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代隋
3677400000084

第84章 杨广死东都乱(3)

夜幕已经降临。细雨停了下来,春季含着湿润的风在大街小巷吹拂着,吹拂着街道的镖旗,吹拂着门楼。

杨林高大的身躯,在几名护卫的陪同下出现在外城的城墙上。此时洛阳城的城门已经关闭,路上的行人已经减少。在这特殊的时刻,各个势力的家族子弟仿佛全都消失了一般,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没有了遛鸟逗狗的纨绔轻佻,黑黝黝的街道上寂静一片。

已经九十高龄的杨林,心头有些沉重,在他势力的密探探查下,裴世矩开始了部署一切的准备,大军调集,南面、东面、西面皆是裴世矩的心腹精锐,一旦图谋不轨,洛阳就会陷入重围之中,而且洛阳城内,裴世矩的党羽众多。一旦有变,就会大量的相从。裴世矩就是仗着这一点,有恃无恐的来到城内,大摇大摆。

确实是大摇大摆,可就是这大摇大摆,让他捉襟见肘,不敢对裴世矩不利。

杨林心中怅然,如今大隋面临着大厦将倾的局势。

对于杨广身体状况在几个月里就已经逐渐地衰退,他也是有力难施。皇宫内的势力,他没有插手进去,这是对皇室的尊重,可惜这个尊重却让他尝到了苦楚。

杨广身体虽然纵(欲)过多,但是却只有五十岁,身体还算硬朗,可是这逐渐的衰退,实在是让人感到疑虑重重。他感到背后的玄机太大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办法。只能做他的因有的职责。

今夜他已经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潜入皇宫,密切关注着皇宫的动向。

他能做得只有这么多了。

杨林望着城楼上严正以待的士兵,心头一阵轻松,还好,还好他有这些精锐,尚不孤单。五万大军虽然不多,但是足矣坚守洛阳城,来应对任何的变故。

杨林巡视着城楼,对着一个个的士兵,都示意着。

今夜不同寻常,在皇宫里的心腹报告,杨广的身体,是这些日子最弱的时候。

此刻裴仁基的三万大军,进驻到了百花谷。

据洛阳城只有一百里。一百里对于军队来说,只需半个时辰,就能赶到。

这让他不得不防。

杨林视察了一圈之后,确认无误,开始下城楼往府邸行去。

他想到了宇文化及。目前宇文化及还算知情识趣,没有异常的举动,除了宇文成都对着裴世矩的几个水寨攻击过后,然后和几个反贼打了几场,就再也没有动静。这让他有种心安的感觉,也许他以前担忧宇文阀骚乱的局面,是错误的。与现在裴世矩明显的意图相比,宇文阀就是个忠君之士。

随着杨林心头转念间,他带领着几个护卫,通过长街,转进了官员豪宅区域。

顺着毛毛细雨染湿的青石街道,步入了府邸。穿过前院与大堂,往后院而去。

而这个时候护卫们开始退下。

对他们来说府邸是安全的,因为戒备森严,不可能有人混进来。没有人会对杨林不利。

当然杨林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事情却不是这样。越是觉得没有人对自己不利,越是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今夜就是恰好的证明。

当杨林转进书房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

因为一股杀气,迎面扑来,这股杀气甚是寒冷,带着一股血腥味。

此时他已经进入了书房房门,想退出去,已经是不可能了。

这股杀气极其磅礴,具有压力,更有一股窒息感,他明白这股杀气代表的含义,这是从尸山血海中踏出来的悍勇杀气。他的双目紧紧的盯着前方,靠近书案的位置,一个大汉坐在那里,这个大汉甚是雄壮,身形与他记忆中的宇文成都比较相近,但是面前的这个人却不是宇文成都。

两把巨大的银锤放在书案上,甚是扎眼,银光闪闪,看上去分量极重,足有一两百斤的重量。

大汉抬起头来,一对横眉出现在杨林的眼睛里,接着是一对炙热如刀的目光,充满了桀骜不逊之态,此人面容英武,气势骇人,以杨林的经验来看是一个悍勇之将。

杨林的目光紧紧的盯着那对巨大的银锤,一个人名从脑海中浮现,不由得道:“你是裴元庆?”这股气势只有最悍勇的将领,兼且沾满鲜血的人才能发挥出来,天下能拥有这对银锤者,只有裴元庆。他虽然没见过裴元庆的相貌,但是却对这对大锤闻名已久,兼且这股气势与宇文成都很接近。

那个疑似裴元庆的大汉,一对眼透出诧异之色,细细打量杨林,只见杨林虽然一头鹤发,却神态刚毅,体型高大,不像是九十高龄的人,倒像是六七十岁的人。口中开言道:“我正是裴元庆,杨老将军在这突如其来的状态下,依旧神情平静,这般镇定的功夫实在让我不得不赞叹。”语气透出一种敬意,从席位上站起,踱步到旁边,两把重大百余斤的银锤出现在硕大的手掌中。

杨林苍老的手捋了捋雪白的长须,一对眼透出沉静,望着裴元庆好半晌,才轻叹一声:“裴将军突至老夫的府邸,不打任何招呼,是来杀我的吧。”语气平静,仿佛对眼前之事毫不在意。

杀意一波一波的笼罩着杨林,只要杨林一有异动,就毫不犹豫的发动攻击。裴元庆点头道:“正是,族长命我前来,我不得不来。”

杨林听到了裴元庆的回答,终于露出了苦笑,从裴元庆出现,他就知道了这个情况,此时由裴元庆的口中说出,他还是苦笑了出来:“裴世矩终于要动手了,看来老夫的人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他活了这么久,自然老辣成精,立即猜出了裴世矩打得算盘。

杨林双目缓缓闭起,又缓缓睁开,一对眼射出夺目的光芒,看向裴元庆,沉声道:“想要我的人头很简单,我有三个条件!”裴元庆亲至,事到如今,反抗是没有用了。若是年轻四十岁,他还能与裴元庆拼斗一番,然后夺路而逃,此刻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估计一个照面就会死在裴元庆的锤下。

裴元庆一对眼看着杨林,看到了杨林放弃抵抗的念头,轻叹一声:“杨老将军请说,只要我力所能及。”

杨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你一定能办到。”随后续道:“我会亲笔写书,让麾下将领率众投降,但是你要保证,保他们一条生路,不可以军功充人头。”

“可以。”裴元庆点头。

杨林继续道:“我子孙都死在战场,膝下只有一个重孙女,叫杨婼,请将军放她离去。”

“可以。”

杨林眼光直射裴元庆,仿似要射进去:“第三个,则是给陛下一个全尸,陛下膝下的子女,尽量保住几个血脉。”

裴元庆听到此言,眉头一皱,这前两个都可以,但是最后一条不敢亲自做主,这个事情有些大,若是族长怪罪下来,可就难办了。

看着裴元庆的迟疑,杨林雪白的眉头一挑:“怎么,以悍勇著称的裴元庆,竟然做不了主。”语气透出嘲讽。

听着这带着讽刺的话语,裴元庆眼中透出一丝怒意,心里有些不高兴,最后把心一横道:“第三条,我裴元庆应了。”

杨林长笑一声,踱步来到书案,提笔在空白的纸上,挥墨。

少时,停笔。

整理仪容,随即将腰间的长剑横在书案。

“此剑名为定国,乃是先皇所赐,请裴将军动手吧!”说完,杨林闭上眼睛。

他心里清楚以裴元庆的伸手无论求救与否,都是死,不如从容而死。

裴元庆大步转过身子对着他,将大锤交到左手一并持着,敬重地对杨义臣躬身。

随后长剑出鞘。

寒光一闪。

血光崩现。

一颗头颅冲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