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九转之末代皇帝
3392000000066

第66章 (19)修铁路

杨革这段时间并没有闲下来,因为转让给日本人10%的油田股份,使得本来经济就不宽裕的蒙古雪上加霜。

一些要办的事情只得暂时停了下来,现在还有十五万的军队要养,每个月光军饷就要花费近200万银元,还不算训练时枪弹和柴油的损耗,而内蒙外蒙每个月的税收还不到250万元,毕竟人口少是制约杨革发展的根本原因。

他除了吸引流民去外蒙古开肯之外,也没有其它剧增人口的好办法。

本来打算自己造飞机的,现在只能停顿下来,不过不能造飞机,可以先训练飞行员。

他创建了一所空军学校,培养和训练飞行员,然后又从张作霖那里要了几架飞机做训练之用。

后来他觉得自己的空军一时半会发展不起来,很容易被别人的飞机欺负,于是就又在空军军校加设了一个防空科,专门培养防空力量的人才。

之后又向英国人买了28MM高射炮及制造设备,大力发展防空事业,防空科主要的学习内容说白了也就是学习怎么样开炮及射的时候注意事项等。

然后又建一座坦克与汽车学校,专门培训士兵们如何驾驶汽车与坦克及一些开坦克的实战技巧,坦克学校不是什么专业学科,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所以讲究宽进宽出,大批大批的培训坦克驾驶员。

为了缓和一下现金支出的压力,杨革又规定所有的军饷都以实业银和的纸币形式发放,这样做既可以推广纸币,又可以减少现金的支出,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军队的建设,杨革听从了蒋百里的意见,把后勤师更命为总后勤部队,里面包括战地医疗、给养运输、生产军工用品、军械生产、工程兵等等,可以说是集生产,运输一条龙,后勤部队也有战斗能力,但主要还是以武装护卫为主,起到保护地方,保护物资的作用。

由于改编后的后勤部队权力太大,所以,又分设了运输处、医疗处、工兵处、军需处等几个部门,溥仪任后勤部队的总司令。

日本人总是无处不在,时时的恶心着杨革,这次,日本人见苏联人在外蒙古修铁路,他们又动了这方面的心思。

土肥原又千里迢迢的跑来找溥仪,提出由日方出资在绥远修一条铁路,从东北经赤峰、再到承德,连接京绥铁路。

杨革为此事专门找来孙传芳、蒋百里、张宗昌等人过来商量,看看日本人玩什么花招,蒋百里笑道:“一看便知,这是日本人为了加强他们对咱们的控制,才想出这一招的,什么他们出资让咱们白占便宜,这是不可能的,到时候铁修好了,那管理权、营运权还是他们的,就好比外蒙古一样。”

孙传芳,张宗昌也都摇头说道:“是啊,咱们不能让他们修,张作霖现在局势这么紧张,都没有同意日本人提出的“吉会铁路接轨”,就是不想让他们的兵车有更多的地方去。”

杨革却笑了笑说道:“凡事要看两面,你们说的都对,但他日本人把铁路修到咱们这里,难不成以后还能搬走?说好听点的,铁路是他们的,但早晚都得是咱们的,而且咱们还可以趁机向日本人索要一笔,而且有了铁路,可以来往运输咱们的物资,对咱们也是有好处的。”

蒋百里说道:“皇上可要三思呀,这干的可是与虎谋皮的勾当,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杨革道:“是呀,就因为这样,才叫你们来商量的嘛,咱们最好能够想个两全之策,如果不让他们修路,肯定会得罪日本人,咱们打肯定打不过他们,就算加上张作霖怕也打不过他们,要是让他们修的话,就如你们说的,就会形成控制咱们的局面。”

张宗昌突然笑道:“要说这个嘛,也容易。”

众人急忙看向张宗昌问道:“张大帅请明说。”

张宗昌说道:“如果日本人想开战的话,就算他们全都步行,从东北到咱们这又能有多远呢?所以等于他们已经在控制咱们了,而他们修铁路就是为了更方便的控制咱们,你们说,小日本方不方便的,对咱们的影响还不都是一样的?咱们现在正与苏联人交好,到时候再把铁路连接到外蒙古,他小日本子要想动粗抢咱们的东西,还得看看苏联人答不答应!”

杨革点头说道:“有理,有理,但这样的话,咱们可真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啦。”

众人大笑,孙传芳说道:“这个两头受气倒也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可掌握其中的平衡,用日本人制约苏联人,也可以用苏联人制约日本人,使他们两家都不敢对咱们怎么样。”

最后,杨革还是决定让日本人修路,但日本人不得将铁路作为军事用途,日本方面不但要出全资,而且还需要贷一千万元给蒙古,并且把工程包给蒙古方面,而且在要承德建个火车始发站,这样可以更方便自己运送物资,可以归日方经营,但日方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蒙古方面运输物资。

日本人基本上同意了他的条款,并且也提出了几条,第一条就是铁路的归属权、营运权是日方的,蒙古方面只享有税收权,甚至连溥仪要用铁路运送什么东西都要给钱。这在外人的眼里看去,好像溥仪对日本人妥协了一样,但早知道要与日本人开杖的杨革,却想利用这次机会赚日本人的钱,而且不管到什么时候,这条铁路会一直在中国,日本人战败了之后总不能把铁路也搬走吧。

由于士兵们整天没事可干,杨革怕把他们闲出毛病来,就让张宗昌、孙传芳、蒋百里他们负责让士兵分段修铁路,这样做可省钱多了,反正士兵们干不干活都得养着他们,干嘛不让他们锻练锻练身体?

杨革这回可赚大发了,修建铁路的工程款一分都不用花,全装进了他的口袋,而且还贷了一千万元的款。

这伙当兵的干活就是比老百姓利索,一条几百公里长的铁路,不到两个月就建好了,有了铁路的杨革,来往运输物资就方便多了,但就是有一条,他没有自己的火车,他极力要求在承德建火车站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如果开战的话,自己可去从承德直接抢日本人的火车。

有了钱的杨革更加的注重坦克的制造和研制,如今的坦克工厂已经可以生产重达十几吨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更具有杀伤力,而且可以防御小山炮的炮弹及小型迫击炮弹等,但是由于国内的发动机制造业并不发达,所以行进的速度相对慢很多,杨革为它命名为英雄二号坦克,主要用于近战,远战的话得用铁路运输,否则油耗太大。

庄士敦并没有为他找到相关的坦克研究人员,杨革叹息,原来还真有钱不能办的事。

但庄士敦却给了他一个建议,他可以提出来设计要求,委托国外的武器公司开发和设计,然后再下定单购买,这样的话,既省时又省力,但却不省钱。

杨革觉得这样可行,他就让庄士敦去之前购买坦克的雷诺汽车厂去联系,并提出了设计要求,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而且坦克上的操作说明及标志必需用中文,这样的话方便驾驶员能够更快的熟练掌握。

之所以选择雷诺公司,是出于维修方面的考虑,自己的坦克工厂现在仿制的就是雷诺坦克,零部件方面的制造还是没问题的,而且还更便于以后自己进行仿制。

庄士敦很快就发回了电报,称已经与雷诺公司联系好了,并且对方已经做了初步的估算,加上配置的武器,每辆坦克的造价大概在七万银元左右,并且他们已经做出了承诺,他们正在着手设计草图,在三个月内能够研发成功。

杨革觉得七万元一台坦克并不算贵,是呀,当时的坦克连无线电都没有配备,相对来说确实便宜的多,自己制的轻型坦克每辆的造价才五千多块,但其火力与防御方面要远远低于重型坦克,在未来的战场上,面对其它的重型坦克明显是要吃亏的。

徐良曾多次找溥仪商量,希望能够建一个政党,就像康有为在日本创建的保皇党,杨革也觉得可行,让命徐良在保皇党的基础上办理,并且把保皇党的名字改住复兴党,其宗旨在保皇党的基础上修改,但尽量少写保皇两字,重点提出立宪等观点,尤其注意的是,应该重点往军队和军校发展党员。

1928年过去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杨革在想,以后该怎么办呢?明年又会怎么样?自己被冯玉祥赶出皇宫,似乎自己从被赶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想着怎么回去,但是,自己真的想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