一种开放的心理,敝帚自珍。

“呵呵,先生总结的精辟,这差异诚然不假!”朱一凡连声认同,正说着门又开了。

李凤推门进来后,一看屋子里还有人,不知道是去是留。

“李大人,介绍下,这位是方以智、方密之!”朱一凡主动给李凤介绍起来。

听到这个名字后,李凤连忙看看方以智,接着向着方以智抱拳行礼,然后又对着朱一凡拜了下,“方先生乃当今国士,能有方先生相助,李凤恭喜大人了!”

朱一凡在内政上非常倚重李凤,听他这么说后,眉头不由皱了下,李凤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人,方先生曾为当世四公子之首!游历四方、博览群书,深得今上器重,但是淡泊名利数招不至,今能为大人臂助,实在是喜事啊!”李凤又强调了一遍,朱一凡这才慢慢听出味道了,暗说,你这个李凤才是国士无双,这话不是明白这让自己把方以智方大才子留下来吗!

“这位大人谬赞了!方某不过白身而,不愿那党争倾轧,故而游走于江湖!来此是因为听闻琼州府广收移民,实是好奇而至!”听到李凤想朱一凡推介自己,方以智连忙谦虚起来。

听到方以智的话,朱一凡看看李凤,心说这事还得你来。

“某就是琼州知府李凤!既然方先生有心,那就盘桓几日吧!威胜伯朱大人为圣上分忧治理琼州,现在正是日新月异之时,百业工具多有新奇,在儋州更有西洋铁厂,规模宏大!方公子定是没经历过。”李凤只一番话就把方以智忽悠住了,能留下方以智,那以后在内政上便有了一个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