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穿越之我是光绪
3726600000052

第52章 光绪的暗示

看着李鸿章和左宗棠这两个人终于和好,光绪的心里非常高兴。不过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刻,本应该烧黄纸,喝鸡血拜把子,或者找个地方喝一杯,但是不光绪却在这个时候做了件煞风景的事。

他说道:“看到你们和好如初,朕心甚慰。不过朝堂上还有很多事要做,山东的旱灾已经到了不得不救援的时候了,但是朕却粮啊。不过甚好,上海道道台邵有濂就已经上了奏折提议,在江浙地区实行砍桑种稻。朕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好啊,砍掉桑树种植水稻,那么水稻的产量就上去了,有了粮食朕就不会为饥荒发愁了。邵有濂这个人不错,很会办事,朕觉得应该重用。”

还很会办事?李鸿章的心中万分的愤怒,心想这个邵有濂怎么会做出如此的,南方的生丝历来的大清的一大重要赋税来源,砍掉了桑树,中国的赋税怎么办,他是在想不出邵有濂为什么会上这样一份奏折。

他刚想开口向皇上劝解,薛福成就忙向李鸿章使眼色。李鸿章看到自己的第一谋士薛福成向自己使眼色,示意自己不要说什么。李鸿章心领神会忙把已经到了喉咙口的话咽下了。

不过薛福成向李鸿章使的眼色,也被光绪捕捉到了,他走到薛福成身边说道:“不愧为李中堂手下第一谋士,不过做个谋士太屈才了。”

听到光绪的夸奖,薛福成显得非常谨慎,他说道:“谢皇上夸奖,在下只是一个布衣,并无大志只想在中堂身边混完饭吃。”

对于光绪的暗示,薛福成非常明白,但是他是李鸿章的人,让他离开李鸿章他是万万做不到的。

光绪拍了拍他的肩膀点头满意地说道:“不错,不卑不亢。李鸿章的眼光不错,一会就有你和中堂解释吧。不过我要说一句,我听说湖北煤矿最近好像有些问题,有人反映矿上的账目有些不清。朕本打算派人去看看,不过左宗棠说湖北煤矿的管事盛怀轩是李中堂府里的老人,应该没什么问题。所以朕看在左宗棠的面子上就算了,。不过盛怀轩既然是湖北煤矿的管事,那么就不要乱跑安心地呆在湖北好好给朕办事,再说上海那地方又不是怎么太平,华洋混杂。再说南边的战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那也只是暂时的。也不知道那天法国人会南下,到时上海就会首当其冲,到时就不太平了。所以啊,李中堂有时间的话就跟盛怀轩说说,让他好好呆在湖北为朕办差,到时候朕不会亏待他的。”

李鸿章当然明白光绪的话中有话,还没经他细想,光绪就说道:“好了不妨碍你们老朋友叙旧。”说着就转身离开了。

送走了光绪,李鸿章坐在左宗棠的对面过了良久,李鸿章才缓缓说道:“只从我杀了太平天国的降将谭绍光以后,我们有好多年没有像这样坐在一起了。”

“是啊,差不多有整整二十年了。”1863年镇守肃州的谭绍光见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心中苦闷异常。令他更想不到的是,他手下的众将大多都有了投降之意。11月28日纳王郜永宽派康王汪安钧与戈登、太平天国叛将程学启密谈。戈登作为担保人保证:保住性命的前提下给郜永宽二品武职,其手下各有封赏。不过后来李鸿章到达苏州以后就突然大开杀戒,将谭绍光连同5万多太平天国降兵杀了个精光,这引起左宗棠的强烈不满,这也是两人这些年恩恩怨怨的导火索。

左宗棠摇了摇头说道:“当年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这些年来你我相斗互有胜负,算是扯平吧。不过有件事我的必须告诉你,胡雪岩在上海与洋行开战,不是我示意的,而是皇上要他办的。”左宗棠这个人虽然脾气比较火爆,但是做人还是很坦荡的。

李鸿章看了看薛福成,薛福成点点头。李鸿章这时候才明白原来胡雪岩在上海敢与洋行硬碰硬是奉了皇上的意思,这下一切都好解释了,甚至连邵有濂的那份白痴才会上的奏折也是出自皇上的手笔,但是他明白邵有濂不是白痴,而双子城笔下的男一号光绪也不会是白痴,这其中有着深意,说白了都是为了胡雪岩在上海滩的生丝战。

想到了这一点,李鸿章的心里开始有些害怕,盛怀轩去上海的事,李鸿章也是知道的,但是并没有阻止。

而现在李鸿章知道了真正在胡雪岩的背后操纵这整件事的是皇上,那么盛怀轩去上海准备拆的就不是胡雪岩的台,更不是他左季高的,而是皇上的,那后果可想而知。

想到这里,李鸿章不免对左宗棠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羡慕嫉妒狠样样都有。看出了李鸿章的心情,左宗棠笑了笑说道:“其实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不是皇上站在我这边,而是我站在了皇上这边,上海那件事其实从头到尾都是皇上在背后操控的,包括邵有濂的那份奏折也是如此。”

听了左宗棠的话,让李鸿章有些不解。他不明白为什么左宗棠会把一切都放下。

也许是看出了李鸿章的疑虑,左宗棠说道;“人老了就变得不中用了。”说着就不住地咳嗽。看到自己昔日的战友已经变成一个迟暮的老者,李鸿章的心里有些心痛说道:“你这句话就不中听了,比起姜太公你还年轻着呢。”

“你也别宽慰我,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知道,这是我在西北时留下的病根,都好几年,每逢天气变化就会咳嗽不止。”疆防海防之争是左李之争矛盾的升华点。

在光绪即位以后,左李两人为了疆防海防争论不休,左宗棠更是不顾七十多岁的高龄依然决定前去新疆苦寒之地收复失地,并在那里留下了病根。

因此在李鸿章的眼里不管疆防海防之争到底谁对谁错,至少左宗棠的那股精神是值得李鸿章学习,当然也包括那些整天在书评区骂人的那些人。历史上,当74岁的左宗棠在中法战争前线的福州去世,李鸿章也送来一副挽联:“周旋三十年,和而不同,矜而不争,唯先生知我;焜耀九重诏,文以治内,武以治外,为天下惜公。”可见李鸿章虽然对左宗棠非常的不满,但是对于左宗棠的为人,他还是非常佩服的。

看到左宗棠如此,李鸿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安慰道:“你要多注意身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