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34729700000046

第46章 股市分流储蓄的意义有多大

上周最值得关注的是有关股市活跃、储蓄搬家的报道,说由于市场再度活跃,投资者信心恢复,从股市中提款的人减少了,从银行里取钱的人多了,储蓄出现了分流的趋势。这被认为是一个好的现象。

对分流储蓄的看重是与2001年以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相联系的。200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4.7%,而2000年的增长仅为7.9%,2002年再呈逐月攀升的态势,到5月末同比增长达到17.6%。在我国经济运行越来越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格局下,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意味着消费需求的不足,意味着居民支出构成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失调,对于需求约束为主的增长方式而言,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这一点从投资的角度已经得到印证,连续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显示,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债投资占绝对比重,对当年GDP的贡献始终保持在1.5~2个百分点之间,说明民间投资意愿不强,过度增长的储蓄不能被有效地吸纳、转化,形成了过度沉淀的局面。这样的情况最终意味着国民产出收支流中出现了严重的漏损现象,其结果是经济增长失速的危险。所以储蓄存款的激增成了众所关注的心病,储蓄出现分流趋势也成为众感欣慰的事情。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股市分流储蓄的作用究竟在哪里,分流以后是否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就一般性分析而言,股市活跃、一部分沉淀的储蓄流入市场所带来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二级市场交投活跃、收入预期上升以后会带来资金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如果未来收入的可预期性较强、具有一定持续性,那么股市中的财富效应就会累积下来,投资者会随着预期的稳定而逐步增大对消费支出的安排,消费信贷也会得到更普遍的接受。这样的实质是一部分储蓄向消费转化,原有的储蓄-消费比例可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二是交易市场的活跃会带动投资者对交易品种的需求,除了创新品种外,随着原有股权存量的收益预期被推高,对股权增量的需求会增加,新股发行会受到刺激,发行市场会随之转好,企业股权融资的渠道和能力会增强。这样的实质是一部分储蓄向投资转化,储蓄-投资机制的运行会得到一定的改善。总体看,股市活跃、储蓄分流有可能使消费与投资发生积极的变化。

但这只是一般性分析,结合目前我们的市场,几个关键点的效果决定了股市分流储蓄的作用。首先,财富效应的大小和产生作用的时间与收入预期的趋好和趋稳有关,市场自2001年下半年暴跌、走弱至今累积了较大的套牢盘,虽然有政策上的强力刺激,但累积的负面影响的消化会有一个过程,信心由恢复转为坚定会有一个过程,股票投资从补亏到获利更会有一个过程,这样的磨合很难一蹴而就,财富效应刺激消费的效果也不可能马上显现,这一点与“5 ·19”行情是有区别的。其次,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只是储蓄分流的第一步,关键是看所融资金能否形成实体性投资,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所筹资金不能转化为投资需求、形成有效供给,而是又回流股市或存入银行,既不能增加供给,又可能刺激虚拟市场的投机性,或由储蓄存款变为企业存款再次沉淀于银行,这样的分流显然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第三,从国民产出收支流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分流带来的消费、投资双向变动还存在一个相互的力量对比问题,如果消费增长明显,会拉动企业投资的需求,会使所筹资金尽快形成实体性投资,否则投资意愿不足,滞留股市或再次沉淀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股市分流储蓄的效果最终是取决于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

从短期来看,分流在两个方面的效果应该是比较明显的。一是在投资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持续的储蓄分流使一部分间接融资转化为直接融资,银行的存差会相应减小,银行业经营的压力会减轻一些;二是在扩张性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企业投融资的增加会使政府国债筹资和投资的压力减轻一些,财政运行的节奏有所松动,未来偿付压力小一些,当然前提为企业投资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能切实起到替代一部分政府投资的作用。此外,从周一、周二交易情况看,两市成交量为1605亿元,直逼5月份1924亿元的成交金额,超过本月前15个交易日两市1428亿元的成交金额,两天将上缴印花税6.42亿元,这对于国家财政特别是增长很不理想的中央财政来讲是一个好消息。

从盘中的走势来看,周一的放量大涨之后,承接了四天的大幅震荡,冲高之后回落,然后再借大盘指标股进行拉抬、支撑,每天如出一辙,但盘中下跌家数正在越来越多地超过上涨家数,说明结构性调整的面很大,大盘重心下坠、回探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虽是立竿见了影,但顺着杆子就往上爬的可能性不大,行情还需要酝酿,现在首先仍然是消化。

(发表于2002年7月1日)

(发表时标题为《股市分流储蓄有意义?》)

市场无事,大盘窄幅震荡,沪指继续在1700点上方整理。有人说是蓄势,有人说是消化,有人说是整固,其实都有道理,反正暂时上不去,也没有理由马上下来。这让我想起了从下游过船闸的感受,上下游之间落差大,船不可能一下就上去,而是要先关闭下游的闸门,然后再打开上游的闸门,等过闸区的水位与上游平了以后,才能溯江继续向上行驶。现在的市场正是这样,年初以来一次次在重大的政策上调整、纠偏、澄清,以期构筑坚实的政策底,防止大盘继续下滑,同时不断出台政策性利好,不断搅动高位的套牢盘在低位尽可能地换手、消化,以期逐渐减轻上方过大的压力,将新资金的持仓成本降下来。所以股市正在过船闸,需要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