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74

第74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17)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苏联的所作所为,迫使中国更快地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进入科研攻关的新阶段,并获得了良好效果。毛泽东还专门为科研攻关提出要大力协作,做好这件工作的指示。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中国首先成功地试验了自己研制的导弹、火箭武器,之后又试验了其他武器。特别是在1964年10月16日,试验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的最好说明,也表明苏联企图使中国人民屈服于某种压力的指望落空了。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美、苏两国由拥有原子弹到爆炸氢弹,都用了10年工夫,而我们国家只用3年的时间,比他们少用了7年。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以坚忍的毅力,不仅战胜了暂时的困难,也使科学技术尤其是国防尖端科学技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后来,毛泽东曾说:"应该给赫鲁晓夫发1个一吨重的大勋章。"这固然是一种讽刺的话,但是,苏联对中国施加的各种压力,的确在客观上起了促进中国人民振奋精神,激励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作用。

如今,30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当时毛泽东的举措会更清楚一些。我们可以肯定这样几点。第一,顶住大国压力,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民族独立;第二,激发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精神,战胜了暂时的经济困难;第三,避免了中国走东欧的道路及其结果;第四,避免了受苏联的影响。特别是从近几年看,如果中国当时把自己同某一大国绑在一起,听其指挥棒转,中国的今天是不堪设想的,或者说不会有今天生机勃勃的局面。

正如邓小平同志1987年6月12日的一次谈话中所说:"我们反对'老子党',这一点我们是反对得对了。我们也不赞成什么'中心'。"这可以说是对毛泽东顶住苏联压力的1个最好的评价。

会见蒙哥马利1961年金秋时节,一位使者从泰晤士河畔悄然来到中国,在华中重镇武汉美丽的东湖之滨一所并不显眼的砖石结构的平房里,毛泽东与之会晤。他,就是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bernardlawmontgomery),英国陆军元帅,著名的军事家。1958年退休后,在麦克米伦政府授意下,常以不同身份从事各种政治活动。

6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中国日益强盛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伦敦方面认为在"远东威胁将来自中共而非苏俄。"他们说,争取"1个友好的中国"是西方长期目标之一。为此,主张单方必须承认"真正的中国在北京而不在福摩萨(指台湾--作者注)";在国际事务中,没有中国参加,便无法真正处理世界问题。加上当时美国的对外政策严重地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主张多方面与中国接触。

蒙哥马利作为英国政府政策意图的执行人,却以私人名义访华,这是英国政府深思熟虑的安排,请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战绩显赫的元帅,一则可向中国政府表示英国重视对华关系;二则可对中国进行战略观察;三则可不强烈地刺激美国和台湾。真可谓用心良苦。

1961年9月5日,蒙哥马利偕副官钱英少校(captaina·w·cheyne)从香港抵广州,受到中国人民国防体育协会主任李达上将的热烈欢迎,次日飞抵北京。7日晚,陈毅副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为蒙哥马利再次访华举行欢迎宴会。在陈毅对蒙哥马利1960年访华回国后将所看到的中国向西方做了客观介绍等情况加以肯定后,蒙哥马利站起身来,慷慨陈词。他提出缓和国际局势的"三大基本原则",这就是:"第一,大家都承认只有1个中国;第二,大家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东德和西德;第三,一切地方的一切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他还强调说:"我说的中国是指政府设在北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是从来没有资格代表中国的台湾那一套机构。"元帅的这番话,引起会场强烈反响。应元帅要求,周恩来总理原则同意,将不向西方开放的一些城市让他参观。9日至20日,元帅在李达上将陪同下,对包头、太原、延安、西安、三门峡、洛阳、郑州、武汉等地作了为期11天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