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西方古典形而上学史研究:存在与第一哲学
37530300000031

第31章 形而上学的复辟(6)

首先,他把实体的展开看成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本体论上是一个本体的展开,从而是世界的发展过程;它从绝对同一的无意识活动中产生出自然,然后由无机界到有机界,由植物界到动物界,由动物界到人、人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也表现为一个发展过程。这样,整个自然界就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并且因这个发展过程形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在认识论上,这个过程是一个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过程,它既从宇宙发展的最高意义上说明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又具体说明了各种知识的形成。在“自然哲学”中,谢林根据各门自然科学来分析自然的发展;在“先验唯心主义哲学”中,他则“把哲学的各个部分陈述为一个连续的系列”。当然,谢林所表述的这个发展过程实际上是绝对理性、宇宙精神的自身发展过程,并且最终以(在自然目的论哲学和艺术哲学中)神秘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而告终;同时,他为了达到绝对真理,不仅以绝对同一(最高的存在)作为哲学的开端,而且以绝对同一(最高的知识)来结束自己的哲学发展过程;又为了建立“科学之科学”,他把其他具体科学纳入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实为置于同一哲学之下。然而,无论如何,谢林通过在一定的意义上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结合起来,把思维和存在的统一过程与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过程结合起来,并将其置于发展过程之中,还把各种知识的建立表述在一个有机的发展序列中,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其次,谢林所表述的上述发展过程,是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这既表明谢林把辩证法纳入到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之中,也表明了谢林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说明各类知识的产生时,运用了辩证方法。在谢林那里,从同一哲学的整体看,自然哲学和先验唯心主义哲学是从两个相反的角度(即矛盾的角度)来分别讨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而这两个角度就是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此外,在先验唯心主义中还专门讨论了(狭义的)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在谢林看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是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统一,因而谢林是在理论和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之中寻求思维和存在的统一的。从自然哲学来看,谢林从同一中引出差别,引出主体与客体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两极性,认为这种两极性贯穿了整个自然界,是自然现象千差万别的原则,对立的两极性总是在一个高一发展阶段达到统一,并构成更高的对立的两极性。这种由对立到统一再到新的对立、新的统一的过程,也就是由正题、反题、合题再到新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自然界就是在这种由对立、统一再到新的对立、统一,正题、反题、合题再到新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过程中,不断由低级状态发展到高级状态,由简单状态发展到复杂状态,由较少差别状态发展到较多差别状态,最终从自然状态发展到自我意识状态,从物质状态发展到精神状态的。从先验唯心主义哲学来看,谢林同样是力图说明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并引入了一系列矛盾着的对立面。总之,在谢林的同一哲学中,尽管充满了牵强附会的地方,充满了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而且其思想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甚至在其起点和终点上是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法)的,但是,无论是从谢林的主观努力还是从客观结果来说,它都表述了这样一个事实:用辩证法,特别是用矛盾方法来从宇宙的根本点上(哲学上)寻求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特别要提出的是,由于谢林把辩证法客观上引入了自然界,所以,他弥补了费希特只讨论思维形式,只讨论主观的范畴、规律的不足,为费希特的形式的辩证法充实了内容。这一点很受黑格尔欣赏,他说:“所以在谢林哲学里,内容、真理又重新成为重要的事情……”

第四,实践的观点应是认识论的重要观点,谢林沿着康德、费希特的路线,继续用实践的观点来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一方面,他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来看待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不仅包含了广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而且包含了狭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样就把实践引入了认识领域。次一方面,谢林在对实践的理解中,虽然受康德和费希特的影响,认为它主要是道德领域的活动,人类历史中的活动,但通过对历史中的活动的理解,他的实践更接近于认识论中的实践,即将其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因为他认为实践活动是主体使客体服从自己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思想的东西要改变某一客观的东西,“从思想世界过渡到现实世界,并能得到客观实在性”。当然,谢林所理解的实践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最后,谢林的自然目的论哲学,要求凭借理智的直观而超越反思与活动,过渡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并且他还把理智的直观理解为一种精神的艺术感,这里虽然包含了一种神秘主义,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自然目的论哲学也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即只有把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中,才能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显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我们已经说过,在谢林那里,实践活动的领域是一个道德领域、人类历史的领域,实践活动、实践哲学的目的就是要引申出一个道德世界,引申出人类历史。因此,道德就成了整体的科学知识的一部分,这种知识是由完成认识任务而获得的关于善的知识。

谢林在康德和费希特哲学的基础上,通过把费希特的主观自我变成客观的绝对理性,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规定哲学的任务,通过把道德、历史变成科学认识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恢复了旧形而上学、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的意义。与此同时,谢林进一步发挥了康德、费希特的意识能动性思想,用辩证的方式,把对立统一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历史发展的观点等等引入到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中,用以实现形而上学的意义,使前康德的形而上学具备了新的实现自己意义的方式。当然,谢林的辩证方法不仅以唯心主义为基础,又缺乏系统性和必然性,而且归根到底是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因为绝对同一(绝对无差别)不仅是他的哲学的最高实体,而且是他的哲学可知论的预设和根据,更构成了他的哲学的辩证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终点。此外,辩证的方法作为一种理性的方法在他那里却被置于非理性的方法之下。就这一点来说,他的方法从根本上看并没有脱离17世纪的形而上学。继谢林之后,把形而上学的辩证方法进一步系统化的是黑格尔哲学。

第三节黑格尔哲学对形而上学的复辟

黑格尔(George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17世纪形而上学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中的“胜利的富有内容的复辟”就是在他的哲学中最终实现的.黑格尔的主要哲学著作有:《精神现象学》(1807).《逻辑学》(1812—1816).《哲学全书》(1817).《法哲学原理》(1821).《历史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哲学史讲演录》等.

在康德到黑格尔之间,费希特的知识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循着由康德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逻辑进程,构成了从康德哲学到黑格尔哲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为黑格尔哲学的对17世纪形而上学的“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辟”作了初步准备。他们既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来克服康德的二元论,为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同一作了本体论上的预备,又用辩证法来解决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具体说明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以建立一个绝对真理的形而上学体系。在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克服康德的二元论方面,费希特采取的是主现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谢林采取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黑格尔则认为主观唯心主义并不能把唯心主义贯彻到底,所以他从谢林哲学出发,采用了客观唯心主义。在发展康德的主体能动性方面,费希特主要从思维的形式上揭示了思维范畴产生的必然性和范畴体系的系统性,谢林则主要从思维的内容上努力为辩证法的形式赋予具体内容,而且在他们的辩证法中,对立面统一的学说是其核心,同时他们还都涉及到了本体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思想。黑格尔认为费希特的努力和谢林的努力虽然都存在很大的缺点,但在哲学史上不失为一个重要贡献。这样,费希特的知识学和谢林的同一哲学分别从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内容方面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出现作了铺垫。

面对从康德到谢林的形而上学,黑格尔总结了他们的辩证法思想,发展了系统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并运用辩证法这一工具把客观唯心主义加以彻底的发展,构建了前康德意义上的、自古希腊以来的一个最大的、包罗万象的形而上学的绝对真理体系,形成了这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发展的最高峰。

一、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体系

在批判改造康德形而上学思想以及费希特和谢林哲学的基础上,黑格尔提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黑格尔的哲学(形而上学)体系中,“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实体就是主体”是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中的核心命题,它既体现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的唯心主义原则,又体现了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的辩证法原则。黑格尔认为,实体就是“绝对精神”,它是惟一客观独立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同时,绝对精神又是主体,即它是能动的、自我辩证发展的,正因为它的辩证发展,它才真正起到实体的作用,宇宙万物正是“绝对精神”实现自己、认识自己和辩证发展过程的产物。

黑格尔形而上学体系所表述的就是“绝对精神”能动地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认识的过程。“绝对精神”循着正、反、合的道路,经过逻辑发展阶段,异化出客体即自然,然后又克服这种异化,征服并统摄自然,回复到精神,达到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对立面的“绝对统一”;经过这个运动过程,“绝对精神”就由“自在的”存在变成为“自为的”和“自在自为”的存在。“绝对精神”的发展总体上是一个“正、反、合”和“对立面统一”的过程,在这种总体上的“正、反、合”和“对立面统一”的过程中,又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包含了一系列的“正、反、合”和“对立面的统一”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不仅系统表达了黑格尔辩证法,体现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本体论、逻辑学、认识论相一致的思想,而且客观上表达了黑格尔对整个世界辩证发展的逻辑描述。所以恩格斯说:“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的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巨大领域,……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而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美学史等等,———在所有这些不同的历史领域中,黑格尔都力求找出并指出贯穿这些领域的发展线索”。

从绝对精神的最基本的发展阶段说,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1)逻辑概念的发展阶段,它形成“逻辑学”。逻辑学研究“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尚处在“自在”阶段的、在自然界之前的绝对精神,逻辑学所研究的逻辑范畴体系是整个世界的基础。(2)精神异化为自然界的阶段,它形成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研究体现在自然界中的绝对精神。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为了能够由自在阶段发展到自为阶段,为了能实现自己,它必须异化为自然界,树立自己的对立面;对于精神来说,自然界是异己的对立面,但这个异己的对立面却是绝对精神发展自己、实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不可缺少的环节。(3)精神扬弃异己的对立面回复到自身的阶段,它形成“精神哲学”。精神哲学研究体现为人的精神的绝对精神,精神以自然界为它的前提,同时又是对自然界的扬弃,绝对精神在这个领域达到自我认识,变成自为的、实现了的“绝对精神”。这样,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所研究的“绝对理念”、“自然”、“精神”就构成了黑格尔的最高实体———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最基本的阶段,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基本的正题、反题和合题,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基本的对立面的统一,也表达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最基本的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一)逻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