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
36240400000006

第6章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1)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大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科学指南。

(第一节)指导思想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这是保证全党紧密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想基础,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除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外,执政党内发生思想变化、思想混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及其以此为基础的思想上的稳定,是很难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动摇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精神支柱,动摇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灾难。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命运。

其次,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惟一正确的态度。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马克思在创立学说之初就旗帜鲜明地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极力反对把他们的思想教条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需要在人类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的思维本身的新探索中,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同人类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想理论体系。它在实践基础上形成,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和受到检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三,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我们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正确指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离开坚持谈发展,或离开发展谈坚持,都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就不可能有生命力,就不可能成功地指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试想,如果不是以列宁主义为指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就不会取得成功;如果不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就不会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同样,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好局面和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固守教条,自觉用实践去发展本本,而不是用本本去框实践。要适应实践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这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我们要自觉地贯彻实践“三个代表”,并用以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看看是不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是地纠正。要坚决反对用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指针。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法宝。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首先,党的基本路线是基本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中介,也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总揽全局的总路线,是党的其他方针政策包括党的纲领的总依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提高抓住机遇谋发展促发展的能力,提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能力。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提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能力。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社会主义市场取向的改革,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要积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能力。要正确把握“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把坚持基本路线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过程。

其次,党的基本纲领是根据基本路线确立的总目标和总政策而制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为实现基本路线服务的。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低纲领。这个基本纲领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它的提出,使得全党全国人民在思想和行动上的团结统一,有了更为牢靠的政治基础,也使得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更具有权威性、长期性、稳定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纲领。’

第三,党的基本经验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行动指南。基本经验既对基本理论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也从实践层面上回答了如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实现党的基本纲领的问题。坚持和发展这些基本经验,对于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基本经验,内涵丰富,高度凝练,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集中反映了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个坚持”集中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并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三个代表”的内在联系。党的基本经验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一道,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由于: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党同人民群众之间有着血肉联系。

首先,认真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物质利益出现了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这是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的必然要求。但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党以民为基,国以民为本,最大多数人利益是否满足,关系到党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稳定。

其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的问题就在于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永远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坚持权为民所用,就要尽心竭力地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运用权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就要在行使权力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自觉当好人民公仆;就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反对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警惕和防止主人和公仆关系的颠倒。坚持利为民所谋,就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想问题、作决定、办事情的根本依据,绝不允许谋取私利,更不允许与民争利,甚至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就要协调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特别是协调好人民内部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先富地区群众利益与后富地区群众利益等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做到情为民所系,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做到情为民所系,就要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忧民之忧,乐民之乐;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组织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组织路线的根本问题是用人的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因此,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紧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定、具有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特别是加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新一代政治家,这是在新世纪里把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得更好的关键。

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有具备多方面知识的高素质的领导人才。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按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努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新知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勇于到艰苦环境中去,到重大斗争的第一线去经受锻炼和考验。要加强党性修养,强化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才会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思想、理论、政治、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若干项建设在内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只有各项建设都搞好,党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党的各项制度,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增强党的建设效果的一条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