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58

第158章 批评"四人帮"(11)

我因主席对我病状关怀备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变报告主席,心实不安,故将病情经过及历史成因说清楚,务请主席放心。在去年两次开刀后,我曾托王、唐两同志转报主席,我决不应再逞雄了。但如需再次开刀,我还受得了。现在要好好地做此准备。

问主席好!周恩来1975年3月20日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身患绝症住院治疗的周恩来对自己的病史、病状都了如指掌。在当时情况下,他的每次手术治疗都需经医疗组报请政治局四常委王洪文、叶剑英、邓小平、张春桥同意后,再送毛泽东批准。为此,周恩来不能不将病情作出详述,向身体、精神都不佳的毛泽东如实汇报。

在这封长信的前面,细心的周恩来还特别给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附了一纸"说明",请她在毛泽东休息好的时候,再将此信读给主席听,万勿由此"干扰"主席的休息和健康。

几天之后,在北京305医院的周恩来即见到张玉凤自杭州打来的电话记录,告:病情报告已(给主席)念过,主席托我给总理打电话问候总理;主席很惦念总理,有几天睡不好觉。我也问总理好!周恩来的这封关于自己病情的长信,当时除毛、周两人外,张玉凤可能是唯一见此信的第三人。应该说,这封周恩来不得不写、毛泽东不能不看的信件,在两位风雨同舟达40年之久的老战友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都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为此"几天睡不好觉",便是明证。

那么,毛泽东到底在想些什么呢?3月21日,毛泽东读起宋人洪皓词《江梅引·忆江梅》:"天涯除馆忆江梅。几枝开?使南来,还带余杭春信到燕台?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空恁遐想笑摘蕊,断回肠,思故里。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乱插繁花须异日,待孤讽,怕东风,一夜吹。"这首词中,"余杭"即杭州,"燕台",指北方幽燕一带。"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表达了作者山水难断的追思和怀念。在得悉周恩来病情的同时,千里之外的毛泽东吟诵此词的含义是什么呢?自然,对故人故事,今人只能做些揣测和猜想,并不足为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毛泽东因其处境、地位、性格以及保密制度等所限,他只能从古人中觅"知音",借古诗来发感慨。

除自己吟诵、阅读大量中国古典诗文,以排解心中的万种思绪外,毛泽东也时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吟诵和讲解这些诗句。如他曾逐字逐句地解释过辛弃疾的《破阵子》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声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显然,毛泽东仍是在借古人之"壮词",来释心底之"谶语"。这时的毛泽东,不能不说是作为辛稼轩的一位"知音"来读解辛词的。然而,听毛泽东解说该词的人能否真正懂得并理解毛泽东此时的心思,成为毛泽东的"知音",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在杭州的毛泽东如此大量地、反复地听诵并阅读中国古典诗文,正是为寄托他此时此地难以言状的忧思、苦楚、伤感和孤寂。这便是这位年逾八旬老人的内心世界。

4月2日,54年前同毛泽东一起参加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议的董必武在京病逝,享年90岁。3日,党中央组成以毛泽东、周恩来等50人的董必武治丧委员会。正是这一天,毛泽东又连续吟诵辛弃疾、张孝祥、张元干、陆游等爱国诗人的词作(多数词篇毛都能背出),其中多为悲壮、激昂之格调,反映出毛泽东柔中有刚,悲中有烈,凄风苦雨却志不可夺的战士本色。

不过,1976年毛泽东病危之际,他曾在病榻前召见华国锋等人(当时周恩来已去世,邓小平被"第三次打倒"),郑重地交代众人说: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但也快了,总可以大致"定论"了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几个海岛上去了,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另一件事就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对这件事反对的人不少。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还得交给下一代……由此不难看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在毛泽东心目中占据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