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十大奇案
3746200000015

第15章 麻城涂氏杀妻案(15)

说罢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一看,端端正正五十两银子,分毫不少。张学礼把银子放在桌上说:"这几锭银子铁证如山,我长到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多钱财,请大老爷查收。"陈鼎看着这位质朴的小伙子,从心眼里感激他,一时竟说不出话来了。张学礼见县令已清楚了自己的来意,遂不再耽搁,给陈鼎行了一个大礼,急匆匆地就要往回赶。陈鼎走过去,执住张学礼的手说:"本县代汤知县、涂相公谢谢你,你回去后一定注意不要声张,以免惊动杨同范,本县想立即禀明上宪,做出决断。"张学礼点头退了出去。

杨氏果然没死,此案即将真相大白,陈鼎心中万分激动,他一面悄悄命令两名最精细的捕头,紧密监视杨同范的活动;一面亲自赶到武昌,去向湖北巡抚吴应菜报告。吴巡抚对迈柱越级审理案件本来就十分不满,最近几天又连续接到麻城乡绅替汤应求、涂如松鸣冤的状纸,正在思索解破的办法,听了陈鼎的禀报自然十分高兴。但是他生性谨慎,觉得此案既然总督插了手,还是由总督出来收场为好。于是吩咐陈鼎将此情况直接向迈柱禀报。陈鼎有些为难地说:"倘若总督大人固执己见,此案岂不是冤沉海底了?" 吴巡抚说:"请迈总督结案,原是为了顾全他的体面,我料他不会置若罔闻,万一他不肯推翻前案,本院也绝不会袖手旁观,到那时无论怎么处理都好办了。"陈鼎想了想,觉得巡抚的话有理,就拜辞了吴大人,往总督衙门找迈柱去了。

迈柱今天刚与夫人生了一肚子气,心情很不好,听说麻城县令求见,本想回绝。但转念一想,这位陈鼎竟然把自己留给高仁杰的位置轻易地夺走了,不知有多么大的手段,今天倒要见他一见。如果不顺眼,就挑出几句回话中的毛病,撤掉他出出气,于是竟然一反平时接见下属总要叫他等候一会儿的惯例,马上传见。

刚进门来,陈鼎恭敬地行礼后,迈柱对陈鼎说:"来了?"陈鼎仍然一声不答,迈柱连问两句没听见回音,就说:"你到我这里来,什么事呀?"陈鼎故意把语气加重说:"麻城杀妻案。"迈柱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仍不露声色,拉长声音问:"涂如松、汤应求何时押递省府?"陈鼎说:"这二人都系无辜,卑职不敢押递!""啊!"迈柱这才仔细打量了陈鼎,只见他年方二十余岁,一张精明强干的脸庞上,带着一种胸有成竹的气度,心中暗想:"看来确实是个精干之人,倒要小心对付!"陈鼎不等总督再问,语调平和地把杨氏并没有死的情况诉说了一遍。迈柱听了嘴角露出一丝傲慢的冷笑说:"你真会编造海外奇谈,那杨氏的尸体已被验明,血衣、头发均已起出,难道那都是假的不成?"陈鼎说:"杨氏健在,尸体血衣头发自然是假的,高仁杰以重刑逼供……"迈柱截断话茬说:"高仁杰审案是本督委派的,人证物证俱在才动大刑,逼供之词从何说起?"陈鼎并不示弱,"涂如松身上烙伤累累,显系私刑所致,仵作李荣刑下毙命,犹无口供,历来审案,没有这样狠毒的,高仁杰怎能逃脱逼供之嫌?况且麻城乡绅联名递状鸣冤,民声鼎沸,若不审理清楚,如何向朝廷交待?杨氏隐于杨同范家,已有明证,只需搜出杨氏,全案就可真相大白,大人若准予按律查办,卑职当于十天内将案情剖析清楚。"对于陈鼎的陈述,迈柱心中十分恼火,但这番话理直气壮,找不到半点破绽,又实在无懈可击,迈柱只得说:"既然你断定杨氏未死,那么限你十天之内拘捕杨氏,审清此案,若案情与所言有悖,本督不会轻饶于你,去吧!"说完一挥手,示意陈鼎快快退去。陈鼎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这才缓缓地退出了签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