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穿越之媚者无疆
349800000138

第138章  延误婚期1

登位次日,大赏功臣,龙虎寨内的一干将领、文士封王封候,金刀大王罗一刀为世袭富贵王,夏候捷而献城有功,为世袭长安候。长子郑元璧封为豫王,次子郑元琮为晋王,三子郑元琎为淮王……

册左夫人容氏为后,右夫人许氏为德妃,其他侍妾夫人或昭仪、修仪、贵人不等。

举国欢庆,第五日将封儿子们的一干妻妾,豫王妃夏候嫣然,晋王妃张念娇,淮王侧妃李小宛……四女宝玥为安阳长公主,六女宝玉为乐宁公主,八女宝珞为寿春公主。

放狱中囚犯,南边诸地免赋税一年,放宫女一千余人。

百废待来,沐太祖很快就投入到帝王的角色,整日批阅奏章至深夜,时常与两个最得意的儿子郑元琮、郑元琎在书房内探讨国事。

未立太子,朝中大臣站成三派,一派支持郑元琮,另一派支持郑元琎立为储君,还有一派谁也不支持,但谁也不反对。

郑元琮亲自微服匈奴,请出了藏身山野的佟宏飞,奉为府中上宾。

沐太祖登基两年,郑元琮表现出自己的治世才华,在许多方面谏言,给了沐太祖许多的良好的建议。

论立长不立幼,郑元璧有望成为储君;若论立贤,郑元琮的希望最大;若论嫡出庶出,自然是皇后的儿子,而郑元琎也最有可能。

郑元琎开始约束龙虎寨一系的旧人,让他们读书习字,识君臣礼,沐太祖为了让这些山贼明白事理,一怒之下三十大鞭责罚了程抱银。一个大粗人整儿穿着朝服在家练习礼仪,还时常抱着书学习认字。

扬州临江书院,一片喧哗,几个书院学生正在忙碌地打扫着长廊、花厅。从未名居传来消息,元宵佳节之后,赵三三、米云轩要在此地举行一场隆重的书画展。

这对人人羡慕的神仙情侣,终于得以回到江南。

未名居内,小荞领着几名帮手正在忙碌的裱画、裱字。

“都小心些,千万别弄坏了……”

今儿是少见的好天气,为了等这样的好天气,小荞与姑娘可巴巴等了一个多月。

姑娘与准姑爷云游三爷,便有了这满满两箱的字画,一张又一张,挂满了未名居的书房、阁楼,也挂满了长廊,在小荞看一幅幅、一卷卷全都是宝贝。

小钏一家三口,在三三离开未名居的时候,因偷卖她的画,被请离了未名居。三三没有将他们告至官府,而是希望他们带着卖画的银子回自己的老家。这样做,也算是情至义尽了。

画展后,临江书院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字画拍卖会。

拍卖会是由小荞主持的,这丫头跟着三三走南闯北,三年时间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衣着打扮也不似侍女,而是与三三一样穿着上等丝绸,言谈举止更得三三之风,落落大方。

“《大漠雁归图》起价五千两银子。”

话音刚落,台下便是一阵唏嘘之声,要知道这可是天价了,居然要到了五千两银子。

小荞朗声道:“此画乃是姑娘用了一个月时间精心所绘,无论色彩、意境都是上品,大伙可不要嫌它贵,这副画本身价值应在万两之上。”

一位名士悄无声息走近米云轩身边,“米兄,赵姑娘的话真值这么多银子?”

米云轩微微含笑,“依周兄之言呢?三三的性子我也知晓,这画的价值绝对在五千两之上……”

周名士闻到此言,大声应道:“五千一百两!”

这也是此次画展拍卖时价格最高的画,通常都在一千两至三千两之间。久战后的天下,一下子能拿出五千两银子的并不多。

画展进行得很热闹,展出了三天,也卖出十二副画,共得了二万八千两银子,离三三的所想还差了一大截。

他们说过,画展之后便结为夫妻,朝夕相处整三年,她也静静地等了三年。当初的那枚订婚戒指牢牢地套在她的纤指上。

小荞掌着灯笼,月光下,赵三三静静地坐在窗前。

“姑娘的心思,小荞最是明白。你既想早与米公子结为夫妻,可为什么又要他亲自为你缝制嫁衣?”一个大男人,居然还要做针线活,只因为她的话,米公子这三年来便带着嫁衣四处奔波,总是悄悄地为她缝制。

“当年梁雪君曾两度嫁人,两度痛苦,自那以后,雪派传人便立下了规矩,女子若要出嫁,定要对方亲自缝制嫁衣。”她失败过,痛苦过,所以在对待这件事上,她会加倍谨慎与小心。她与米云轩虽不是夫妻,可情感早已超脱了夫妻之情,相依为命的亲情,视为知己的友情,还有志同道合的爱情,这么多情将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块儿。

小荞点亮蜡烛,“今儿周名士来了,还想再买一幅画。听他的小厮说,那副《大漠雁归图》两日前,转手就是一万两银子。还以为他是个正人君子,不曾想也是个可恶的奸商,竟想用姑娘的画赚钱……”

只要让外人认为,她的画确值这个钱,那么很快就会筹集到重建上清观的银子。

“小荞,说过多少次,不要姑娘姑娘的叫我。我们的情感早便是姐妹了,叫我姐姐吧。”这样她们会亲近些,几年来,小荞寸步不离地跟在她的身畔,陪她一起看大漠风光,观泰山日出,这种风雨同行建立起来的情感,并不比亲生姐妹差多少。

那件嫁衣究竟缝得如何了?

小荞曾去偷瞧过,可她只看见,那是用红绡制作的嫁衣,颜色鲜艳夺目,像一团燃烧的烈焰。

米云轩携着位少年进入大院,路畔华灯映照,两边悬挂着漂亮的灯笼。

小荞下了阁楼,提着裙摆,看着少年便娇喝起来:“柴祥,你窜掇公子去哪儿了?天未黑,姐姐便在厨房亲自准备酒宴,这可倒好,都三更才回来……”

柴祥是米云轩在云游时候收留的浪子,他的剑法很好。说是浪子,也很奇怪,自从一年多前遇到了他们,这柴祥便一直跟在米云轩的身边,就如同小荞跟在赵三三的身边。

一股愧意涌上心头,米云轩接过小荞手中的灯笼,提灯登阁。

她静静地伫立在窗前,凝视着夜空。

“三三……”

“泌郎,那件嫁衣……”她真的很想早日嫁他为妻,他们在一起已经整整三年了,总不能还是以未婚夫妻的身份相处下去。

“快好了!”一件嫁衣缝制了三年,因为针脚太粗,拆了又缝,缝了又拆,扎破了多少次手指头,连米云轩自己都记不得了。“郑二公子是我唯一挚友,我们去京城,请二公子为我们主婚如何?”

又是二公子?

难道她赵三三就算不得他的朋友,说过多少回,京城一役大败的事儿与他无干,三年了,他还在自责。

“那我们何时去京城?”

“明天!”

“明天?”

米云轩温和地握住她的手:今儿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消息,二月便要在天下选秀。赵三三与他之间的婚事也不能再拖下去。“我已修书告知二公子,说我们不日将抵京的消息。还说我们准备在京城举办婚礼,请他主婚,婚礼当日也是你我的书画展,我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赵三三嫁米云轩为妻。”

“好我听你的。”

依在他的怀中,她的心平静如水,就像一切都本该这样发展,没了与轩辕清时的激情四溢,也没有与段天翎的温馨甜蜜,有的却是这种不似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未名居有了新的管家,也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的人儿,儿子、儿媳在战中病亡,老夫妻带了对孙女,一路沿讨至江南。米云轩收留了他们,还帮他们从人牙子手里救出了一双被拐卖至江南的孙女。

给老管家的帐上留了一千两银子,未名居房后还有片约莫百亩的良田,早已经租与了佃户们,每年的租粮也够他们祖孙四人吃用。

京城淮王府。

一名小厮进入书房,站在门外:“启禀王爷,打听到赵三三的下落了……”

有她的下落了,三年,整整三年她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显身便是在扬州临江书院举行盛大的书画展。更令他意外的是:她与米云轩至今尚未成亲。

“小宛,你说,米云轩为什么没娶赵三三?”

小宛秀眉微颦,柔声道:“曾听人说过,雪派有个规矩,嫁衣一定要新郎亲手缝制。米云轩其人小宛没有见过,但听儒生、名士说,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怕是想替赵三三缝制一件最美的嫁衣,因此而耽误了吧……”

小厮垂着头:“禀王爷、李良娣,听说米云轩、赵三三不日便要进京。”

“进京?”米云轩与郑元琮的关系很亲密,他们进京,第一个要找的人便是晋王郑元琮。

父皇还曾数次问过米云轩其人,他可是沐朝出名的大才子,既然他进京,为什么不将他举荐给父皇,让他被父皇所用。太学阁里正少一些才华横溢的学士编修史书,御史监也正是用人之际,沐朝初建,父皇为了广纳人才,将原本三年一次的秋考改成两年一考,去年秋天凡是得中的才子都受了重用。新科状元重任为钦差大臣,赐上方宝剑,得以代天巡视南边数州。

沐太祖听淮王元琎奏报完毕:“皇儿说,米云轩就要进京了?”

“启禀父皇,正是!儿臣向父皇荐举此人为太学阁大学士,由他主理编修之职。”

太学阁的人已经编修了三次,呈报上来时,不是用词不当,便是文不达理,实在夸张,御史监那帮儒生个个都欲巴结讨好,也是用尽了装饰手段。他要的是一段客观、公正的史实,不能将梁畅帝说得百无用处,又把他说成是天降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