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下)
36240400000007

第7章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

党的制度是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邓小平早就有过深刻的阐述。他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健全和完善各种党内制度,使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此基础上,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通过各项建设具体地体现出来。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时,一定要着眼于党的建设的全局,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切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制度保证。这样,党的建设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新的伟大工程才能得到全面推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制度建设,包括着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自觉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目前,在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上,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比如,党委领导权限过宽过大的问题;党委领导方法不科学、不先进的问题;党委与人大、政府和政协的关系不清晰、不协调的问题;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相对滞后的问题;党的内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完善、不严密的问题,等等。因此,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的任务,要求通过改革,更好地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有关制度,一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机制。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支持它们依法履行职能和开展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以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要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保证民主集中制能够得到正确执行。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做好了,党的领导就能落到实处,党的制度建设就有了基本的依托。这样,才能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群众,纪律严明,富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改变一部分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状况。要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力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紧紧围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中,无论企业资产怎样改组,产权关系怎样变化,内部决策和经营机制怎样调整,党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政治领导,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都必须坚持,不能有任何削弱。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来抓,正是增强企业活力、创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建工作,必须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来进行。

二是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增强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基层党组织应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带领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好农业结构,帮助农民增收减负,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是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都应建立党组织,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关系,不同于国有的和集体的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途径,党组织的具体设置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要根据企业特点来进行,要与生产经营紧密结合,方法要灵活多样,讲求实效。

四是要高度重视社区党的建设,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随着改革的深化,社区成了各类矛盾反映比较敏感的汇聚地。搞好社区党的建设,实质就是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要从城市社区的特点出发,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服务、密切党同群众的联系、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等来积极开展党建工作。

五是加大在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不断拓宽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全面做好机关党建工作和学校、科研院所、文化团体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

(第二节)总体目标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一、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首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执政为民是工人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工人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党80多年来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践,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取福祉的实践。这是我们党50多年成功执政的根本经验。

其次,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执政党意识,牢固树立执政兴国、执政为民的思想,真正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执政为民,对我们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并执行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是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是必须以一贯之地执行的。而坚持执政为民,对于处于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正确对待人民群众。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联系群众,而执政以后最大的危险则是脱离群众。在党处于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员要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不能有任何偏离;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决不能以权谋私;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决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决不能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强迫命令。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总之,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始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阶级性质的必然反映,也是坚持共产党根本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

第三,继续毫不动摇地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相信群众,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集中起来,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动力,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措施。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汲取营养,一方面是要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从而真正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另一方面是要充分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让群众参与工作、靠群众监督工作、由群众评判工作,把我们的工作多向群众公开,以此来改进工作作风,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各级决策机关都应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要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方针政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起指导和推动作用。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制定和实施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各项方针政策,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都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创新发展思路,努力使我们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不断前进。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努力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打开工作局面。要切实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各级干部都要自觉接受监督,绝不脱离群众,绝不贪图安逸,绝不以权谋私。

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这样那样的困难,特别是对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解决,切实把中央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首先,使党成为科学执政的执政党。在这方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现有能力,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当务之急。执政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当有两个着眼点:其一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好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其二是探索和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干部的现有能力。对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来说,体制和机制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实践表明,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是否合理,党的体制、机制是否科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影响着党的执政功能的实现程度。体制和机制缺乏科学性,党的执政能力就体现不出来,就会妨碍党内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执政效率,引发执政活动中不必要的扯皮和摩擦,从而加大执政的成本。因此,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使党成为科学执政的执政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需要进行深入的、多角度的探索。比如,提高党的执政效率。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和完善的问题,简单说来,就是把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如何配置得更科学、如何运作得更有效的问题。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提高党的执政效率,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个目标,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目标。对我们党来说,既然处于执政地位,就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前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