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
36240400000005

第5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3)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发展的思想,坚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面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趋势,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二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三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是经挤、政治、文化三大领域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整体推进的思想;四是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注重实现良性互动,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五是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等等。

三、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一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着眼点是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其实质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要发展的认识。二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的认识。三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为党和国家领导工作的政策取向和行为导向,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统的、协调的过程,更加注重发展的人文本质,更加注重发展的整体协调,更加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更加注重发展的多样性。它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人、更加全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四、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为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及其要求,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一是科学发展观是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及其要求的根本指针。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世纪新阶段,我们的发展目标更加全面,发展任务更加艰巨。从经济总量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1万亿元,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需要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促进科技进步、结构优化、质量改善和效益提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人均收入水平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今后,居民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社会需求更趋多样化,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内容的丰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这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经济社会结构看,我国正处于结构转换加快的时期,也是各种矛盾较多的时期。服务业比重增加,制造业重组加快,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将大规模转移,城镇化水平上升,城乡联系更为密切;人口、资金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加快,区域分区格局和比较优势将发生改变;收入分配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统筹协调和全面发展。从经济体制看,我国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我们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给我国经济发展既带来了活力和机遇,又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趋利避害。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及其要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新的发展思路。

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即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变动深刻,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一、第二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三产业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如果能够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经济发展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否则就有可能停滞不前。在这个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以及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还会拉大,而随着收入提高及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都在这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甚至社会动荡。在这个阶段,社会消费升级并且日益多样化,而经济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满足也有个过程。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要求愈益提高,而新的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定型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把胃口吊得过高而发展跟不上,新的体制、机制的衔接又不及时、不到位,就有可能产生社会无序、行为失范等问题。此外,在这个阶段,由于经济总量比过去大得多,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资源消耗增加;加之我国资源相对短缺,对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强等,也会使来自国际的经济摩擦高发且呈常态化。现在我国许多大宗消费的战略性资源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已经很高。一些境外舆论已在炒作中美之间所谓的石油冲突问题以及贸易摩擦、汇率摩擦问题等。世界上一些国家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记取。

我们党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个新阶段及其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为妥善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从而有助于我们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全局,有助于我们从党的具体工作路线、工作方针同党的总路线、总方针的一致性,从各项具体工作的与时俱进同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的一致性上去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二是科学发展观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指针。从2003年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其一,投资规模偏大。去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6.7%,拉动了经济较快增长。同时,投资率高达40%,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度扩张,明显超过了市场的预期需求,隐藏着生产能力过剩、银行呆坏帐增多等潜在风险。其二,就业压力加大。近年来,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而结构调整和服务业、中小企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上升。其三,土地供给紧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对用地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不合理占用耕地比较严重,东部有的城镇已无地可供,房屋拆迁和失地农民成为新的不稳定因素。其四,资源约束增强。去年以来,煤电油运瓶颈制约再度出现,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铁矿石、石油、铜、氧化铝等进口大幅度增长,国际市场价格显着上涨。其五,环境污染加剧。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等问题愈加突出。科学发展观为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质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充分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