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84

第84章 人间论坛(4)

一般说来,诗人新奇的比喻来自诗人直觉的艺术通感与感悟。一个训练有素的诗人具有一种天才而神秘的直觉感受力和新颖的比喻力,是诗人在长期的直觉观察及喻象表现过程中,形成的敏锐而独特的喻象直觉,这需要感觉的反复唤醒与磨练才能一点一点地逐步形成。诗人的感觉是对自我生命的体验与认同,而喻象则是对直觉感悟的艺术表达。

诗人通过通感而形成和表达喻象,而读者也正是通过通感来接受或认同诗人所表达的喻象。因此,写诗的最大技巧就是训练与提升作者的直觉的感悟力和比喻的想象力。

所谓的通感一般是指诗人在看待一事物时,充分调动各个感官的参与,并进行相互流通与转换,扩大了感觉功能的广泛性与灵活性。我所引用的通感概念,除包含上述意义外,还含有如下几种含意:首先,包括诗人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因为相似而产生的相通感觉。其次,包括诗人对事物与事物之间因生活经历或经验的作用而产生的移情、顿悟或联想的相同感觉。第三,包含诗人遗传基因的审美潜质对事物与事物之间而形成的相通感觉。

诗歌中的通感,既表现为具体事物之间相互比拟时的感觉挪用,还表现为将抽象事物具象化时的心灵沟通。

一般说来,感悟或扑捉单句喻象时,重点在于比喻的奇异与新颖。

扑捉或扩充单句比喻的联想法:

(1)由此一事物的性质、特征而联想到彼一事物的性质、特征而产生的感觉或幻觉,用通感将它们扑捉和连接起来。

诗人看到一条长春藤,生活的经历使他立即想起了一条在草丛中窸窸窣窣的蛇,于是就产生了“一条长春藤沿着小草向我爬来”的喻象诗句。

(2)因生活场景或经验的作用而由此一事物联想到彼一事物。

如:额头上的眉峰流动一抹夕阳的余辉(亦言《天韵》)

由额头上聚集而起的“眉峰”而想到了“山峰”,再由山峰的无数个画面中截取“夕阳西下”的场景,通过语法结构的规则而表现出来。

再如:童年的涟漪唱起透明的歌声(亦言《天韵》)

见到了江河,作者想到了自己童年与玩伴们在水边用小石块“打水漂”时所串起的一圈一圈的涟漪,由此又想到了无忧无虑、纯真透明的快乐童年所充满的歌声,因此而组成了新的喻象句。

(3)因事物的性质和形状或存在的方式与过程而产生对人生的启迪与顿悟,由此产生新的喻象。如;用燃烧的色彩与光明盛开黑夜的花朵(亦言《天韵》)

由礼花燃烧的过程与形状,而用“燃烧”统领“色彩”与“光明”,用“盛开黑夜的花朵”喻述礼花在夜空中的形状,从而引申出人生要象礼花一样燃烧自己,越是在黑暗的夜空,就越是放射绝美的光明,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比喻是诗歌的花朵。比喻源于诗人感悟事物时瞬间直觉的内在张力。因此说,诗人必须以诗人自身的智慧直觉作为手段与目的。诗人以其真诚而睿智的心灵统帅自己的肌肤、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一切感觉器官,把自己的一切感觉转化为新奇的比喻之花,在诗行中争芳斗艳般的竟相开放。

C、段意象结构:所谓段意象,是指组成诗歌结构的基本段落,通常由一至十行,乃至十行以上的诗句组成自然而完整的段落意象。

组成这些行段的基本句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任何单句相互交混而组成一个综合的意象段;二是以任何一种单句为主导,由此开拓、扩张、引申、繁衍和完善为一组完整的意象段;三是以任何复句排列组合成的意象段。除此而外,我们重点介绍以下几种意象段式。

(A)抒情意象式:是指以抒情为主要线索而组成的意象段。

如:我吸纳你潋滟的温柔而擦亮你深远的名字/驾驶着你的芳名在我相思的泪水中破浪航行/匍匐于情波爱浪之上的白昼与黑夜/在我企及彼岸的地方连绵的情感幻想一切/你款款而来的倩影穿过月光的隧道披着万丈霞光/你天使般的微笑飘洒着漫天雪花般的片羽微芒/你在每天夜里编织着阳光的气息/于孤独及抑郁的思绪鳞片中释放自己(亦言《坚守你的芳名而注入我一生的爱情》)

(B)哲理顿悟式:是指以哲理顿悟为主要线索而组成的意象段。如:自然的消长推动着时间的磨盘/满眼的流萤像蜂群一样旋转/孤独和焦虑与恐惧急剧而来/每一眼毛孔都瞪圆惊恐万状的警惕之眼/泪珠珍藏的哭泣滑出地球而延伸为白云/罅隙的眉间拧成一团篆文般的婉转曲线/发酵的情感骤然霉变/冷漠无情的隔阂愚蠢着人们天生的灵性/浸入水中的骨节突然因膨胀而爆裂/理性降临的灾难因希望而自我蒙骗(亦言《天韵》)

(C)叙述意象式:是指以叙述为主要内容而结构段落意象。

a、事件叙述:是指以描述动作或事件为主要内容而结构的段落意象。

b、情景叙述:是指以描绘或叙述情景为主要内容而结构的段落意象。

如:南方乡镇:拖网中怠慢的鳗/不见伤痕和惊恐/秋阳的偏斜

(D)意识流象式:以作者意识流动包括想象、联想、回忆、幻想等任何内容而结构意象段。

a、幻象组合式:是指将不合事理逻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单句由感觉组合起来的段意象。将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现象通过心理感觉而组合实现。

如:什么时候,淋巴放弃了攀登/当衰老从脚底袭来/脂肪的篝火熄灭/肌肉解除了自已的武装/心脏的鼓放慢了敲吉/动脉、静脉/大海融入江河,江河融入小溪。

b、象征段式:以象征方法结构意象段。

(E)修辞意象式:是指由任何一种修辞方法结构而成的意象段落。这里只列举几例常见的修辞意象段落。

a、排比意象段:是指用排比结构组成意象段落。

如:

打好的石头堆满了山坡

打好的石头被我们推下了山坡

打好的石头运往四川

打好的石头运往贵州

b、并列散落式:把不同的词语或词组和短语,强行堆积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意象段。词语因断裂的排列密度而拓展开了跳跃的跨度,从而切合了诗人超乎常人的内心直觉,在一组组超越常规的不完整的图像点缀,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心理能量无可比拟,任何精确的解读都是言不及义。

这种意象段的特点,就是打破语言的连贯性,词与词之间或词与词组以及与短语之间,因缺少连接而显得脱节和断裂,而由这些断裂的词语意象直接并列组合,使其相互之间朦胧跳跃,显得语言更加含蓄、凝练。

c、转折式组合:指以转折词“但”为主句而结构的意象段。

d、判断结构式:指以判断动词“是”结构诗句而组合意象段。

如:星之屋是鸟林/是花,是鱼/是天上的梦/海是夜的镜子/思想是一个美人/是家/是日/是月/是灯/是炉火/炉火是墙上的树影/是冬夜的声音。

e、介词结构意象段:指以介词结构为主导结构而成的意象段。如:在去公墓的路上/我看到了雪/像一件件殉葬品/在稀薄的阳光下/怯生生地融化/过程就这么简单/雪还原成水/生命还原成土。

f、倒叙意象段:先叙动作或述事件的结果,然后再叙述动作和事件发生的过程或感受。

(F)编钟结构式:是借助编钟的形象来转喻诗歌“段位”的意象结构。如:

哦,一切出自你的孕育!

皮肤的褶痕。亮闪闪的牙齿。阳光。血脉。

被忽略的河山。种植在心脏的火焰

还有,难以穷源的鱼和水藻的泪腺

与我心心相印的苦难的气息

请让我在最安静的地方提纯

以一座金字塔的魔力搬动时光

蹈出千年沉积,让我从岩缝里掏出太阳(青海湖《家园三章》)

由“一切出自你的孕育”而“横空出世”,紧接着连用“皮肤的褶痕”、“亮闪闪的牙齿”、“阳光”、“血脉”、“被忽略的河山”、“种植在心脏的火焰”、“还有,难以穷源的鱼和水藻的泪腺”、“与我心心相印的苦难的气息”八个跨度极大却又看似毫不相干的独立意象,陈吊于“一切出自你的孕育”的主体语句之下,最后“以一座金字塔的魔力搬动时光”而“蹈出千年沉积”作为穿梭往返于意象之间的旋律,用“从岩缝里掏出太阳”这句浓郁的象征乐锤,撞击回荡在憧憬与想象空间的情感主旋。

(G)蚌里藏珠式:借用“蚌里藏珠”的形象来转喻诗歌“段位”的意象结构。如:

唉,尘埃落定,火焰的心脏如影随形

今年的九月是一粒尘埃

今年的十月是一粒尘埃

今年的十一月是一粒尘埃

在娑婆世界中定居,我目睹辽阔的大地不知所措(谯达摩《小离骚》)

很显然,该意象段的结构首句和结句象一只张开两臂的蚌壳,而夹在中间的三句却象是蚌珠,这样的意象结构在诗歌段位中比较有特点,也比较常见。

(H)铺垫释解式:先是一层层铺垫,最后一句加以解释,使人茅塞顿开,有豁然开朗之感。如:

戈壁荒漠

一滴清泪

涌起绿潮

——葱茏着你的思考(亦言《思》)

(I)模拟结构式:即模仿诗中出现的某一事物的形状而结构意象段落。这种模式在西方现代诗歌中曾大量出现。

(J)动作分解式:是指把一系列动作分别单列成行而组成段落意象。

(K)堆积交叠式;是指以数字顺序或排比句式堆积而成的段落意象。

(L)易象综合式:此种意象段主要特指六行段式的易卦象形图。就是说,该段式仿照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式,以一行完整而不间断的诗句喻为阳爻,以一行断开分列的诗句喻为阴爻,从而组成六十四卦式中任何一卦的意象段式,并将每一卦象的具体卦意,与诗歌所表达的内容结合起来而遥相互应或相得益彰。

《周易》是一部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古典哲学名著,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明之得,以类万物之情”而对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与总结。如果我们效仿六十四卦而组成六十四卦象段,并将每一卦的象征含义引入诗歌,以此繁衍组合不同的诗篇,将是一个出色的开创。

如:益卦象段:象征减损。胸怀诚信之心,大吉大利,没有灾祸,平卦,宜于有所举动。用什么来体现减损之道?用两淡食祭祀神灵,奉献尊者就足够了

(M)时空结构意象段:主要是指以时间或空间为“领引”而结构意象段落。

作为一个诗人,在结构诗篇段落的时候要重点锤炼或拓展其整体的有机意象。就是说,作者要准确而迅速地将感悟与情感赋予实象,感悟词语符号之象与自在之象之间的贯通血缘,扩展单句意象,从中挑选即能准确表现自己情感或感觉,又能表现词语符号之象与自在的实体象之间最相吻合的意象句来结构诗篇。扩展句式的作用就在于提供一个认知的框架,明确一个确定的背景,然后将一个对象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放置在轮廓鲜明的图形背景下引入实义的词语,通过词语的喻象结构,转承或传递感觉的深度与广度,在意象纷繁与闪变的过程中放大或缩小场景填充的时空维度,突显对象的某种状态,使语言在深度意象中获得或简或繁的内在张力。

意象如何在大脑中形成与操作,不仅是外部映象而转化为内部加工的心理问题,也是转化为语言喻象的结构问题。一方面,外部映象在转化内部心理活动的同时,引入了作者生活经历与经验的生动细节,另一方面,词语处置或设置的不同变化,必将导致意象的整个变化。

扩展单句或段落意象的主要方法有:

(1)联想扩展:是指作者在提炼与扩张诗歌段落的意象时,依据自身生活经历及知识储备,围绕某个词语或某件事情而展开联想或幻想而构成意象。

如:白/白眼/白浪滔天/烟雾缭绕/白白胖胖/白玫瑰/小白今年18岁/扬乃武与小白菜/白脸狼/刀光剑影/戴孝帽进灵棚/拔白旗/白纱布/高堂明镜悲白发/白发苍江钓乾坤/一唱雄鸡天下白/白开水/白露/白鹭/白忙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白雪皑皑/一到冬天/尖叫的北风就苍白了。由“白”而联想结构意象段或诗篇,这是诗歌写作中常用的技巧。

(2)置换扩展:是指以一个词语为中心,围绕着相关的修饰词语进行扩张与替换。

如:以“风”为核心,围绕着“撕裂”、“粉碎”、“舞动”、“舞蹈”、“呻吟”、“怒吼”、“吹响”“灌注”、“灌满”、“奔驰”、“驰骋”等相关词语拓展意象,从中选取最生动、最准确、最新奇的意象结构诗段。

(3)拈连扩展:为了使表达更加生动,更具意蕴,把本来只适合用于描绘甲事物的词儿用在乙或丙等事物上,使得上下文巧妙的缀连起来。

(4)语法扩展:是指增加句子成分,通过具体的句法结构而将句子的内容扩充或发挥出来。

a、宾语可以直接带上一个述谓性成分,形成类似于兼语关系的结构。

如:墙上挂着一副画。

扩充为:墙上挂着的画失声尖叫。

b、扩展为可变的是,宾语可以以话题主语的身份,引出一个或一系列的句子。

如:“墙上挂着的人影嘎然止住了哭声,于片刻的宁静后突然奔跑起来。

c、将宾语替换为方所量词,兼语地引出另一个存现句。

如:墙上挂着的一幅马车载着昏暗而潮湿的天气奔腾于秋霜繁重的荒原

经过锤炼或扩展的语言,突破了词不达意的冗长和泥泞的铺陈,剥离了模糊的思想和细枝末节的感情牵扯,以一种干练明快节奏吸纳了光怪迷离的生活,获得了丰富的存在意义和蕴含的密度。语言不仅是诗歌的形式,也是诗歌的灵魂与内核。诗歌的一切意蕴,必须依附于语言及其一切表现手法而存在。

D、篇章意象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