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
36243500000007

第7章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

四、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这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要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穷和愚昧,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物质投人,搞好硬件建设。对政府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应给予经费保证。对反映国家和民族学术、艺术水平的精神产品,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院校、表演团体和有代表性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团体,要加大扶持力度。重视科学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同样,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在国际格局的变动中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有利于我国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

(第三节)民族精神

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使广大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一、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何,关乎民族的兴衰成败。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使之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这个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影响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同时精神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要精神力量。正因为这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当然,民族精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代对民族精神有着不同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有与此相适应的民族精神的支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仅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从世界的文明宝库中吸取营养;不仅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要体现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不仅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也要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具有创造性的民族,在几千年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要积极继承和发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中华民族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极大地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精神状态,形成了“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历史经验证明,爱国主义具有巨大的凝聚力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而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革命文化传统,是激发爱国主义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西方敌对势力一再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图谋,向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大肆兜售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进行渗透和腐蚀。在这种新形势下,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是结合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特点,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客观要求我们尊重自已民族的历史,并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毒素;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也不是对传统的生吞活剥、全盘接受,而是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此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就要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有这样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的丰厚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可以发挥其现实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并不意味着拒绝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我们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有世界眼光,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成果,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善于从别国和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在善于区别先进与落后、科学与腐朽、有益与有害,积极吸取先进、科学、有益的东西,而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有害的东西。在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立足于当前中国的现实,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努力繁荣先进文化,积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第四节)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