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春映沃土
34257900000002

第2章 基地建设

一、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共建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2011年6月18日,在福州开幕的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将高校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服务社会。

根据协议,福建农林大学将安排教授、博士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农业科技、基层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专门的报告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福建农林大学还将在长乐市建立农业推广硕士点,确定了林业、园艺、养殖、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等12个研究领域,计划开设农村社区管理、农产品运销学、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十几门课程,旨在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同时接受再教育。

2011年6月29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1年福建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在福建农林大学启动。现场同时还举行了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2011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选派校团委副书记陈力予同志、交通学院团委副书记刘键政同志赴基地所在地长乐市鹤上镇分别挂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助理。同时,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村官助理”暑期社会实践队正式赴长乐市鹤上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融入基层建设当中,将高校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为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打造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基地也可以成为在校大学生“准村官”参加农村基层社会实践的示范基地,有利于“准村官”们通过亲身体验早日认识农村、了解农村,牢固树立扎根农村、奉献青春的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

新华网:福建拟建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新华网福州2011年6月18日电(记者刘旸)记者从18日在福州开幕的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了解到,福建将在长乐市建立全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打造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队伍。

记者当日从福建农林大学服务三农签约仪式上了解到,该校与福建长乐市正式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将高校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并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服务社会。

据福建农林大学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校方将安排教授、博士生对大学生村官进行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农业科技、基层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召开专门的报告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此外,该校还将在长乐市建立农业推广硕士点,确定了林业、园艺、养殖、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等12个研究领域,计划开设农村社区管理、农产品运销学、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等十几门课程,旨在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的同时接受再教育。

福建农林大学朱朝枝教授表示,建立“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开办农业推广硕士点,将为基层大学生村官创造进一步深造的平台,对他们扎根基层、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将学术成果与当地“三农”建设相结合,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二、福建农林大学团干赴鹤上镇挂职,开始筹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2011年7月12日,福建农林大学陈力予、刘键政两位同志在长乐市委常委邓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津的陪同下赴鹤上镇挂职。陈力予同志任中共鹤上镇委员会委员、副书记;刘键政同志任鹤上镇人民政府镇长助理。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在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正式签订的《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项目协议书》,福建农林大学选派了陈力予、刘键政两位同志到长乐市挂职,筹建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基地旨在将高校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大学生村官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能力,为海峡西岸新农村建设打造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队伍,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服务社会。

2011年6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文明办、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共同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授牌,标志着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专业化、常态化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

三、福建农林大学派往长乐挂职团干部兼任村第一书记

为进一步推进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共建的省内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工作的深入开展,福建农林大学派往长乐市鹤上镇挂职的两位团干部分别到村兼任职务。陈力予同志兼任中共东平村支部委员会第一书记,刘键政同志兼任中共仙街村委员会第一书记。

此次高校团干到村挂职,主要旨在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帮助东平村和仙街村的两位大学生村官,结合所在村特色产业,带动东平村的福建闽兴米业有限公司“工团联建”项目和仙街村的大学生“准村官”预培养项目。

挂职团干部的到村挂职任村第一书记,将更有利于福建农林大学与地方实施对口支援与项目共建,进一步突出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大学生村官,力争抓住亮点、打造品牌,实现高校和地方的双向互动,持续深化校地共建活动,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岗发挥作用,引导培养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四、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助力镇(乡)、村两级基层团的组织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长乐市“1 1 X”模式的镇乡基层团组织格局创新,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所在的鹤上镇在第十五次团代会上,以兼职的方式,吸纳了在该镇挂职的高校团干和在职大学生村官进入镇团委班子,任编制外副书记,在进一步充实了镇专兼职团干队伍的同时,也为高校团干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团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好平台。

(一)引入高校资源,服务镇(乡)团组织格局创新

为进一步推进长乐市“1 1 X”模式的镇乡团组织格局创新,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所在的鹤上镇团委以兼职的方式,吸纳了在该镇挂职的高校团干进入镇团委班子,任编制外副书记,在进一步充实了镇专兼职团干队伍的同时,也为高校团干提供了一个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地方团组织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好平台。

(二)结合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村级基层团干培训

2011年暑期,福建农林大学充分利用高校师资资源,通过“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平台,精心组织“教授、博士生”服务团,对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大学生村官们进行团干理论实务以及农业科技、基层管理等专业技能培训,引导和帮助村团干在农村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华,服务“三农”。该校还计划建立农业推广硕士点,在与“三农”有关的研究领域,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团干在基层工作的同时接受再教育,也为他们将来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帮助。

(三)高校资源的引入,实现了校地双方共赢

对于高校,一是实现了将高校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校地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二是进一步培养和锻炼了高校团干队伍,丰富工作经验,增强工作能力。对于地方,由于高校资源的引入,给农村基层团建工作注入了新血液、新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团建工作创新,引领广大团员青年们振奋精神、立足岗位,积极投身于地方经济发展建设。

五、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镇挂牌成立8个村官培训实践示范点

经过近一个月的实践调研工作,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共建的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的相关工作在长乐市鹤上镇逐渐步入正轨。为了拓展大学生村官培训的实践内容,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1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在长乐市鹤上镇文化中心、仙街村、东平村、长乐市聚泉食品有限公司、福建华亚纺织有限公司、惠农农业园、丰采农业园和九头马古民居群等8个单位展开共建挂牌成立了8个“社会实践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的具体实践工作将大大增加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内容。

通过与基层组织、农业龙头、非公企业、文化基地等的合作,不仅能够充实大学生村官助理实践队在长乐市鹤上镇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今后在校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增加更具多样化、更具实践性的实践内容,同时,高校与地方各单位的福建农林大学刘键政同志兼任鹤上镇团委副书记(挂职),加强对基层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的联络和协调共建还能够为基层组织、农业、企业、文化中心输送各种专业化的人才和最新技术,以达到校地合作资源的最佳利用。

六、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获第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殊荣

2012年5月6日上午,福建省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暨青联学联换届大会在福建会堂隆重召开。省委书记孙春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省长苏树林、省政协主席梁绮萍出席,大会由省委副书记陈文清主持。省领导杨岳、姜信治、叶双瑜、苏增添、张志南、徐谦、袁锦贵、陈荣凯、李川,老同志林开钦、许集美、陈增光,来自全省各地青联、各青年群众团体组织青联委员,各高校学联代表共1100多人参加会议。

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共建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作为第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代表受到了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表彰大会上,基地同时作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代表上台接受省委领导亲自颁发的“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据悉,在2012年第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评选表彰活动中,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共建的省内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以扎实的服务、突出的业绩,经过层层考核,最终从全省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称号。第九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是用以表彰全省范围内有着杰出贡献的青年集体,每届仅有10个青年集体可获此殊荣,是全省青年集体的最高荣誉。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获得“福建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标兵”这一重要奖项,标志着基地在大学生村官工作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在2011年“6·18”第九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福建农林大学与长乐市正式签订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共建福建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该基地成立以来,坚持致力于培养志愿投身基层、服务农村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通过打造村官培养工程、开办村官培训课程、深化为民服务模式、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打造村官一村一品等方式,为基层注入新血液、新理念,有效提高了长乐市大学生村官的工作水平,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后劲。

此外,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还积极带动农村基层团建工作,服务长乐市“1 1 X”模式的镇、乡(街道)团组织格局创新,并探索创新非公企业团建,在省内首创大学生村官带动“工团联建”,助力大学生村官们在农村基层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奏响当代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