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70

第70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13)

"绞索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呢?毛主席告诉我们,金门、马祖是套在蒋介石脖子上的"绞索",而更重要的也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这是美帝国主义自己套上的,因为它霸占台湾不放,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就是1个"绞索"。美帝国主义自己套上了,我们为什么要帮助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把套在他脖子上的"绞索"解开呢?后来我从福建前线的斗争中,特别从1958年这场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战斗中,才更进一步深刻理解毛主席"绞索政策"的意义。

毛主席1958年9月8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公开讲:"中国领土台湾,黎巴嫩以及所有在外国的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脖子上,而且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就将越紧。"我军大规模炮击金门以后,美国人也发现了金门、马祖是他的1个大包袱,想扔掉它,几次压迫蒋介石退出金门、马祖,但是蒋介石不干,同美帝国主义闹独立性。蒋介石有他的想法,他不从金门、马祖撤退,其用意就是拖住美国不放。我们不解放金门、马祖,不让蒋介石扔掉这个包袱,也就不让美国人把这根绞索从自己脖子上脱掉。毛主席的政略、战略和外交策略真是高明,我们开始是不懂的,以后我们才懂。

1960年美国进行总统选举,肯尼迪和尼克松在竞选演说中提到金门、马祖问题,成为他们的1个辩论题目。肯尼迪在辩论时说:"如果能说服蒋介石,把防线划到台湾和澎湖周围,则美国卷入战争的机会将减少很多。"可见美国有些人以后也慢慢懂得这个道理了。

金门、马祖问题就是这样1个错综复杂的微妙问题。

金门炮战,世界瞩目。福建前线军民同仇敌忾,全国各族人民兴奋、高兴。1958年冬,全国除西藏外,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专门派出了慰问团赴福建前线慰问,大多随带各地剧团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全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越剧著名演员袁雪芬、尹桂芳、傅全香、徐玉兰,河南豫剧著名演员常香玉,武汉著名汉剧演员陈伯华,以及各省许多剧种的著名演员,都到了福建前线,以精彩的表演慰问前线军民;全国许多著名作家、画家也到福建前线采访、体验生活。这对福建前线军民是莫大的鼓舞。

金门炮战,非比寻常,自始至终都是在毛主席直接掌握与指挥下进行的。我作为前线指挥员,始终严格地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在战斗过程中,遇到重大情况变化,或者有不同意见时,我都是直接请示毛主席做出决定的。前线炮兵部队、空军、海军和其他参战部队英勇奋战,涌现了许多英雄部队和英雄人物,安业民、杜凤瑞等许多烈士为此献出自己的生命。前线民兵和军队并肩作战,出现了许多民兵战斗英雄和著名的厦门前线"小八路"。福建地方以及友邻地区全力支援这次炮战。前线军民共同努力,创造了金门炮战的军政全胜。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让人体会到炮击金门战斗的深远意义。

炮击金门,并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也是重大的政策、外交斗争。1958年实施大规模炮击金门的战斗,我们取得了引起全世界注目的辉煌胜利。这个胜利不只在于军事上的,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外交上取得重大胜利。首先是支援了当时中东人民的斗争,把美国在地中海的第六舰队调到台湾海峡来,把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地区吸引到远东来了,从而缓和了中东紧张局势,这是对当时中东人民斗争的最有力的支持。大规模炮击金门,实际上是同美帝国主义进行了一次较量。炮击美蒋海军联合编队一仗,揭穿了美帝国主义这只凶恶的老虎其实也是一只纸老虎。这对当时世界上有些人害怕美帝国主义,弄清究竟是谁怕谁这个问题,是有作用、有意义的,提高了世界人民同美帝国主义做斗争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