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色
正常舌色:淡红而润泽
(一)淡红舌
(1)特征: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2)意义:为气血调和之象,常见于正常人。病中见之多属病轻(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或内伤杂病而病轻)。
(二)淡白舌
(1)特征:[1]淡白舌——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
[2]枯白舌——舌色白,全无血色。
(2)意义: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1]气血两虚——淡白舌,舌质消瘦;
[2]阳虚证——淡白舌,舌质娇嫩;
[3]脱血夺气——枯白舌,无华。
(三)红舌
(1)特征:红舌——舌色较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2)意义:主热证——实热、阴虚(虚热)。
[1]舌稍红或舌边尖红——外感表热证初起;
[2]舌尖红赤破碎——心火上炎;
[3]舌边红赤——肝经热盛;
[4]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虚热证。
(四)绛舌
(1)特征:绛舌——舌体较红舌更深,或略带暗红色。
(2)意义: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1]舌红绛有苔——实热;
[2]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虚热(阴虚火旺,或热病耗阴);
[3]舌上有出血点——邪热迫血妄行。
(五)青紫舌
(1)特征:全舌青色或紫色,或局部出现青紫斑点。
[1]淡紫舌——舌淡泛青紫;
[2]紫红、紫绛舌——红绛舌泛青紫;
[3]瘀斑(点)舌——舌上青紫,伴瘀斑瘀点。
(2)意义:主血行不畅(阴寒内盛、热毒炽盛、气滞或气虚以及暴力外伤)。
[1]全舌青紫——全身血瘀;
[2]舌面紫色斑点——瘀阻局部;
[3]淡红泛青紫舌——肺气瘀滞、肝郁血瘀,或气虚血瘀,或者先天性心脏病(心阳虚脱)、食(药)物中毒;
[4]淡白泛青紫或紫暗而湿润——阳虚阴盛、气血运行不畅;
[5]舌紫红或绛红,舌苔少而干——热毒炽盛、营阴受灼、气血不畅。
二、舌体的形质(舌形)
正常舌形:润泽、大小适中、无点刺、齿痕、裂纹
(一)荣、枯舌
(1)特征:
[1]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
[2]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
(2)意义:判断正气盛衰。
[1]荣舌——津足、有神、正气充盈,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2]枯舌——津亏、无神、正气衰败,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二)老、嫩舌
(1)特征:
[1]老舌——舌体苍老,纹理粗糙皱缩,舌色较暗;
[2]嫩舌——舌体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2)意义:判断疾病虚实。
[1]老舌——实证(正邪交蒸,壅滞于舌面);
[2]嫩舌——虚证(气血不足;阳气亏虚;寒湿内生)。
(三)胖、瘦舌
(1)特征:
[1]胖大舌——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
[2]肿胀舌——舌体肿大满嘴,甚至不能闭口,不能缩回;
[3]瘦薄舌——舌体比正常人瘦小而薄。
(2)意义:
[1]胖大舌——多属津液输布失常,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
A。舌体胖大,舌色淡白——气虚、阳虚(脾肾阳虚、津液不布);
B。舌体胖大,而色红——里热(脾胃湿热、痰热内蕴);
C。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外感湿热;
D。舌体不胖,伴齿痕,舌质娇嫩——气血两虚。
[2]瘦薄舌——多属舌失濡润,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A。瘦薄舌,伴舌色淡白——久病,气血两虚;
B。瘦薄舌,伴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
(四)点、刺舌
(1)特征: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舌面有高出的红点)。
[1]点——突出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2]点刺——舌乳头(蕈状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
(2)意义:主脏腑阳热亢盛,或血分热盛。
[1]脏腑阳热亢盛:
A。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
B。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
[2]血分热盛:
A。点刺鲜红——血热;
B。点刺绛紫——热盛气血壅滞。
(五)裂纹舌
(1)特征:舌面上出现裂纹、裂沟,沟裂中并无舌苔覆盖。
[1]无苔——病理;
[2]有苔——生理。
(2)意义:主热盛、阴虚(阴血、阴津不足)、脾虚湿浸。
[1]舌红绛而裂——热盛伤津,阴津耗损,阴虚;
[2]舌淡白而裂——血虚;
[3]舌淡白胖嫩,有齿痕而裂——脾虚湿侵。
(3)注意: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较浅的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觉,称先天性舌裂,不属病态。应该与病理性的无苔裂纹舌加以鉴别。
(六)齿痕舌
(1)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多与胖大舌同见)。
(2)意义: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1]舌淡胖而润,边有齿痕——寒湿壅盛、阳虚水停;
[2]舌淡红,边有齿痕——脾虚、气虚;
[3]舌红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
(3)注意:舌淡红娇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者,可为先天性齿痕舌,病中见之示病情较轻,多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另外,镶牙或缺齿者亦可见齿痕舌,不属病态。
三、舌体的动态(舌态)
正常舌态:舌体柔软,活动灵活,收缩自如
(一)痿软
(1)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便收缩自如,言语困难。
(2)意义:多见于伤阴、气血两虚。
[1]舌痿软,舌色红绛少苔——伤阴(热病伤阴;阴虚火旺);
[2]舌痿软,舌色枯白无华——气血两虚;
[3]舌红干而渐痿者——肝肾阴虚。
(二)强硬
(1)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活动不灵,语言蹇涩。
(2)意义:多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1]舌强硬,舌红绛少津,苔黄——热盛;
[2]舌强硬,舌苔厚腻——风痰阻络;
[3]舌强硬,伴语言蹇涩,偏瘫眩晕——中风。
(三)歪斜
(1)特征: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常前半部歪斜明显。
(2)意义: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1]多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之中风;
[2]喑痱:“舌喑不能言,足废不能用”,为中风后遗症之一;
[3]中风先兆。
(四)颤动
(1)特征:舌体不自主震颤、抖动。
(2)意义:为肝风内动(动风)征象。可因热盛、阳亢、阴虚、血虚等所致。
[1]舌淡白而颤动——血虚动风;
[2]舌绛紫而颤动——热盛动风;
[3]舌红少津、少苔而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
[4]酒毒内蕴亦可见舌体颤动。
(五)吐弄
(1)特征:
[1]吐舌——舌伸于口外,慢慢收回。
[2]弄舌——伸舌即回缩,如舌舐,或反复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宁。
(2)意义:一般都属于心脾有热,亦见于先天愚型儿。
[1]吐舌——心脾有热(疫毒攻心);心气已绝(病危)。
[2]弄舌——热盛动风先兆。
(六)短缩
(1)特征:舌体卷缩、紧缩,不能伸长,严重者舌不抵齿。多与痿软舌并见。
(2)意义:多为病情危重征象。
[1]舌短缩,色淡或青紫而润——寒凝筋脉,气血虚衰;
[2]舌短缩,色红绛而干——热病伤津太甚;
[3]舌短而胖大——风痰阻络。
(3)注意: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出现舌短缩,无重病之象,不属病态。应与短缩舌鉴别。
四、舌下络脉
(1)正常:舌系带两侧纵行大络脉,管径<2.7mm,长度不超过舌下肉埠至舌尖的五分之三,络脉颜色为淡紫色。
(2)异常:
[1]舌下络脉细而短,色淡红——气血不足;
[2]舌下络脉怒张,可见瘀斑瘀点——血瘀。
(3)注意:舌下络脉变化有时早于舌色变化,因此,舌下络脉是分析气血运行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