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穿越之媚者无疆
349800000139

第139章  延误婚期2

“准!来人,拟旨,封江南名士米云轩为太学阁大学士……”

郑元琎一奏一个准,待郑元琮想为此事推荐时,父皇竟说此圣旨已交与元琎了。

米云轩是他的人,郑元琎这时候凑什么热闹,恐怕不是真心要荐米云轩,是为了人家身边那们倾城绝代的美人儿吧。

郑元琎至今未有王妃,身边只有一位良娣及王府里十位貌美的艺伎。李小宛在三年前沐太祖登基次日曾产下一位麟儿,可不过两个时辰的功夫,那孩子便被人盗走。直至如今,李小宛也未能再怀上孩子,只是用心照料前面两位良娣留下的三个儿女,视为亲生。

米云轩一行四人,刚近京城郊外的茶肆小歇,官道上行来一行人。

“米公子,似淮王殿下?”

小荞一声惊呼,走在最前面的男子,一袭紫色华袍,身材魁梧高大,这等夺人的气势,不是容进,便唯有郑元琎。

郑元琎进入茶肆,大声喝问:“米云轩接旨!”

赵三三看着米云轩,京城本就是非地,只因为他要来,所以她便相随此地。为了画,她保留一分自己,为了情,她甘愿所累。

“奉天呈运,皇帝诏曰:江南名士米云轩才华横溢,精通诗词,今破格提拔为太学阁大学士,即将进宫任职……”

二月的杏花在京城郊外静静的绽放,二月的春风轻柔和煦,二月的花河缓缓流淌,桃李枝头含苞,这一切都是迷人的春景,可三三的心里却凝结寒霜。

“三三……”米云轩在她的眉宇间,捉捕到一丝不安与忧虑。

她抓住了他的大手,万千话语终凝成简短的言语:“你若想去便去,当今皇上乃是有道明君,倘若你不愿意,他不会为难于你。”

“那你……”她该怎么办呢?此处离京城尚有五六里地,“先去晋王府……”

郑元琎平静的扫过赵三三:三年不见,她还是那样的清丽脱俗,粉色的衣裙与杏花相映。“二位若不嫌弃,可先住在淮王府内。”

“泌郎,我哪儿都不去。我去看祖师爷,也许小雪烦了,会和以前一样,把他给痛骂一顿。”“有小荞陪着我,我不会觉得闷的,你放心去吧!”

曾听她说过,郑元琎与轩辕清长得有几分相似,还有容进也与轩辕清相似,不同的是三人的风姿不同。

她总是这样的平淡,像一涓细流,也从未阻止米云轩去做任何事。有时候他们又像朋友,可以促膝长谈,她了解他,亦如他对她的了解。

“你放心,那件嫁衣很快就能完成。我不会让你等得太久……”

看他随郑元琎远去,百种滋味涌上心头,柴祥陪着米云轩一并离开。

郑元琎对一侧的小厮道:“派人监视她们的行踪。”

没了柴祥,小荞成了赶马车的人儿,扬着马鞭儿往上清观方向奔去。

与上次来不同,上清观虽然还是老样子,却分明比以前整洁了许多,三缘真人的神像便立在神殿的左边。

“赵师妹……”

赵三三走后,上清观的道长才听说她与上清观的渊源,今次再来,不再唤她施主,而改口叫师妹了。

“九转师兄!”

九转道长领赵三三在观上转悠了一遍,二人进了禅房。

赵三三令小荞捧来锦盒,从里面取出三万两银票递与九转道长:“上次来后,便一直有个心愿,想重建上清观。这是我与米云轩卖字画的三万两银票,还请师兄收下,尽快找人扩建上清观……”

灵悟两眼发光,三万两银票,这可是天大的数字,他从未闻听过。这三年观里又新收了五名道士,人手多了,开销大了,但道观里的香火也开始盛了。

“三三想借九转师兄的道观一用,十日后在这儿开设书画展,卖画筹集建观银子。这事儿就有劳九转师兄费心了……”

小荞奉上一副画,画上是上清观在天朝最鼎盛时的模样,前殿、后殿,左院、右院还有专门的悟道堂,漂亮的后花园,处处都显示出一个皇家道观的华丽。

“上次别离上清观后,便做了些怪梦。梦中三缘爷爷要我重建上清观,还像我描绘了天朝时候上清观的样子。三三想,上清观就应该是画中的样子,有劳九转师兄费心重建上清观了……”“我的侍女妹妹小荞机警过人,九转师兄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她。从今儿开始,我与小荞便要在观中叨扰些日子。这两日晋王府的工匠就能过来帮忙重建上清观,若是银子不够,师兄告诉我一声……”

主仆二人出禅房,回到以前居住的小厢房,又令小道士们将几只箱子抬到厢房内。

“姐姐一下子把三万两银票给了道长,你就不怕……”

三三回头,这丫头越来越谨慎,处处都向着自己,浅笑道:“九转道长年轻时曾在云台山出家修道,与三缘爷爷也颇有渊源,听说他俗家名唤作轩辕九郎,这些年来,他的心愿便是重振上清观。知道的只以为这里是百年道观,不知道的是:上清观乃是轩辕氏一族祭祀祖宗的道观……你想,他会挪用自家的银子吗?”

小荞嘟着嘴巴:“姐姐还真是,害人家担心一场,也不早点告诉我。”

“告诉你?你这丫头有时候就是粗心,两年前不是去过云台山么?九灵道长说这些时,你也在场,不过当时未曾留意,所以忘了。”

小荞唯有傻笑的份,听她这么一提,当时自己确实在,好像还有这么一回事。她除了对自己手中的银子感兴趣,对米公子的嫁衣做得如何留心,还有一日三餐,还有那些画该怎么卖,也就是说,在她心里银子重要,米公子和姑娘更重要,除此之外的事儿似乎都不曾放在心上。

九转道长等了两日并不见晋王府的家匠来此,便令了徒弟们去京师寻找匠人,又派了一支去采购木材。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上清观就要重新恢复当年的光采。

三三与小荞在两箱字画中选出了二十幅挂在观中,开始了上清观的字画展。

徒弟们去京城的时候早将赵三三、米云轩的字画展在观中举行的消息传出去了,到了展出的那日,京城中的名士、儒生相继造访。每幅字画清楚的标明了售价,也说明了用意,是为了替上清观筹集建观银子。

“四千两银子?”

这是一副老翁重钓图,宁静致远,桃花盛开,新柳细软。

高文业看着此画,虽然喜欢可四千两银子也太高了些。

为了买画,周名士一路追到了京城,才听说画展居然改到了上清观。“阿仁,取银票!”

高文业侧目看着周名士:“兄台,这么高的画你也要?”

不待周名士回话,便见一个绿衣少女翩然而至,淡淡地看着周名士:“周公子,这画卖谁都行,却唯独不能卖给你。”

周名士看着小荞:“这是为何?给别人四千两银子,给我,多出二百两如何?”

小荞瞪了一眼,朗声道:“各位公子、来宾,这幅《垂钓图》乃是姑娘在云台山时所作,沾染了天地灵气,不但可以镇宅保宁,还另有玄机。”她已经决定了,让这个奸险小人赚银子,不如自己直接将此画卖出好价钱,凭什么让姓周的连连得便宜,“不瞒各位,我家姑娘乃是雪派人唯一传人,与这上清观颇有渊源,虽然不敢与天朝的玉湖居士相比,却只有其才华。”

“有玄机?什么玄机呀?”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如果真是如此,这副远不止四千两银子。

“云台山时,得仙山灵气,姑娘绘了《大漠雁归图》,怕是周公子已经觉察那画的玄机,那画,白天乃是红日,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轮满月,便是那画的玄妙之处。这副《垂钓图》的玄机,更是奇妙,晴日垂钓老叟无斗笠,待到下雨天,他便会戴上斗笠,整个画面却是沥沥春雨气息,故而这副画的售价是一万二千两银子……”

高文业可不信,世间哪有会变的画,可看小荞的样子,不像是骗人。

“周公子,《大漠雁归图》红日真能变满月?”

京城的儒生将周名士围在中央,一副欲探究竟的样子。

天又没下雨,谁又知晓小荞的话是真是假?

一万二千两银子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谁一下子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

“这画本王要了!”

门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小荞抬眸时,一袭蓝袍到了跟前,却是晋王郑元琮,他大踏步走进《垂钓图》,细细地打量,“来人,取银票!”

“拜见晋王殿下!”小荞款款施礼,看着《垂钓图》,“既是王爷要,就一万两银子罢。”

晋王爷要买这画,难不成他也对赵三三别有用心,高文业来不及细想,大声道:“无论晋王殿下出多少银子,我都比他高出一千两!”

高文业要替三哥抢回这个面子,这不是争画的事儿,变成了争女人。

小厮歪着脑袋,一眼便认出高文业,朗声道:“高将军有这么多银子吗?”

说他没有?没有银子,他来这里作甚?

高文业一急,从怀中掏出一叠银票,得意地道:“瞧见了没?五万两银票,难不成还买不了这幅画。”

不就是五万两银票,小厮眼睛一转,都道龙虎寨出来的人儿,有心没脑,计上心来:“我家王爷出五万五千两银子,如何?你当如何?买东西价高者得!小荞姑娘,快把画取下来。”

他可不能丢了这天大的面子,回去了还不得被兄弟们嘲笑,怎么办?

“我出五万六千两银子!”高文业大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