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169

第169章 恢弘的世界(5)

1961年元月16日,我们自北京出发,参加河南省、地、县三组干部组成的工作队。由于原定去的信阳专区的整社工作已到收尾阶段,所以,我们改去许昌专区鄢陵县马栏公社参加整风整社,贯彻中央十二条紧急指示和农村人民公社条例草案。罗道让和我参加了省、地、县工作队领导小组。

整个工作队有120人左右,进村后同农民同吃公共食堂、同住、同劳动。工作队员还要逐户访问农民群众,了解生活、生产、干部作风等问题。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吃饭问题,也就是毛泽东讲的生活关。不到1个月,全部工作队员都得了浮肿病。我们每人粮食定量是27斤,实际上连一半也吃不上,这一半还是瓜菜代。每天喝稀汤。所谓粮食,最好的只是红薯做的淀粉,根本见不到玉米,更不要说大米、面粉了。我胸口以下全部浮肿,其他同志也好不了多少。但我们13位同志,绝大多数经受了这场考验。

在调查中,农民对公共食堂意见很大。因为它是违背群众自愿的原则,一夜之间由干部强制成立起来的。由于干部多吃多占,食堂工作人员多吃多拿、浪费和管理不善,农民吃不饱饭。当时,公共食堂被视为共产主义因素,但我们工作队领导小组经过研究,从实际出发,主张停办,并给省委写了停办公共食堂的请求报告,得到了省委批准。后来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了我们停办公共食堂的做法。大约在春节前,我们停办了公共食堂,群众非常欢迎这个措施。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在修整我们入村时已破败坍塌的院墙。群众生活初步安定下来。接着工作队领导小组根据领导小组组长冯明高(当时为河南省农林厅长)的建议,发动群众家家在宅基地种三棵树(一棵核桃树、一棵柿子树、一棵枣树),以备灾荒之年。同时发动全公社农民在全公社广泛植树。此外,工作队还分给社员宅基地、自留地、提倡发展家庭副业。10几年后,我从《人民日报》看到一则报道,说鄢陵县是全国平原植树模范县。从照片上看到原来树木被伐光的村庄,又都郁郁葱葱,心中不由得一阵激动。

到农村以前,无论在北京学习的文件和省委介绍的情况,都强调敌情严重,据说河南全省约有1/3的社队为三类,三类社队绝大部分被地、富、反、坏分子篡夺了领导权,因此,首要任务是要打倒反革命复辟势力,夺回领导权。但我们在群众中做调查时发现,主要问题是政策上的失误,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和特殊化风)严重,在所有制体制上,社队规模过大,就是说,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根据毛泽东指示的精神,从实际出发,调整了社队规模,认真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分配上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政策;对刮共产风剥夺农民的问题,分步骤实行了彻底退赔;实行了粮食"三定",纠正了高指标、高征购。

在干部问题上,群众意见最大的是瞎指挥、强迫命令和特殊化。我们制止了强迫命令和违法乱纪现象,转变了干部作风,并进行了思想、组织和制度建设。在生产上,建立了生产秩序,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当年夏季就获得了好收成。这一次,我们基本上按照毛泽东的三点指示精神,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完成了整风整社的任务。

不要搞特殊化毛泽东历来提倡勤俭节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他不仅身体力行,而且也如此要求自己的子女、亲戚。我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李敏、李讷正在学校读书。她们都在学生食堂用餐。毛泽东要她们乘公共汽车回家,不准用小车接送。我常见她们穿着褪色的蓝卡其布制服,背着绿色帆布书包回家。有时卫士长瞒着毛泽东派汽车去学校接李讷,毛泽东知道了,便批评卫士长:"为什么三令五申,还要搞特殊化。"对身边工作人员,毛泽东也是经常教诲他们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要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这方面的事例人们知之较多,我有两件切身之事,感触很深。1964年冬,我到河北新城县参加农村四清工作。毛泽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化个假名;二是不要当官;三是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这三点都是体现了以普通劳动者身份出现的精神。我遵照他的要求做了,交了许多农民朋友,了解了不少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