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69

第69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12)

毛主席决定不拿下金门,现在看来有1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留下1个"对话"的渠道。后来讲"三通",其实前线和金门之间早就用各种特殊的形式"通"了。

金门万炮轰"瘟神"从1958年9月7日以后,我国政府对于美国侵犯我国领空、领海不断发出严重警告,1960年5月25日,我国外交部又提出了第一百次警告。美国在远东地区,不断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有的演习公然宣布是针对中国的。这年4月,美国太平洋地区武装部队总司令费耳特公然说:"始终存在着在台湾问题上同共产党中国人发生一场有限战争的危险。"这是公开的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

从1955年8月1日开始的中美大使级会谈,已过了五年,到这时也正举行了一百次会议。其间,在1957年底美国政府就曾经违反协议,中断会谈达半年之久,只是由于我国采取了严正态度,并且对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玩弄"战争边缘政策"的军事挑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才迫使美国不得不又一次回到谈判桌上来。

与此同时,美国还千方百计的玩弄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断放风,提出所谓"中华福摩萨国"、"托管"台湾等等永远霸占中国领土台湾的荒谬主张,妄想把台湾变成它侵略中国和远东地区的"不沉的航空母舰"。

就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60年6月17日至19日"访问"台湾。艾森豪威尔的亚洲之行,实在不顺利。他被日本人民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他的"先行官"挨了一顿下马威,自己也吃了"闭门羹"。菲律宾受美国控制已久,那里的人民也起来反对他。

当然,蒋介石集团对艾森豪威尔的访问是抱有希望的,除了会谈和宴会外,还让这位"瘟神"在总统府广场对台北市民发表演讲。当时担任艾森豪威尔翻译的沈剑虹在《使美八年纪要》一书中写道:"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1960年访华之行,使中美两国关系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高潮。他是历来第一位在任内访问我国的美国总统。"毛主席决定,在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并由我们把毛主席起草的"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司令部"的名义公开播发。"告同胞书"指出:艾森豪威尔要到你们那里"访问"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杜勒斯虽然死了,美国并吞台湾的心并没有死。艾森豪威尔的政策就是杜勒斯的政策。

文告庄严宣称:为了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支持台、澎、金、马爱国同胞反对艾森豪威尔强盗旅行的正义斗争,为了表示伟大的中国人民对艾森豪威尔的蔑视和鄙视,我们决定:按照单日打炮的惯例,在6月17日,艾森豪威尔到达台湾的前夕和6月19日艾森豪威尔离开台湾的时候,在金门前线举行反美武装示威,打炮"迎送"。美国的武装力量,近来不断向我们威胁和挑衅。我们这个决定,完全是为了向美帝国主义示威。

并且警告国民党军队:在炮轰期间,你们务必躲在安全地带,不要出来,以免误伤。你们的船,在这两天也要注意,切勿驶近炮轰地带,以免危险。倘若有人不遵我们劝告,甘心为虎作伥,胆敢扰乱伟大的反美武装示威,必遭严惩,勿谓言之不预!9月17日,我福建前线所有火炮一齐开火,正如当时报纸所形容的:万炮齐发轰"瘟神"。轰得艾森豪威尔在海峡对岸心惊肉跳,夜不成寐,于是提前结束在台访问,匆忙走上归途。

绞索政策朝鲜停战以后,彭德怀同志就任国防部长,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他是最积极主张解放金门、马祖的,并为此做了许多工作。

彭德怀同志于1954年来福建前线视察,这是他第一次到福建前线,随同来的有黄克诚同志和陈赓同志以及总参谋部人员。那次彭德怀同志在福州只住了3天,听取军区关于福建前线情况的汇报后,立即驱车前往厦门前线,由我陪同。他到厦门,是专门为了研究解放金门的问题。他听了我们关于解放金门的准备工作汇报,特地亲自登上厦门云顶岩指挥所,对金门进行仔细的观察。就在这次视察中,彭德怀同志指示要做好解放金门的准备,决定准备空军入闽,并为此而决定抢修鹰厦铁路,修建福建前线足够使用的空军机场。正因为如此,所以在1958年炮击金门战斗的后期,一切条件都已经具备,并且都已经成熟了,我们都认为炮击金门的下一步文章,也是最后一步的文章,就是实施登陆,解放金门了。哪知道以后北京接连发表国防部文告,炮击金门变成长期化、经常化,单日打,双日不打,逢年过节还宣布放假3天,停止炮击。解放金门一事就此搁下,再也不提了。当时我们很不理解,以后毛主席提出"绞索政策",我们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