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43

第43章 头越大人越聪明?

以往,人们总认为人的聪明程度和脑袋的大小有关,脑袋越大,人就越聪明。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脑重是不是远远高于常人呢?1955年4月18日清晨,爱因斯坦在睡眠中去世。于是,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一个由美国第一流的脑外科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了解剖。

病理学家哈韦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取出后,浸在福尔马林溶液中。3个月后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脑解剖专家凯拉女士的实验室。科学家们发现,从表面皮层的面积、结构和脑的重量来看,爱因斯坦的大脑都和普通人一样,他的脑重也只有1179克,连成人大脑重量的平均值都达不到(男子平均重1350~1400克,女子平均重1200~1250克)。

但是,确实有一些天才人物的脑重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水平,如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脑重为2012克。但另一些卓有成就的人,却远远低于这个平均数,如著名的法国作家安东尼?法朗士的脑重只有1017克。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开普勒的脑袋也比常人小,可是他却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由此可见,人脑的重量与聪明程度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

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解剖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聪明程度其实主要表现在生理解剖、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方面,它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解剖发现,人虽然只有一个头颅,但却有两个脑――左脑和右脑。人脑在左右半球的外形、大小、结构上并无显著差别;在左、右半球之间有胼胝体等东西,如同桥梁一般将左、右脑紧密相连。那为什么人会有两个脑呢?左右脑的功能一样吗?它们是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还是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呢?

抱着对大脑神奇功能的好奇和对科学精神的执著,人们开始了对大脑的系统研究。现在,人们已对左右脑的功能有了较为明确的了解。

在早期医学史上,有很多身体右侧瘫痪并伴有语言障碍的个案,但一直没有人把这两种现象联系起来看。在科学落后的地方,甚至有人认为是魔鬼附体,或中邪所致。即使到了18世纪末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大脑是思想的来源而不是心脏,但是,仍然没有想到要把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别看待。直到19世纪初,人们才开始关注脑内特殊区域的特定功能。

高尔是18世纪后期德国的解剖学家,他首先提出不同心理功能可被定位到脑内不同位置,并认为语言能力可以定位到脑的前额叶。这在当时主张“全脑说”的学术界,不亚于扔下了一颗炸弹。

这种“异端邪说”不但受到了宗教界的猛烈攻击,也在学术界受到了令人发指的诋毁。但是,高尔的探索毕竟给了医学界一个启迪,一些人开始沿着高尔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法国医学教授鲍尤兰德甚至公开悬赏,寻找一个前脑损伤并且语言能力丧失的病人。遗憾的是,因为缺少有力的实验证据,不论是“全脑说”还是“中枢定位说”,都无果而终。

直到19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布洛卡的年轻法国外科医生对一位失语症病人进行解剖,发现其左脑额叶有损伤。后来,布洛卡坚持对同类病例进行研究,他发现,失语症病人的脑损伤部位虽然略有不同,但都位于左半球。

在积累了多个案例后,1865年,布洛卡宣布人的语言中枢在脑的左半部,脑功能定位学说遂宣告成立。由于这个发现,布洛卡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语言能力和脑定位关系的人。

1876年,德国神经学家威尔尼克发现,左脑颞叶上部的后方受损会导致另一种形式的语言障碍。后来的研究显示,布洛卡和威尔尼克发现的脑区域只存在于左半球。同样地,一些学习障碍也是由于左脑某些部位损伤而导致的。由此可以断定,人类的语言能力并不是由整个大脑的功能决定的,而只是受左脑控制。

脑科学家进一步发现,病人在左脑损伤后,无法按指令完成有目的动作。比如,病人可以在熟悉的环境和时间里习惯性从事原来熟悉的动作,比如穿衣服、洗脸、刮胡子、刷牙等,但在陌生的情境中要求他们做这些动作时,病人就无法办到。此外,病人左脑受伤之后,双手的动作都会显得迟钝;但如果只伤在右脑,就只有左手迟钝,右手则不受影响。

因此人们推论,有意识的双手协调活动需要左右脑进行协调才能完成。现在更倾向于认为,左脑控制着人的右半身活动,右脑控制着人的左半身活动。

基于此,有学者提出了“优势脑学说”。持这一学说的学者认为,对于习惯于用右手者,他们的左脑负责语言和其他高级功能。而右脑是劣势脑、沉默的脑,没有任何特定的功能,并且受左半球优势脑的控制。

但是,人们的疑问也随之产生:既然一切重要机能都在左半球,那么上帝为什么还要创造一个右半脑呢?难道无所不能的上帝会让如此复杂的神经网络白白地占领人的脑壳空间吗?于是,关于劣势脑的研究被摆上了议事日程。

和左脑损伤的病人类似,右侧大脑顶叶受损的病人,其行为也常常表现出异常:病人对自己的左半侧身体视作异己,漠不关心,比如穿鞋只穿右脚,刮脸只刮右边的胡须,并宣称左半侧身体不是他的;病人还经常迷路,辨识方向的能力下降,空间方位感极差,有时出门竟找不到回家的路;像画画、摆积木、临摹图案,即使是让其依葫芦画瓢,也没有能力完成。

因此,研究者认为左脑与人的语言功能有关,而右脑主要负责对形状、距离等空间关系的识别。人们还惊奇地发现,左脑受损的人虽然连话都讲不清楚,但其歌唱能力却丝毫不受影响;右脑受损的人,即使是音乐家也都失去了歌唱能力。因此人们认为右脑还有音乐的功能。

左右脑的功能和分工被人们发现并确定后,人们才逐渐改变了把把右脑看做劣势脑的习惯。因此,不论是左脑还是右脑,都应该积极开发,不能笼统地讲“左撇子聪明”或“右撇子聪明”。

科学研究还发现,在幼年期,人脑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如果一侧脑受到损伤甚至被切除,那么,对侧脑就能接管它的功能,对其进行很好的补偿,当孩子长大后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脑功能受损现象。

有些孩子缺少胼胝体,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能正常地发育,而没有什么异常的行为表现,似乎大脑能通过脑较低部位的通路,重新建立起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以补偿并抵充缺失的神经结构。但是,人到成年以后,大脑的补偿功能逐渐丧失,一般到16岁后,就不再具有补偿功能了。

总之,人脑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尽管我们已经破译了其中的一些秘密,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未知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