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无赖之盗金篡宋
34309300000183

第183章 奇袭(上)

李显忠毕竟是孝宗年前的红人,有这样的计谋,让大家更加的敬佩。大家都称赞此计甚妙,对李显忠更加佩服。

西门小宝等继续策马前行。

他们也想到城上可能放炮,所以吩咐亲兵们密切注意城上炮口是否移动,一旦有炮口移动,不许大意。快到城墙转角的地方时,岳雷十分机警,远远地看见三四尊大炮正对着转角处的大路,猜到守城官军会在这里放炮,便对西门小宝说:

“请皇上不必再看。我们往军中的大帐中速议大事要紧。”

西门小宝会意,笑着点头说:

“好,不用看了。”

于是,他们绕过一片洼地,朝着附近的一座营盘驰去。

李显忠来到转角地方,看见西门小宝等人已经改变方向而去,在心里骂道:

“西门贼,不该亡命!”

他在转角处的城头上停留了一阵,观察了城外地理形势,对李奎等人说道:“应该把重兵和防守器械集中此处,东城有急,救援东城;北城有急,救援北城。这转角地方十分重要,要派得力人员指挥防守。”于是他指派一个最亲信的游击将军主持东北城角的防守诸事。指示以后,他们继续往南门走去。

西门小宝一群人到了岳雷的营中,将一般的将领留在帐外,然后几个人密商了一阵,便由岳甫带着少数亲兵策马向南门外的大营奔去,而西门小宝一行回到了西门小宝的皇帝大帐。

这时李显忠到了南门,那里已经集中了一些重要将领和担负守城重任的地方官吏和士绅。文官中的大官都没有来,因为负责实际守城的不是大官,而是几个年轻力壮、精明强干的官吏。李显忠主持这次军事会议。会议一开始,他先说道:

“本将军奉皇帝的谕旨,从今天起移镇北门。这一段守城十分重要,看来西门贼攻城必在这一段。只要有我李显忠在,决不使西门贼得手。本将军决不怕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各位或世受国恩,或为现任官吏,或为本城绅衿,或出身名门望族,守城之事,责无旁贷。请各位与本将军同心协力,共守这一段城墙,打退西门贼进攻,保全城官绅百姓与周王殿下平安无事。不知各位有何主张?”

一位官员说:“将军如此忠心,实是全城官绅士民之福。如果西门贼进攻南门,而将军不在南门,岂不危险?”

李显忠淡然一笑,说:“请你们各位放心。以本将军看来,西门贼不会在南门进攻。”

李显忠又说:“据本将军看来,明日五更必有大战。西门贼这次围攻江陵,志在必得。我们防守江陵,不能有丝毫松懈。我们食君之禄,以身许国,要时时不惜为国捐躯,万勿存半点侥幸之心。要准备大战,准备苦战,准备久战。”

官绅们都感到心情沉重,默默不语,忽而有一个将军说道:“请钦差大人放心,不管苦战多久,我们一定与敌周旋到底。”

这时李显忠手下的一个年轻将领说道:“我们不指望援兵,我们还是指靠自己一双手和军民齐心来保住江陵。”

李显忠又说:“今日的会议,本将军是以皇帝钦差的身份主持。如今既然各位都有一片忠心,愿为皇上尽力守城,本将军备有薄酒,与大家同饮起誓如何?”

大家都说:“遵命!”

随即由中军将领端来一大盆酒和二十几只碗,又提来一只白公鸡,当场将公鸡杀死,鸡血洒在酒中。李显忠先舀了一碗酒,对天发誓:

“我李显忠深受国恩,誓愿以死相报。今日守城,倘若爱惜性命,天诛地灭!”说完以后,将酒一饮而尽。

然后各个文武官员和士绅都喝了酒,说了大同小异的誓词。

李显忠说:“今日会议到此为止,本将军还要去禀报周王殿下。我们各自干事却吧。”

大家怀着苦战的决心和紧张的心情离开了。

晚上,约摸四更过后,从长江上刮来的阵阵寒风,像刀子一样刺痛了将士们的脸孔。大家的耳朵、鼻子都冻木了。天上堆着浓云,好像要下雪的样子。但偶尔移动的云块也出现破缝,乍然露出来几点寒星,不久隐去。夜色昏暗。城头上有很多火把和灯笼,因为城墙看不见,那望不尽的灯笼、火把就像是悬在空中。

这时,在夜幕的笼罩下,有一千多西门小宝的军队,分为两支,等候在北城的城壕外面。他们带着极头、锤子、铁钎子,肃立不动。尽管风冷如刀,他们却忘了严寒,心情振奋而紧张,等待着约定的动手信号。过了一阵,只见远处射出一支火箭,这两支人马同时飞奔,过了城壕,随即把背负的门板举起来,遮住头顶,迅速向城根跑去。到了城根,他们先用铁锤将铁钎子打进砖缝,将每一块砖的上下左右都打遍,然后再用铁钎子往外撬。砖与砖几百年互相挤压,当年修筑时又用石灰抹缝,结的石头一般,十分难掘。

他们刚刚开始掘城,城上的人们就拼命往下扔砖头和石头。砖、石有的落在门板上,有的直接落在人身上和头上,顿时伤了许多人。与此同时,城上还抛下了火药包。掘城的军队,一面掘城,一面有人准备好,将刚抛下的火药包迅速拾起再抛向远处,这样虽然十分危险,但可以减少伤亡。

为了掩护掘城的部队,另有上万名西门小宝的将士站在城壕边上,向城头猛烈射箭。城上军民不断地中流矢死伤,使他们藏在城垛里边,不敢探出头来,所以他们抛掷的砖、石、火药包多数不很准确。他们也向城外射箭,但因为很难从城垛之间露出头来,只能从箭眼里边往外射,而在昏暗之中又看不清目标,射高射低,全无把握。城下的义军仰望城上,虽然也比较朦胧,可是城头的灯笼、火把,给了他们很大方便。在射箭的同时,双方都大声呐喊、城上城下,喊杀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