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高血压(专家答疑系列)
34286000000047

第47章 何为高血压治疗中的七个不等式

江苏 副主任医师 袁俊荣

导 读: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和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95%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虽只占其中的5%左右,但都有明确而独立的发病原因。

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人们对治疗高血压还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在此,笔者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对其中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即七个不等式予以澄清,希望能引起广大高血压患者的高度重视。这七个不等式是:

1.高血压治疗≠药物治疗

其实,对于某些高血压患者来说,非药物治疗是首选疗法和基础疗法。药物治疗只是高血压治疗中的一种方法。有效的非药物疗法主要有控制体重、坚持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当锻炼身体及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能降低血压的药物≠理想的降压药

降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的,能降压也不是评定降压药疗效的唯一标准。在临床上,理想的降压药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的降压药才适合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也是最为理想的降压药。

3.降压效果好的药物≠安全的降压药

一般来讲,除了对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患者需要进行紧急的降压治疗外,对其余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患者),都应尽量采取平稳降压的治疗原则,因为血压降得过快或过低,患者极易出现脑缺血或体位性低血压。另外,有的高血压患者常在临睡前服用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这是因为,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其血压会自然有所下降,而且以睡着后2小时最为明显。倘若患者在临睡前服药,2小时后也正是药物在体内的高浓度期,这样就容易导致患者血压的急剧下降,造成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据报道,约有40%的致命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是由低血压造成的。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收缩压若低于100毫米汞柱或低于原来血压的15%~20%,则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守规定的服药时间,尽量在上午9~10点和下午2~3点服药,以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效果。

4.新的降压药≠对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有效

一般来说,新药需要接受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被确定疗效。高血压患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选择药物,而不能盲目地青睐所谓的“新药”。实际上,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都各有优势,如:不同类型的二氢吡啶类钙阻滞剂,其作用部位和程度都不相同;尼群地平对外周血管的扩张作用较强,适用于合并冠心病或心肌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尼莫地平可透过血脑屏障,改善脑部供血,适用于合并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缓解心肌肥厚的作用,适用于伴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但以心腔扩大为主的心衰患者应慎用。

6.血压降至正常≠治愈

临床上有不少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血压会降至正常水平。此时,他们就自以为疾病治愈了,便擅自停止了治疗。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病情复发。一旦病情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体将造成极大的损害。专家指出,在治疗高血压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阶梯式的治疗方案,即开始用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待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且稳定一段时间(6个月)后,再适当减少用药的剂量和种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消除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坚持治疗的顺从性。

7.自我感觉良好≠不需要治疗

很多高血压患者一旦自我感觉良好了就自动停药,而且不再定期监测血压,直到发生了严重的靶器官损害(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后才幡然醒悟。由于老年人的各系统功能已经发生退化,对高血压的应激反应很不敏感,有的人甚至在血压升高后也不会出现典型的头痛、头晕、头涨等症状。因此,高血压患者千万不能被这种“无异常”或“良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