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38594300000011

第11章 有所不为后有所为

“原文”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然后才能有所为。

孟子指出,作为一个管理者,要知道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去做,这里所说的并不是“不为”,而是先冷静分析,选择自己的目标,而后展翅高飞,有所作为。作为一个领导者,企业之首。是企业的决策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者要具备有所不为有所为的能力,带领企业向前发展。

人们都知道松下、日立、索尼,也都知道丰田、本田、佳能。却有少有人知道日本的西武集团。它20世纪70年代起,在第二代掌门人堤义明的领导下,实现飞跃,与新日本钢铁公司、三菱重工业集团并列为日本最大的企业集团。它总共拥有170多家大规模企业,员工逾10万人,经营的业务涉及铁路、运输、百货公司、地产、饮食业、高尔夫球、游乐职业棒球队、学校、研究所等100多个类别。

在日本,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西武集团的;在国外,西武集团的旗帜随处可见。这家世界性的超大型企业素有“西武军团”之称。

在世界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的全球最为富有的企业家排名中,堤义明在1987、1988年连续两年雄居第一位,被认为是在世界上刮起了“堤义明旋风”,其实,“堤义明旋风”是从“有所不为后有所为”开始。

堤义明1934年出生,是一个腼腆、温顺、不起眼儿的孩子,但从麻布学院考入早稻田大学之后,堤义明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富有主见,精力充沛,雄心勃勃。他和几位好友一起创办了早稻田大学观光学会,发动学生到西武企业去服务打工,表现出较强的企划能力和实践能力,被同学们推举为自己的领袖。

是什么使堤义明有如此大的改变。

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堤康次郎。堤康次郎不但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更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他知道自己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西武企业的第二代当家人。堤康次郎常常与堤义明到离家不远的公园去散步,灌输给儿子待人处世和经营企业的道理,决定培养堤义明为西武企业的继承人。

有一天,堤康次郎把堤义明叫到自己的房间,神情极其庄重地说:“千万记住,在我死后,一定要照我的办法做,只有做到有所不为后有所为,才能守住我留下的产业。要把目光放远下,明确自己目标,后有所为。

儿子遵守了父亲的训诫。1964年到1974年,堤义明静观事变,眼看着那些急于求成的企业家们在这段时间里纷纷落马。

堤义明接管家业的第二年,日本进入工业旺盛时代,工商企业蓬勃发展,土地投资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堤义明却决定退出地产界。

此消息在日本企业界相当于一个里氏12级大地震,震惊了全日本的业界人士。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日本连白痴都相信,炒房地产就等于自己印钞票。有人开始怀疑堤义明的能力是否可以应付一个大企业的经营要求。有人开始中伤堤义明,说他是没有半点头脑的草包。

他手下的八大要员,大部分都主张继续在土地方面扩大投资,以便谋求最大利益。但没想到堤义明完全否定土地投资的建议。

堤义明在最高决策会议上,面对年龄比他大、经验较他丰富的高层主管这样说:“我已经预测到,土地投资的好景期已经过了,供求要讲平衡,大家猛炒地皮的结果,把正常的供求状态搞坏,我看很快就会出现失衡的大问题。”

他的兄弟和手下8大高手,没有几个人同意他的决定。

堤义明才是总决策人,他当机立断:

“我们公司必须做出明智决定,如果全体一致同意,事情就不妙了,全体一致主张,时常有毛病。现在大家不同意我的想法,我知道我一个人对,你们全都没看出这行业的风雨已经快来,危险得很。我决定了,大家照我的话去做没错。”

堤义明外表沉静,他内心却活跃得很。堤义明很小心地搜集到了足够的情报,经过分析,才做出这个明确而又果断的决定。他预计土地的生意不可为,眼前的好景也就够维持几年的。土地的问题是供过于求,只有及时收手,才不至于在大灾难到来的时候烧得遍体鳞伤。

堤义明的看法果然没错,过后很长时间里,土地投资者在炒卖的旋涡里受尽折磨,很多地产投机者都陷入困境。

光守业,靠不为,是不能刮起“堤义明旋风”的。

10年甘于寂寞,到了1975年,堤义明在100多种事业中全面出击,酒店业、娱乐场、棒球队等等上的投资,捷报频传……

这里的不为,不是无为,而是静观以待后有所为,这里的不为,是在沉寂的表象下面,积聚爆发与突破的力量。

20世纪的最后几年,有多少企业被网络经济的浪潮卷了进去,结果发现被搅动的泡沫远比浪潮多,结果被泡沫呛得喘不过气来。

企业家应该是站在最热闹的岸边而不湿鞋的那一种,这才是管理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