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墓在南阳市郊小石桥村西北,有一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汉代建筑静立在农田与村庄之间。张衡墓就坐落此张衡博物馆内。墓高8米,周长79米,八角形围墙环绕四周,正中有一月门供进入墓地瞻仰。墓前竖立前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撰写的碑文一通,表达对他的景仰。月门前各有碑刻二通,其中阳文碑上刻有郭沫若撰写的张衡简历,阴文碑上刻有****南阳县委撰写的张衡传略。两侧竖立明、清“汉徵尚书张平子墓”碑各一方。
为纪念张衡而修建的张衡博物馆,采用仿汉代中轴线建筑构造。整体布局依次为:中轴线上的双阙、大门、小拱桥、石象生、拜殿、张衡塑像、墓冢等;两侧有门房、廊房、浑天仪、地动仪模型;四隅有角楼,古朴庄严。在拜殿和廊房都有关于天文、地理的展览。
墓后150米处有平子读书台遗迹,墓东的夏村为平子故里。
精读张衡张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出生在现今南阳市石桥镇夏村。
张衡博学多才,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不但在天文、历法、数学、机械制造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文学上也有独到的成就。简直是奇才、超人,20世纪50年代就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册。国际天文学会,1970年以“张衡山”命名月球上的一环形山,1977年又以“张衡星”命名了一颗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众所周知,张衡在天文上的发明是浑天仪,在地震学方面的发明是地动仪,然少有人能说出他在机械、天文理论、文学等方面的发明和著作。
张衡天文理论的著作有《浑仪》、《浑仪图注》、《灵宪》、《灵宪图》等。
他发明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此外指南车、计里鼓车、测影墙等都是他在机械方面的发明。
在数学方面,不但计算出圆周率,而且还有专著《算罔论》,比欧洲早1300年。在地理方面,不但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而且还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
文学方面,写有著名的《二京赋》(《东京赋》和《西京赋》)和《二都赋》(长安和洛阳两古都),这些文章在汉代文学史上占有较高的地位。另据《后汉书》记载,张衡还著有不少反映社会风貌、人民生活、民间风俗等的诗、词、赋、铭、七言,如Ⅸ定情赋》、《归田赋》、《四愁诗》等等,足见其智慧过人,全面发展。
在拜殿的展厅内或左右空地上,有其部分的作品和发明仿制品可供细品欣赏。
酷驴提示
张衡博物馆开放时间8:30~17:30,门票:5元/人。当地人是免票的,外乡人及持学生证者均不可减免门票,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免票。
交通石桥镇距南
阳市25公里。在南阳长途汽车站,乘往北上方向去的车,在石桥镇下车,票价3~4元/人。切不可在站外拦截过路车,有些车会嫌路途太近而拒载。下车后可乘载人三轮摩托车到夏村张衡墓,每人1元。也可步行10分钟到张衡墓。当地人会很热情地告诉你具体方位。回程可在公路上扬手截乘往南阳方向的客车,票价3~4元。
武侯祠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卧龙岗景区内。卧龙岗北障紫山,南濒白河,冈峦起伏,曲折回旋,因势如卧龙而得名。武侯祠便依岭就势坐落其间。
武侯祠是人们为纪念诸葛亮而兴建的祠堂。因诸葛亮死后谥号为“忠武侯”,故祭祀他的祠堂被称为武侯祠。有可考的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
传奇人物诸葛亮在受到人们敬仰的同时,也被视为智慧的化身。武侯祠这个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但有高水平的园林建筑艺术,而且有许多碑刻、对联、匾额等不可多得的珍贵艺术品。
初期的武侯祠规模较小,且屡遭兵燹,毁坏严重。
****非之《次南阳》云:“卧龙今何之,有冢已半摧,空遗乔木地,薄暮鸦徘徊。”周伯琦之《题南阳诸葛庙》日:“南阳祠庙荒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可见其破损之严重。时值元朝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重修武侯祠,并割附近田地二百余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此后,明清时期也不断有修葺和扩建。至清代中期,祠园面积达四百余亩,道士多至百余人,香火鼎盛,是武侯祠的极盛时期。
现今的武侯祠园(即卧龙岗景区)总面积仍有二百余亩,廊庑155间,基本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且木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造。在总体布局上既有名士祠宇的严谨肃穆,也充满故居园林活泼清新的景象。加之经常有关于汉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展览,更让秀美的自然风光增添了浓重的人文气息。
话说诸葛亮诸葛亮(公元181~254年),字孔明,汉末琅玡阳都人(即今山东沂水县人)。幼年丧父,为避战乱,随叔父到南昌,后又辗转到荆州,深受战乱流离之苦。
这位饱受家国之难的“少年俊逸之才”的年轻人在南阳卧龙岗结庐躬耕,广交士林,胸怀远大。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关羽、张飞的三顾茅庐,让年仅27岁的诸葛亮结束十年的躬耕生活,离开卧龙岗,协助刘备建立西蜀政权。其著名的《隆中对》、《出师表》广被后人称颂。《三国演叉》中对他传奇式的描写,更使诸葛亮的名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武侯祠建筑武侯祠的主要建筑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是从山门至大拜殿(正殿)以及左右两廊,这是过去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后半部分是康熙年间,人们依照前人的“龙岗全图”石刻而复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岗十景。这十景依次为: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尽管卧龙十景是清朝所建造,但仍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和严谨的官式建筑结构。
大拜殿是历代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之一。大拜殿由拜殿和大殿两部分组成,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卷棚式建筑的拜殿与单檐歇山式建筑的大殿浑然一体,流角飞檐,典雅宏丽。大殿暖阁中的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端坐凝思,展现了包藏万机的“韬略宗师”风姿。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分侍左右。诸葛瞻(公元227~263年),字思远,工于书画,识念能力强,曾任羽林中郎将、尚书什射、行都护将军。景耀六年(公元263年),与其长子诸葛尚在绵阳阵亡,年仅37岁,其子诸葛尚还不足二十岁。后人感其兰世忠贞,故塑像共祭祀于一堂。
大拜殿匾额、楹联高悬低挂,琳琅满目,许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大拜殿的建筑风格与南阳知府衙门的建筑风格相同,同属中国古代官式建筑风格。从屋顶梁脊的走兽仙人、正吻、翘角就足见其官品、等级、地位。也就是说从大拜殿的屋顶装饰便可知是一品大员的庙宇,值得留意细看。
碑刻《前后出师表》在大拜殿北侧的碑廓上,由21块石碑组成的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最为珍贵。《出师表》是诸葛亮所写的奏章,前后两表畅述了诸葛亮要“复兴汉室”、“鞠躬尽瘁”的忠贞思想,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字字中间有涕零”的千古名篇。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碑上1300余字铁画银钩,潇洒流畅,翰逸神飞,奔放淋漓。如此丞相撰文,名将手书实属绝配。驻足观摩碑刻,既能见武侯的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的翰墨神工,可谓难得。
诸葛草庐在翠柏丛中的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原为砖木结构,茅草覆顶,内有八阵图,回廊相衔,古朴简陋,现以水泥仿草覆顶,与记载和想象的草庐相距甚远。
宁远楼又名清风楼。相传是诸葛亮隐居躬耕时的书斋旧址,是武侯祠的最高建筑。楼面阔五间,宽17.6米,进深四间12.2米,高约10.5米。下有回廊,门额是清朝南阳知府张传金所题的“万古云霄”的匾额(“万古云霄”源自杜甫的Ⅸ咏怀古迹》诗:“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楼上有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神态潇洒,安然自若。可从两侧阁楼登高远眺,清风拂面,一览四方胜景。
楼顶的正脊中间有一驮塔镇宅麒麟,麒麟座上有“宁远楼”字匾。此为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所建。麒麟背上的是铜塔,除装饰外还起到避雷针的作用,足见其建筑设计之巧妙。
卧龙道院在武侯祠南面的卧龙道院为旧时道人居住之所。道院是二进四合院,翠竹、枇杷、玉兰点缀其间,映衬着院内十余尊隋朝以来的宗教造像。如今道院已成为南阳市博物馆的陈列展室。道院之后为后花园,传说诸葛亮闲时在此莳花置卉,采桑种茶;如今游人亦可在此扶春赏卉、品茗憩息。
卧龙岗风景卧龙岗风景区不但包含武侯祠、卧龙道院,还有卧龙潭、卧龙书院、三顾堂、“澹宁读书台”等景点。
“澹宁读书台”澹宁二字取自诸葛亮之《戒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传说诸葛亮经常在此读书,“旨寻六家业窥五际,内学七玮旁通三微。”书台确实环境优雅,能给人以澹泊宁静之感。“书台夕照”也是卧龙岗胜景之一。
卧龙潭位于武侯祠的东南面,水面开阔,碧波荡漾,古树、垂柳倒映其中,如诗如画。潭中横陈一小岛,有七曲桥、玉带桥将其与堤岸相连,似有深邃不尽之意。潭边有一口清甜水井,称“诸葛井”,传说为诸葛亮隐居卧龙岗时所用之井。清朝朱磷之《诸葛井》诗云:“卧龙岗下井渊渊,饮水常思诸葛贤。”井上建有六角攒尖的小亭,形制典雅,造型挺拔。此处也为卧龙岗胜景之一。
卧龙碑林武侯祠保存着自汉代以来的碑刻四百余通,除有名的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外,还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碑,以及戴明说的《宛南八咏》碑、于右任的《新唐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等。碑上的雕刻生动、颇具韵味。如大拜殿前的碑刻上雕有双龙戏珠图。然双龙所戏之珠并非常见的珍珠或火珠,而是蜘蛛。是取蜘蛛广结贤士之网、扩大结交之地的意思,寓意颇深。又如另一碑刻上的石雕,太上老君悠闲自得地骑在一展翅飞翔的仙鹤上,形神兼具,十分逍遥自在。在此不一一细举,有待你去欣赏、发现、品味如此众多的佳品。
酷驴提示
可以乘3、9路公共汽车到卧龙岗站下车,步行500米到景区。
卧龙岗景区较大,游览时间约要3小时以上景区内虽有品茶休息之处却没有供填肚充饥的饭馆。
每年的八月二十八日是孔明的忌日,院内会有些活动,此时也正是丹桂花开时节,花香随风飘荡,清香馥郁。
历史的陈述在南阳,人们更多的知道有个全国闻名、中央领导曾到访过的内9县衙,却少有人知道南阳市内有个知府衙门。这是与内乡县衙有同等规模与相同建筑年代的古建筑群。可惜知府衙门不及县衙门名声响亮。不过它每天仍陈述着衙门历史的沧桑。
南阳知府衙门位于南阳最繁华的人民路中段的一条僻静的小街上。
四周被低矮的平房所包围着。目前是中国保存比较完整的封建时代的郡府级官署衙门。
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有据可考的历史年代近730多年,跨越元、明、清、中华民国,期间经历了多次的修缮。现作为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整座建筑坐北向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约合60亩,呈轴线对称、庭院式布局。”在如此大的面积上存留有明清建筑140余间,大部分已十分残破。现可参观的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其余的如耳房、厢房、库房、吏宅等正在维修中,暂不开放参观,希望不久能重现其风采。
知府衙门建筑
照壁在知府衙门的正对面,有一宽约10米的照壁。壁上雕刻有一神话中的贪婪怪兽,此兽名“贪”(tan),形如麒麟。此兽极之贪婪,不但吞下大量的金银财宝,而且想要吃掉太阳,可谓贪得无厌。在古代从县衙到府衙,几乎所有大门前的照壁上都刻有此画,用意是要告诫当官的大老爷们不要贪赃枉法。如此的照壁在内乡县衙门前也能看到。
仪门进入大门,有一百米甬道,甬道尽头为仪门。仪门是取“有仪可象”之义,表示执政官的行为能为百姓作表率。仪门平时是不开的,知府官员们经常出入是走旁边的生门。只有在新官到任时,或迎接同级、上级官员,或有重大庆典礼仪活动时才从此门出入。有时审理重大案件须让百姓观审也会开启此门。进出仪门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整衣正冠,行礼、步行通过,礼数严格。
酷驴提示
到南阳知府衙门可乘3、6、11、23路公共汽车,在中心广场附近下车;中心广场正对面的民主街便是南阳知府衙门所在地。
大多数出租司机或路入都不太知道南阳知府衙门的具体地点,但肯定正确的是乘出租车或面的在中心广场下车,过马路对面,正对中心广场的民主街西段便是南阳知府衙门所在地。
屋脊装饰物南阳知府衙门最值得欣赏的是屋脊上的装饰物。有龙头、狮子、凤、天马、海马、押鱼等形态各异、含义特别的装饰件,由此也可见古代衙门其独特的建筑构造。中国古代官方的建筑,无论是宫殿、衙署,还是庙宇,在大型屋宇的外部梁脊上都有这样的装饰件。通过这些装饰件便可区分官府与民宅,绝对不会送礼走错门,拍马屁拍错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