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候相兼
(一)广义证候相兼(普遍性)
(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
(2)疾病病理的本质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和里证。
(二)狭义证候相兼(特殊性)
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二、证候错杂
(一)含义
证候错杂指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表现为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与热、虚与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在同一时间出现,证候显得相互矛盾、错杂。
(二)四种类型(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错杂)
(1)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
(2)表里同病,且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
(3)表里同病,且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
(4)表里同病,且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临床极少见到。(注意:表里同病时,疾病的证候一般都是由内在的病理本质所决定的)
(三)具体证型
(1)寒热错杂:上热下寒、下热上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
(2)虚实错杂:实证夹虚、虚证夹实、虚实并重。
三、证候真假(寒热真假、虚实真假)
证候真假的“真”指与疾病的内在本质相符的证候表现。“假”指疾病表现的某些不符合常规认识的所谓假象,即与病理本质不相符的证候表现。假象实际是疾病的特殊表现。
其辨证原则是“去伪存真”,抓住疾病本质进行辨证。
(一)寒热真假(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寒热真假常出现于寒极或热极时,如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1.真热假寒(阳盛格阴)
(1)含义:真热假寒就是内有真热,外见某些类似寒证所表现的证候,呈现出热极肢厥、热深厥亦深的特点。
(2)病机:邪热炽盛,阳气郁闭而不能外达,即阳盛格阴、热极似寒证。
(3)寒临床表现:
[1]外(假象)——四肢凉甚至厥冷,恶寒甚或寒战,神昏,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等似阴寒证。
[2]内(本质)——高热,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搏有力等实热证。
2.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1)含义:真寒假热就是内有真寒,外见某些类似热证所表现的证候。
(2)病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逼迫虚阳浮于上、越于外,即阴盛格阳、虚阳浮越的“戴阳”、“格阳”。
(3)临床表现:
[1]外(假象)——自觉发热,或欲脱衣揭被,面色浮红如妆,神志躁扰不宁,口渴咽痛,脉浮大或数等似阳热证的表现。
[2]内(本质)——胸腹无灼热,下肢必厥冷,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或下利清谷,舌淡等里虚寒的证候。
(4)注意:口虽渴但不欲饮,咽虽痛但不红肿,虽躁扰不宁必疲乏无力,脉虽浮大或数,但按之必无力,面色虽潮红,但并非满面红赤。
3.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1)一般来说,大队寒证中,有个别热性症状;或大队的热证中,有个别的寒性症状,应该考虑真证候的真假。
(2)需注意以下六点:
[1]舌质的淡与红,舌的润与燥;
[2]脉象的有力与无力;
[3]口渴与不渴,喜冷饮还是热饮;
[4]小便的清长与黄赤;
[5]胸腹按之是否灼手;
[6]欲得衣被否。
(二)虚实真假(真实假虚、真虚假实)
1.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1)含义:病本质是实证,大实之中反见类似虚羸的现象,称为真实假虚。
(2)病机:实邪内阻,大积大聚,经脉阻滞,气血不畅,外周、脑神等未得到温煦濡养,而见某些类似虚的假象。
(3)临床表现:
[1]真实(本质)——声高气粗,胸腹硬满拒按,脉搏按之有力。
[2]假虚(假象)——神情默默,倦怠懒言,身体羸瘦,脉象沉细等。
2.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1)含义:病本质是虚证,反见实盛之状,称为真虚假实。
(2)病机: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以致阻闭不通、不利,而见某些类似实的假象。
(3)临床表现:
[1]真虚(本质)——胸腹不坚硬而喜按、气短、舌淡、脉象无力、病久体虚。
[2]假实(假象)——腹满、气喘、大便闭塞、小便不利等。
3.虚实真假的鉴别要点
[1]脉之有力无力、有神无神,尤以沉取为准;
[2]舌之老嫩;
[3]整体状况;
[4]病之新久。
四、证候转化(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
证候转化多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
八纲之证候转化与证候错杂、证候真假的区别:[1]“转化”是八纲中对立证之间的转变,本质与现象均由此变成彼。[2]“错杂”是指对立的证夹杂在一起,并非由此变彼,无真假之别。[3]“真假”是指出现某些与疾病本质不相符,即用常规理论难以解释的假象,不是由此变彼,亦非真正的对立证的夹杂于一起。
(一)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邪出表)
表里出入的意义在于预测疾病的发展与变化规律,用以指导或及时改变治法,如截断、扭转病势或因势利导等。
1.表证入里
(1)含义:表证入里指先由表证未及时解散,然后出现里证,且表证随之消失,即表证转化为里证。
(2)临床表现:脏腑的证候表现突出,原有之恶寒发热变成但热不寒或但寒不热,鼻塞、喷嚏等症消失,浮脉不是主要脉象等。一般见于外感病过程中,是病情由浅入深、病势发展的反映。
2.里邪出表
(1)含义:指在里的病邪,有向外透达之势,是邪有出路的好趋势,一般对病情向愈有利。
(2)常见临床表现:原有发热、腹胀胁痛、咳喘等里证,随着汗出,或麻疹透现,或出现斑疹、黄疸等,而发热等里证减轻。
(3)注意:里邪出表、里证出表、里病出表等概念上的差别。
[1]里证出表的提法欠妥。严格地说,里证出表是原为里证,后变为表证,且里证随之消失,这种情况临床难以证实。
[2]里邪出表是指邪气有外达之势,不等于里证转化为表证。所谓“深入一层,层层是里,浅出一层,层层是表”,为表里层次的概念,这与表证、里证的概念并不相同。
(二)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1.寒证化热
(1)含义:原为寒证,后出现热证,而寒证随之消失的病变。
(2)病因病机:感受寒邪,阳气抗邪,郁而化热;寒湿郁结,阳气不衰,久而化热;过用温燥之品而化热。
(3)转化条件:
[1]寒证郁久;
[2]治疗不当,过服温燥药物;
[3]失治,而机体阳气不衰,寒邪从阳化热所致。
(4)举例:表寒转化为里热。
2.热证转寒
(1)含义:原为热证,后出现寒证,而热证随之消失的病变。
(2)转化条件:
[1]多因失治、误治、损伤阳气;
[2]或因邪气过盛、耗伤正气,正不胜邪,机能衰退或衰败后所致。
(3)举例:热痢日久转化为虚寒痢;高热病人转化为虚寒证(亡阳)。
3.寒热转化的关键是阳气的盛衰
(1)阳气旺盛:寒证易转化为热证。
(2)阳气衰败:热证易转化为寒证。
(三)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1.实证转虚(临床常见)
(1)含义:实证转虚指病本实证,由于病邪久留,损伤正气,而转化为虚证。
(2)转化条件:
[1]由于失治误治,邪气损伤正气;
[2]或者病程迁延,邪气渐却,阳气阴血已伤,渐由实证转化为虚证。
(3)举例:长期肺气壅盛,久则致肺气虚;初期高热,后期阴虚。
2.虚证转实(常为虚实夹杂证)
(1)含义:虚证转实指正气不足,脏腑机能衰退,组织失却濡养,或气机运化迟钝,以致气血阻滞,病理产物蓄积,邪实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表现以实为主的证候。
(2)本质:正虚为主转化为以邪实为主。实际上是因虚致实。虚证转实并不是真正的虚证转为实证,而常常指的是在虚证的基础上转化为以实证为主要矛盾的虚实夹杂证。
(3)举例:心阳虚导致心血瘀阻;脾肾阳虚导致水肿;血虚导致便秘;脾虚导致腹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