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86

第86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29)

不管怎样,鼓励志气,增强信心,是需要的。特别是在应付国际压力这条路线上。

1959年4月15日,毛泽东在第16次最高国务会议通报当前的形势和党的大政方针。他说:从去年8月起,出了两件事,都跟我们有关。1个是台湾问题,1个是西藏问题。接着回忆起1958年炮击金门的事:8月23日头一天,我们打了一万九千发,他们讲打了四五万发,那是夸大其辞,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十几分钟,没有什么很久很久。台湾的参谋长赵家骧就是这个时候打死的,另外还有1个副司令吉星文也打死了,俞大维身上也染了血。

这自然说明我们有力量,不怕打。更重要的是,这是"我们祖国的土地",我们有理由捍卫,别人(美国)管不着。所以,"我看要奋斗下去,什么威胁我们都不怕。"说到这里,毛泽东来了灵感,古代小说里不怕鬼的故事,成为他的语言素材:《聊斋志异》里有1个狂生,晚上坐着读书,有个鬼吓他,从窗户口那个地方伸1个舌头出来,这么长,它以为这个书生就会吓倒了。这个书生不慌不忙,拿起笔把自己的脸画成张飞的样子,画得像我们现在戏台上的袁世海的样子,然后也把舌头伸出来,没有那么长就是了。两个人就这么顶着,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那个鬼只好走了。《聊斋志异》的作者告诉我们,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这一仗打下去之后,现在台湾海峡风平浪静,通行无阻,所有的船只不干涉了。

一番话,说得人们哄堂大笑。据会议记录,有六处注明:"笑声"。

这是毛泽东在郑重的会议上,第一次讲不怕鬼的故事。在毛泽东看来,一切敌人、对手和困难,都属于"鬼",只有不怕它,才能战胜它,克服它。

5月6日,中南海紫光阁。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这里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他们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对3月的西藏叛乱及随之陡然紧张的中印关系的态度。在周恩来、陈毅讲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毛泽东说了一番话:"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越怕鬼就越有鬼,不怕鬼就没有鬼了。……今天世界上鬼不少。西方世界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也有一大群鬼,就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动派。"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特别说道:"中国小说里有一些不怕鬼的故事,我想你们的小说里也会有的。我想把不怕鬼的故事、小说编成一本小册子。"接着又讲了《聊斋志异》里耿去病夜读,涂面伸舌与鬼相视的故事。

毛泽东对自己提出的不怕鬼的话题,似乎特别感兴趣。4天后,5月10日晚上,在中南海勤政殿会见民主德国人民议院访华代表团,谈到西藏问题以及中印关系问题时,毛泽东说得很轻松:"所以我们应该欢迎并迎接这种挑战,不要花多少力量就可以还击,不要用十个指头,用几个指头就行了。我对朋友们说,不要怕鬼,鬼是这样的,越怕它,它就越多;不怕它,它就没有了。你们德国文学中有无这种题材,说明有人怕鬼,有人不怕?"毛泽东接着说:"马列主义教我们别怕鬼。资本主义这个鬼确有其事,不过不要怕。希特勒是大鬼,蒋介石这个鬼也不小,在他以前还有袁世凯、清朝皇帝等鬼。"言下之意,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任何鬼都是可战胜的。

5月13日,外交部办公厅把毛泽东、周恩来、陈毅5月6日同外宾的谈话整理打印出来,分送有关中央领导。毛泽东看后,在自己的那一份上批示:"江青:第13页。不能看,请林克同志读给你听。"江青多年养病,但在中宣部文艺处挂着职,还是负责人。这份材料的第13页,正是毛泽东讲不怕鬼,并说要把中国小说和故事里不怕鬼的内容,编成一本小册子的那段话。

毛泽东提议编选《不怕鬼的故事》,经过就是这样。时间约在1959年四五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