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变革的路径与变革者的勇气
34729700000009

第9章 被打破的平衡

疲弱的美国经济和强硬的小布什政府被恐怖分子的一阵突袭打得狼狈不堪,美国股市在创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长停市纪录后于上周一复牌,到周五收市,道指跌14.3%,纳指跌16.1%,虽然事前采取了降息、注资、放松回购限制、启动股市短路机制等多项应急措施,最终仍然出现了大跌。与此同时,为了减小对世界经济的冲击,短短的两三天之内,欧洲央行、加拿大、瑞士、瑞典、英国、日本、韩国采取了步调一致的降息、联手救市行动,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明显。因袭击而引发的对油价、金价、汇市、股市以至整体经济、民众信心、国防安全的担忧,转而因美国决心实施报复的激进态度与行动而陷入更大的恐慌和悲观情绪中。世界政治经济平衡以及由此形成的政策决策、思维方式的惯性,以特有的方式被打破,陷入了混乱之中。

中国在入世几成定局、“十五”经济增长年均将在7%左右、世界华商大会、APEC会议等消息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但是熟悉情况的人都知道,在经历二十多年的转轨探索后,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扩大开放,我们都面临着打破平衡、再建立平衡的选择,这一过程既有时机的把握、目标的兼顾,也有成本支付和承受力的考验,必然是两难的选择。

证券市场的取向无疑是众多选择中的焦点,这既是因为它十多年来担当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以及因此而与市场原则之间累积的越来越大的冲突,更是因为打破平衡、化解冲突所带来的对原来目标的难以兼顾。2001年以来,基金黑幕、中科亿安操纵、银行资金违规入市、银广夏做假、中介机构做假、大股东及关联方巨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骤然兴起的增发热潮、随意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委托理财额大面广、重大诉讼未及时公告、业绩在几个月突然变脸等事件不断被曝光并接受调查处理,相关各方也因此在经济和市场信誉方面遭受重大损失。市场启蒙和指数下跌使很多问题“水落石出”,投资者对问题的追究也由现象、手段触及到目的与始作俑者。于是有两种情况开始被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一是维持股市运行的原有平衡模式正在被打破,许多见怪不怪的现象和“行规”被大量上升到法律层面追究责任,随着一个完整循环链条上一些环节的松动与脱节,受到压力的绝不仅仅是那几个环节,而是整个链条运动的效率。在新的循环建立起来之前,或者说在渐进的建设过程中,参与市场的各方都面临新的角色定位和磨合问题。二是当服务于原有目的的链条脱节后,重新组织起来的链条作为手段可能也会与原来的目的发生背离。也就是说,如果手段的改造是先进的、正确的、适宜的,那么原来的目标设计就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做相应的修正。

我们的证券市场正在因挤压泡沫而暴露出很多实质性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被忽视、纵容的,有的则是体制性的,在改革中不断累积和恶化。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如果继续走老路,则系统运行仍将维持在过去的平衡中,但这显然已不能。这一点正如过去财政、银行最终无力再承受国有企业负担的情形一样,证券市场也在10年以后累积了大量的矛盾,市场的运行开始感受到了直接的压力。如果这两年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路径是正确的,假定时机的选择也恰到好处,那么目前正在进行中的这一场打破定势、打破平衡的全

面调整,其实质将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十多年来最重大、最深刻的一次功能定位和运作模式的革命,我们的股市是什么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股市?参与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将感受到压力和危机。

(发表于2001年9月25日)

如果说一个链条的顺利传动是由组成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为基础的,由此可见显然每一个环节都因使这个链条顺利传动而具备存在的合理性,不论作用大小。反过来推导则可以得出两个判断:第一,如果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甚至断裂,受影响的可能不仅是局部,而是整个链条传动的效率;第二,如果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和批判,追根溯源,最终的焦点将集中在该链条传动的目的和功能定位上。本与末的关系如此,故由一叶变黄而能知秋之将至。最近的证券市场一直处于激烈的争论中,虽然千头万绪,揭示的倒都是类似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