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孟子学院-孟子的仁政思想
38594300000010

第10章 不为与不能

“原文”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面跳过北海,这是真的做不到,确实不能,而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枝丫说不做到,那是没有会相信的,这就是不能。

孟子把施行仁政比喻成为老年人折枝一类的事,认为是很容易,以此来说服梁惠王,希望他能推行仁政。这是梁惠王问孟子不为与不能之间的区别时,孟子给予了明确的答案,孟子这样说目的主要是把事情放低,希望管理者不要找借口来推托。

当然,作为管理者本身而言,其基本的素质之一就是不要找借口。遇事能够迎难而上,才能带领员工向前发展。如果遇事就找借口来推托,无论如何,也成不了大事。

一个惧怕挑战的管理者,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一旦他们心里排拒某个想法,他们就有不实现这个想法的理由。

那些喜欢发牢骚、抱怨的不幸的人曾经都有过梦想,却始终无法实现。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找借口的毛病。

杰克是一个长期在公司底层挣扎,直到现在还时刻面临失业危险的人。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他神清激昂言语气愤地抱怨老板不愿意给自己机会。

“那么你为什么不自己去争取呢?”朋友问他。

“我曾经也争取过,但是我不认为那是一种机会。”他依然义愤填膺。

“能告诉我那是什么吗?”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营业部,但是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年纪,怎么能经受如此折腾呢。”

“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一种折腾,而不是一种机会呢?”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公司本部有那么多职位,却让我去如此遥远的地方。我有心脏病,这一点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我们无法确认是否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位杰克先生有心脏病,如果有的话,真希望他肝火不要那么旺。但毫无疑问,他犯了一种最严重的职业病:推诿病。

与之截然相反的是体育界的成功者罗杰·布莱克。他的杰出并不在于他非凡的令人瞩目的竞技成绩——他曾经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400米银牌和世界锦标赛400米接力赛金牌。而更让人心生触动的是,所有的成绩都是在他患有心脏病的情况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亲密的朋友和医生等仅有的几个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没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带着心脏病从事这种大运动量的竞技项目,不仅很难有出色的发挥,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获得银牌后,他对自己依然不满意。如果他告诉人们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即使在运动生涯中半途而废,也会获得人们的理解的。但是罗杰却说:“我不想小题大做。即使我失败了,也不想将疾病当成自己的借口。”作为世界级的运动员,这种精神一直存在于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中。

善于找借口的人,总会失去各种机会。成功者不善于也不需要编制任何借口,因为他们能为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负责,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一般人都会说:“我不做这件事情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回应他说:“是的,如果你想给自己找借口的话。”

“不——这不是借口,而是理由。”他肯定会这样辩解。

一个人在面临挑战时,总会为自己未能实现某种目标找出无数个理由。正确的做法是,抛弃所有的借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态度,你选择哪一种呢?

那些实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的人,并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态。他们能积极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寻找借口。

想想看,你能费尽心思找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借口,难道连一件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吗?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总想着如何欺瞒的人,肯将一半的精力和创意用到正途上,他们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于寻找借口,那么试着将找借口的创造力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习惯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制造借口与托辞的专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为什么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事实上,把事情“太困难、太无头绪、太花时间”种种理由合理化,的确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得多。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想出千百个理由为事情未能按计划实施而辩解,那么,你最好还是自我反省一番。别再做那些无谓的解释了,动手做事吧!找借口已经浪费了你很多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