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59

第159章 批评"四人帮"(12)

4月10日前后,一直陪同毛泽东在杭州的中办负责人汪东兴、张耀祠通知毛泽东警卫处负责人:金日成主席将率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代表团访华,毛主席准备在杭与金日成会见,警卫部队需尽快做好准备。为此,警卫处很快制定出接待和警卫方案,各项准备工作均按要求布置就绪。

然而,到4月13日,原定计划又突然变了。当晚,警卫部门又接通知,告金日成主席不来杭州了,毛主席要回北京见金日成。对此突如其来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都难免要措手不及。但担负毛泽东在杭警卫任务的部队不愧是一支经验丰富、善应万变的精干之旅。在不到一小时内,毛泽东离杭的车辆调配、行走路线、沿途警卫等,都迅速落实定位。

晚上8时许,身着毛巾浴衣的毛泽东在几个工作人员搀扶下,缓缓走出汪庄"一号楼"。这时,楼厅内站着一些工作人员目送毛泽东离去。见到老人家步履蹒跚、容颜衰老的病态,送别的人都泣不成声。毛泽东以疲惫的目光环顾了一遍周围的人,无力地点了点头,算是向众人告别。

对来得急忙,去更匆匆的毛泽东来说,他仍未认为此次来杭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在他离杭赴沪途中,中办负责人还向护送毛泽东到沪的警卫处长交代说:汪庄"一号楼"要组织检查维护好,主席下次来杭还要住在这里。而令人遗憾的是,第二年维修好的汪庄"一号楼",却再也未见它主人的到来。

毛泽东突然离杭,使得当晚正在省委开会的谭启龙、铁瑛2位书记倒真是措手不及。在接到毛泽东要离杭的紧急通知之后,谭、铁2人迅即赶赴汪庄,但毛泽东已经离去。于是,他们又直驶杭州车站。待赶至站台时,专列正徐徐启动。这时,只见车厢里的毛泽东隔着玻璃窗,向两位书记频频挥手告别。从留在汪庄的中办另一位负责人口中得知,毛泽东原本打算离杭前再同谭、铁二人谈一次话。毛泽东都要谈些什么?他对"第二故乡"杭州还有什么话要说?这些都永远是个不解之"谜"了。……三要三不要1975年3月1日,姚文元发表《论林彪集团的社会基础》。1个月后,4月1日,张春桥发表《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

这两位主管意识形态的"权威"为毛泽东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指示做了注释。

毛泽东关于理论问题的指示是1974年12月他在长沙同丹麦首相哈特林、同周恩来和王洪文谈话的部分内容。毛泽东说:"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要写文章,要告诉春桥、文元把列宁著作中好几处提到这个问题的找出来,将大字本送我。大家先读,然后写文章。要春桥写这类文章。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他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因此,要多读马列主义的书。"这个"理论"确实很难懂,比如:八级工资制与林彪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有什么联系?当然,张春桥、姚文元懂得"理论",他们对毛泽东的重要指示做了力所能及的全面阐述。不过,理论毕竟是理论,张、姚这些人其实对观念形态的东西并不真正感兴趣,他们更注重现实,他们的理论从来都是为现实斗争服务的。林彪如果上台,搞资本主义容易还是不容易,张春桥、姚文元已经不关心了。林彪早已死了。他们的真正用意,是利用这个"理论问题",组织一次对周恩来的新的进攻。虽然周恩来已病重住院,但他们并不想给他哪怕是一点点的安宁。于是,他们借机提出"反对经验主义",煞有介事地告诫人们:"经验主义是当前的主要危险。"了解党的历史的人都知道,"经验主义"曾经所指哪些人。

周恩来已经动了三次手术。

他推开病房门,走到院子里。外面是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