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34729700000008

第8章 股市怎么了

客观地讲,2000年这一波难得的行情,是在良好预期的推动下,存量资金锁定较好、增量资金不断进场垫高的结果。其中,有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和政策支持的预期两个方面,其中政策的集中、连续、大力度的支持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市场终究有其自身的规律,市场建设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规范化、国际化、市场化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结果,更不等于长期牛市的必然诞生。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作为转轨过程中的证券市场建设,其本身就兼顾着多重政策目标,既要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解决遗留问题,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又要考虑企业、政府、投资者在转轨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摊的成本、实现的目标,并不是单一目标的推进。因此,政府总是在维护、支持市场发展的同时,利用市场完成很多转轨的任务,政策也存在不确定性和调控力度的把握,政策支持也并不等于牛市的形成有了基础。

以上的分析表明,对未来经济形势和政策支持的两种预期,并不一定是形成股市持续上涨的坚实支撑,特别是在短期内出现立竿见影的拉升行情。一旦经济形势好转的预期短期内难以体现在上市公司的业绩上,政策支持的垫高效应递减或者未来政策给市场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高位的震荡和回调就将成为必然的结果,7、8月以来中报前后的情况正是这样一种反映。

然而,这并非政策错误。政策毕竟只起一种引导作用,政策目标与推进步骤并不能替代市场的表现,而且政策的含义也需要客观地分析,把它作为影响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以决定自己的操作策略。所以值得进一步反思的是投资者的心理与思路。显然,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0年的建设与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根据市场、研究市场来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研究政策的效果需要结合市场去分析,不能认为利好政策出台,市场也一定会表现好,政策支持了短期市场表现走好,也一定会带来长期的走好。否则,一旦外在因素的推动效应减弱,指数高企时,市场自身的规律就会逐渐体现出来,使投资者在好的预期下陷入尴尬的境地。2000年普遍反映的赚了指数不赚钱的情况,应该说与投资理念和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大家蜂拥着进来,你站在我的肩上,我骑在你的头上,不断推高成本,一时间什么股票都在买,什么股票都有庄,结果推高了指数,手中的股票却没赚到钱,大盘一震荡就全被关在了里面。下一步,随着股票的结构性变化,部分投资者现在持有的股票还会逐渐陷入深套中。

在上述格局下,对于后市的看法就比较容易做出: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目前的市场正处于一种僵持状态,市场本身需要有一个像样的调整,但由于政策等各方面因素支持下的惜售心态浓、建仓成本高等原因,投资者普遍处于一种观望状态,往上涨不敢,往下调又不甘,由于成交量小,下调深度不够,惟一的选择就是横向整理。因此,预计未来大盘在小箱体内做长时间横盘整理的可能性最大,逐渐消化目前的恐高心理,进一步抬高持仓成本,同时也消化未来国有股减持、创业板市场引发的震荡。大盘既不会出现去年7月1日以后连续半年的大幅下跌,也不会如有人预期的再创新高,而将在淡静、无热点的格局下延续,短期内将不会再有像样的行情。

至于说下一波行情的启动,预计其动力将源自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业绩在年报获得实质性改善和提升,基本面的变化使指数在高位获得进一步启动的支撑;二是大盘在一个长时间的整理后,政策支持力度与市场运行的节奏恢复平衡,使得目前点位被投资者认可为底部,市场重新具备由政策推动、支持发动新一轮行情的条件。当然,最好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

(发表于2000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