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27

第27章 积极的开拓(3)

毛泽东强调,实行"双百"方针,对不同的意见就要说服而不要压服。他说,有两种方法:一是压服,一是说服,我们采取哪种方法?现在有些人等不及了,想压一下。压是压不服人的,最终只会使我们处于不利的地位,你为什么用压服办法对付科学、文化、宗教以及不同的意见?如用压服办法,我们就没有理,就站不住脚,就输了。要学会做说服工作。我们南方有句话:叫花子打狗。叫花子是讨饭的,要学会打狗。我们要学会说理,学会写理论文章,学会做说理的报告。有一位同志对我说,"搞那么多道理,老子就搞不惯,老子就是一冲。"我说,你就这一冲呀?你三冲两冲还是不解决问题。要加以分析研究,写出有说服力的文章,做有说服力的报告。

毛泽东针对干部的思想顾虑,解释说:至于各种错误意见在报刊上发表,开座谈会,发议论,会不会把我们天下搞乱,把人民政权搞垮?我说完全不会。他们不是反革命、不是特务,他们愿意跟我们合作,大多数人是如此。有极少数人仇视我们,也不是特务分子。许多人完全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学了一点,但是实际上不相信。再有一些人,相信了一些,不完全。我们党内也有一些这样的人,没有完全想通马克思主义,还不懂。两种片面性的人都有:教条主义的,肯定一切的,别人说不得坏话,本来我们有缺点,不允许人说一说;也有另外一种人,什么都是坏的,否定一切。这两种片面性,这两种形而上学,是存在的。

要在斗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要经风雨,见世面,在斗争中锻炼成长。他以内部发行《参考消息》为例说:在座同志都看《参考消息》,就是不要把自己封锁起来,要知道一点世界上的事情,看看敌人怎样骂我们,他们的家里又是1个什么样的情况。有人怕《参考消息》,一扩大发行会使敌人气焰嚣张,很危险。黄火青同志告诉我,你们这里有位同志主张每条国际消息都加1个按语。那就麻烦了。我们就是希望大家去思考,去辨别。马克思主义是同它的敌对力量作斗争中创造出来、发展起来的。现在还要斗争还要发展。我们在中国办事情,如果不发展,我们的事情就办不好。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原则,到中国来实行的时候,就要带有中国的色彩,要按具体情况来具体解决。对马克思主义可不可以批评,对人民政权可不可以批评,对共产党可不可以批评,对老干部可不可以批评。我看没有一样不可以批评的。什么人怕批评呢?就是蒋介石那样的党,那样的法西斯主义。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怕批评。老干部那么一批评就倒了,吹一口气就倒了?除非12级台风。12级台风吹倒树,吹倒房子,但是吹倒老干部也不易,只要你是正确的。至于你有错误,正需要有点风吹一吹。我过去用洗脸打比方,你们三天洗一次脸还是一天洗一次脸?为什么要一天洗一次甚至洗两次呢?就是因为有灰尘。那么党就不需要洗脸吗?党也需要洗脸。毒草并不可怕,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暴露出来不可怕,而且还有作用。需要这些东西跟我们见面,以便和它们做斗争,使我们发展起来。牛痘是什么?是一种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给人种那么一点,就产生了免疫力。一辈子不害病的人是很危险的,有一天他害病就受不了,因为没有同细菌做过斗争。无产阶级思想要同资产阶级思想做斗争,马克思主义要同非马克思主义做斗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之所以需要,就是这个道理。各种艺术的发展需要互相竞争,互相比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竞争,批评讨论,正确的东西才能发展起来。

元代诗人杨维祯诗云:"二月春光如酒浓"。毛泽东在早春二月在天津干部会上的讲话,犹如催红唤绿的春风,使海河两岸春光灿烂,春回大地。虽然后来历史发生了曲折,使"双百"方针在一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能贯彻执行,但也正是历史曲折发展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的客观需要。毛泽东1957年2月在天津干部会上的讲话,至今仍熠熠生辉!八大的思路1956年前后,我们党破除了对斯大林理论观点的迷信,破除了对苏联建设经验的迷信,提倡独立思考,提倡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构想社会主义建设方略,拟定方针政策。毛泽东总结这段历史时,多次指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