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87

第87章 高天滚滚寒流急(30)

毛泽东说到做到,指示一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专门落实这项工作。这位领导同志便把任务交给了当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文学研究所,并由所长何其芳具体负责。到这年夏天,《不怕鬼的故事》便基本编成了。

该书主要选自晋人作的《列异传》、晋朝裴启的《语林》、南朝宋时刘义庆的《幽明录》、唐朝戴孚的《广异记》、牛僧孺的《玄怪录》、裴的《传奇》、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宋朝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张师正的《括异志》、郭彖的《暌车续志》、上官融的《友会丛谈》、洪迈的《夷坚志》、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钱希言的《狯园》、朱国祯的《涌幢小品》、浮白斋主人的《雅谑》、王同轨的《耳谈》、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袁枚的《子不语》、钱泳的《履园丛话》、黄钧宰的《金壶七墨》、程麟的《此中人语》,等等。所选篇目,短则几十字,多也不过千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不怕鬼并且有智有勇战胜鬼的故事。

例如,选自《夷坚志》的《漳州一士人》,里面的那个人物什么怪异都不怕,他说:"天下无可畏之事,人自怯耳。"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的《鬼避姜三莽》,说1个叫姜三莽的人听别人讲到1个捉鬼的故事,就天天晚上潜行在坟墓间,像猎人等待狐兔一样,准备捉鬼;然而却一直没有碰到鬼。这个故事的作者评论道:"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选自《子不语》中的《陈鹏年吹气退缢鬼》,写一缢鬼"耸立张口吹陈,冷风一阵,如冰。毛发噤,灯荧荧青色将灭。"陈鹏年这时想:"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于是他鼓气吹鬼,鬼最后被吹得如轻烟散尽。选自《金壶七墨》的《陈在衡》,里面的1个鬼作了这样的1个表白:"鬼实畏人。"这很像这些故事的总结。至于前面引述的《耿去病》和《宋定伯捉鬼》两篇,更是表现了人依靠自己的勇气或智慧战胜鬼。

何其芳把这个基本编成的小册子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是看了的。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还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故事,印发与会者。

不久,1959年夏季的庐山会议,出现了毛泽东未预料到的事情,《不怕鬼的故事》的定稿工作中断了。

刚上庐山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比较轻松的。游览名胜和诗词唱和之风颇盛。7月2日晚,毛泽东还特意点了《思凡》、《悟空借扇》几出神话内容的赣剧,给各路要员们观看。

但是,1958年弄成那样的局面,人们免不了有所议论,有所评价,还想找找发生"左"倾错误的根源。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声音。

以7月14日彭德怀写给毛泽东的信为标志,庐山会议的形势急转直下。

7月23日召开大会,毛泽东劈头就说:"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不可以?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可见一些议论对他的触动之大。接下来,毛泽东又说道:"现在党内外都在刮风。……无非是讲得一塌糊涂。"毛泽东不满彭德怀等人意见的因素之一,是认为:"气可鼓,不可泄,人而无气,不知其可也。"党内外刮的"风",在他看来,是泄群众运动之气。

于是,他要鼓气。8月1日,他在一份材料上指示:"将来我拟写文章宣传人民公社的优越性。1个百花齐放,1个人民公社,1个大跃进,这三件,赫鲁晓夫们是反对的,或者是怀疑的。……这三件要向全世界作战,包括党内大批反对派和怀疑派。"庐山会议以后,在毛泽东心目中,那些"鬼"或"半人半鬼",已不单单是参加反华大合唱的国际上的帝修反了。他错误地发动的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无疑也有了"不怕鬼"的内容。

1960年,毛泽东指示何其芳,把已经编好的《不怕鬼的故事》的初稿,再加以精选、充实。遂成70篇,共6万多字。因是文言,每篇又相应做了不少注释。

全书定稿后,何其芳请毛泽东为这本书写个序言,以说明在这个时候编选出版这本书的用意,引导读者结合现实更好地阅读。毛泽东让何其芳先起草1个,再给他看。这样,何其芳几易其稿,写了一篇近万字的序言。"序言"说:"我们编这个小册子,目的不在于借这些不怕鬼的故事来说明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的思想。我们主要是想把这些故事当做寓言、当做讽喻性的故事来介绍给读者们。如果心存怯懦,思想不解放,那么人们对于并不存在的鬼神也会害怕。如果觉悟提高,迷信破除,思想解放,那么不但鬼神不可怕,而且帝国主义,反动派,修正主义,一切实际存在的天灾人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来说,都是不可怕的,都是可以战胜的,都是可以克服的。"此外,"序言"还认为,"世界上又确实存在着许多类似鬼的东西",大到帝、修、反,严重的天灾,小到一般工作中的困难、挫折等等,"都可以说是类似鬼的东西"。因此,"彻底扫除这种落后的'怕鬼'思想,对于每个革命者来说,是严重的斗争任务。"正如这本书的编选起因是政治斗争的需要一样,序言无疑是一篇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