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全集
38680600000003

第3章 能屈能伸是做人的气度

做人要能高能低

做人要能屈能伸,能高能低,能上能下。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考验,经受得起命运的挫折和打击,步入健康积极的人生。

罗艾先生工作非常努力,人也很有才干。大家都知道他很想升为部长,同时也都认为他有当部长的能力。公司董事会也对他的成绩很认可,就真的提升他做了部长。这样,他工作更努力了。看他每天办公、开会,忙进忙出,兴奋中难掩骄傲的神色,大家都替他高兴,也祝他更上一层楼。

可是过了一年,公司人事变动,罗艾先生被调到别的部门当专员。得知消息的那天,他关上办公室的门,一整天都没有出来。

当了专员后,大概难忍失去舞台的落寞,他日渐消沉,后来变成了一个愤世嫉俗者,再也没有升过官……

事实上,在人生的舞台上,上台下台本来就很平常。如果你的条件适合当时的需要,当机缘一来,你就上台了。

如果你演得好演得妙,你可以在台上待久一点儿,如果唱走了音,唱走了调,老板不叫你下台,观众也会把你轰下台;或是你演的戏已不合潮流,或是老板要让新人上台,于是你就下台了。这种情形在政治界最为明显,当部长多风光,可是说下台就下台!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认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

所谓自在指的就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不能放宽心也不能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禁不住打击。你应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练习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或是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如果你看过电影、电视中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崇拜的情形,你就可以了解由主角变成配角的那种难堪。就像人的一生免不了上台下台一样,由主角变成配角也一样难以避免——下台没人看到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在台上演给别人看!

由主角变成配角也有好几种情形,第一种是去当别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种情形是与配角对调。尤其是第二种情况最令人难以释怀。但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生活,这是现实啊!

所以,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你要做的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那么怎么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地步就很悲哀了。

如果能扮演好配角,一样会获得掌声。如果你仍然有主角的架势,自然会有再度独挑大梁的一天!

总而言之,人生的际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起伏有时难免逃都逃不掉,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应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态。这是面对人生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而你的这种弹性,不但会为你的人生找到支点,也会为你寻得再放光芒的机会!

同时,你的这种机智做人的弹性也必将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因为没有人会欣赏一个自怨自艾又自暴自弃的人!

做人要学会隐忍

忍耐是做人做事的大智慧。一个能忍耐、善于忍耐的人可以为自己留有后路。忍耐显示着一种巨大的力量,是内心充实、无所畏惧的表现。忍是一种强者才具有的精神品质。忍不是低三下四、甘愿受他人摆布、忍气吞声、受人欺辱、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方式。

“忍”是很重要的一个字,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有不如意的事情存在。有些问题无法解决,有些问题无法很快解决,更有些问题不是靠自己能力所能解决的。所以只能忍!小不忍则乱大谋。不能忍的人虽可以暂时解除心里的压力,但终究自毁前程,会失去长远的利益。

三国时期的刘备历经艰难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属地,但是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抢了回去,关羽也惨遭杀害。刘备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之后,悲愤交加,发誓一定要为关羽报仇雪恨,并立即发兵攻打东吴。很显然,此时的刘备被仇恨冲昏了脑子。当赵云前来劝解的时候,刘备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这是切齿之痛,只有食其肉,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头的仇恨。”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最后,他意气用事的结果便是被火烧七百里大败而归。

在这一点上,刘备与曹操是没有办法相比较的。

当年曹操平定了黄巾军以后,势力迅速壮大,并且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于是他派人去接自己的父亲。

曹操的父亲带着一家老小四十余口途径徐州的时候,徐州的太守想借这个机会结交曹操,派人出城将曹家老少迎接入城,并大设宴席热情招待,走的时候还派兵丁亲自护送。结果护送曹家的人恰恰是黄巾军的余党,他们杀了曹家老小,抢劫了财物跑掉了。曹操得知后大怒:“此仇不共戴天,我要指挥大军,洗劫徐州。”正当曹操带领大军围攻徐州的时候,吕布率兵步步紧逼,此时曹操并没有被自己的复仇情绪所左右,及时撤回,这才化解了危机。

与刘备的情况比起来,曹操的遭遇更加悲惨,他失去了一家老少四十余人,而刘备只是死了一个义弟。曹操能将江山社稷放在个人的情感之上,而刘备却将仇恨的心情完全凌驾于大业之上,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忍耐有时候被认为是软弱的投降行为,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的话,忍耐确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聪明的人都会在适当的时候忍耐,因为人要生存下去,靠的是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意气用事。

正确的忍耐,不是将自己的人格变得渺小,让自我畏缩,而是将可靠的、独立的自我暂时隐藏起来,默默无声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忍耐柔中带刚,不以牺牲自己的独立人格为代价来换取暂时的安逸。

有时候忍耐是达到某种志向的手段,是为了达到某种大的谋略而暂时忍受的委屈,但是绝对不是为了忍耐而忍耐。如果将忍耐看做是唯一的目的的时候,这样的忍耐就是逆来顺受。失去抗争,失去原则,那么这样的忍耐就具有平庸和奴性的嫌疑,因为这样的忍耐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尊严,也就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如果你刚刚跳槽到一个薪水很高的单位,但不久就发现,老板是个脾气暴躁、为人粗鲁的人,下属稍有过失便大发雷霆,出言不逊,严重刺伤他人的自尊心。

有一天,这种祸事终于降临到你头上了。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很多人梦想找到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老板又好,薪水又高,但这样的美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的。

不少人肯付出很多代价,只为换取一个薪水很高的工作或职位。而你,既然在这方面处于很大的优势,其他方面有一些小的牺牲也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老板真是个脾气暴躁、为人粗鲁的人,这也给了你一个表现自己宽容、大度风范的好机会。

另外,就算他不分青红皂白,出言不逊是大错特错。但是,要是你把这当成鞭策自己上进的动力,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不出现任何闪失,难道他还能鸡蛋里面挑骨头不成?再说,忍受他大发雷霆的人又不止你一个,其他同事如何面对呢?这样在潜意识中可以为自己找来点儿心理平衡。

忍耐是一种学问,是一门处世的艺术。

对自己的长辈、上司和朋友,不要每一件事情都据理力争。对于自己老板的一些指示和命令,或许会因为理解上的误差而没有很好地实施,但是自己觉得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在这种情况下,长辈、上司或老板的批评和指责是很正常的。所以,不要急着辩解,觉得很委屈似的。

如果不能忍,绝对会给你的事业造成某种程度的损失。据以往的经验,不能忍的因祸得福的人不多,大部分人都不甚如意,总是到了中年,才会感叹地说:“那时年轻气盛啊!”

其中的关键倒也不在于这种不能忍的人命运不好,而是不能忍的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忍,不能忍气、忍苦、忍怨,他总是要发作、要逃避、要抗拒,所以常常形势还没好转,他就垮了。

当然对于很多的职员来说,碰到问题,不询问,盲目地去实施是一种弊病,和领导之间缺乏必要的默契。要服从领导,不要试图让领导去适应你,而是你要学着去适应领导。对于上司,他们发脾气也是很正常的。不要幻想着每一位领导都是和蔼可亲的。你需要忍受这种压力。

要学会绕道而行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着急赶着上班。由于这天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而且关系到他能否升职,所以绝对不能迟到,但是不巧的是刚好这天,他的闹钟却没有响,最糟糕的是还有20分钟会议便要开始了。情急之下,年轻人急忙跑到路边,准备坐出租车赶过去,只有这样才能来得及参加会议。

很快,年轻人拦到了一辆出租车,匆匆忙忙上车后,焦急地对司机说:“师傅,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时间非常紧急,拜托你走最短的路!”

司机转过头来问道:“是走最短的路,还是走最快的路?”

年轻人好奇地问:“最短的路难道不是最快的路吗?”

“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是最繁忙的时间,最短的路基本上都堵车。你要是赶时间的话便得绕道走,虽然多走一点儿路,却是最快的方法。”

听了司机的话,年轻人恍然大悟,选择走了最快的路。途中他看见不远处有一条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司机解释说那条正是最短的路。

司机所言不差,多走一点儿路果然畅通无阻,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年轻人赶上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还升职当了部门主任。

有的人也许会说,我是强者,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根本不需要绕道而行,在他们看来绕道而行是弱者采取的方法。

你真的能克服一切困难吗?真的能把所有棘手的问题处理得尽善尽美吗?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处理,你就到不了目的地,学会绕道而行,有时候会迅速而且轻松地到达目的地。无论你的能力强弱,选择绕道而行绝对是明智的举动。

即使你能克服眼前的困难,但如果克服困难所花费的时间、财力和人力远远超过绕道而行,你为什么不选择绕道而行呢?

马兵是某公司的职工。一天下午,他早早回到家,熬了一锅绿豆汤。等妻子回家后,喝着汤高兴地问:“这绿豆汤真香,哪里买的?”马兵说不是买的,是他乡下姑妈托人带来的。妻子高兴地说:“姑妈真会疼我们,知道天气这么热,特意拿绿豆给我们。”马兵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就是姑妈一手带大的,姑妈待我比待她亲儿子还亲呢!”妻子说:“她老人家这辈子受苦受累的,有机会咱一定要好好报答她。”过了几分钟,马兵说:“听带绿豆的那人说,姑妈的肠炎又犯了,哎,咋办呢?”妻子说:“那还用说啊,赶紧接过来看啊!没心没肺的,亏她那么辛苦地把你拉扯大,容易吗?”

马兵想接姑妈来城里看病,但是没有直接说,而是通过喝绿豆汤,然后把话题转移到姑妈身上,营造了内心深处对姑妈的愧疚,然后又借别人的口说姑妈有病了。紧接着,又通过一句明知故问,让妻子把自己想说的说了出来。

在日常的交往当中,一般来讲直言快语是坦诚的表现。但是,有的时候,有些事情直言快语就是办不好,学会绕道而行,多“兜几个圈子”把话题再转到正题上来,却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试想一下,如果马兵把想要接姑妈来城里治病的想法直接告诉妻子,说不定会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呢!

“绕道而行”是一门艺术,要成功地运用好,还要看实际情况的需要,那么什么情况适合“兜圈子”,而什么时候又不适合这样拐弯抹角呢?

1.为了顾及对方的面子,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的时候可以“兜圈子”。比如说恋人之间,婆媳之间等刚刚建立起来的关系,由于感情还不牢靠,所以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说轻了表达不出真实意思,说重了容易伤害彼此的情感,为以后的交往埋下隐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学会多绕道而行,多“兜几个圈子”,以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话语把想要说的话表达出来。

有一位刚刚结婚不久的小媳妇,一天,看到小姑子穿了一条非常漂亮的裙子,心想肯定是婆婆给买的。于是她找准时机,在婆婆和小姑子都在的时候,大声地向小姑子问道:“哎呀,裙子真漂亮,在哪里买的啊?有时间的话,我也要买一条。”这时候,婆婆坐不住了,说:“哪里,是在不远处的服装大厦里面随便买的,本来要给你也买一条的,怕你看不上,就没敢买,你要是喜欢,下午我转悠的时候给你也买一条。”如果这位小媳妇大声嚷嚷着要婆婆也给她买的话,想必婆婆会拒绝,甚至因此而严重影响了婆媳之间的关系。不但达不到要让婆婆为自己也买裙子的目的,而且还因此而得罪了婆婆。

2.出于礼节,有些话不方便直接说可以“兜圈子”。在私人交往中,比如关系较好的朋友和知己之间有话可以直接说,可是在一些公共场合,以及和一些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说话就要合适、贴切。为此,遇到这种情况要善于打比方。如果一位朋友晚上在你家聊了很久了,可是还没有要走的意思,那你就适时地讲一个相关的故事给他听,把故事中主人的不满和期望讲明白,这样,既让对方从故事中明白了你的意思,又因为是故事,不会伤害现实中的人的情感。

3.有些时候,某个意思直接挑明的话,一时半会儿让对方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想说的先隐藏起来,而从身边的事物和结论中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夹杂在中间,间接地把信息传达给对方,而且有必要的话,再加上一句明知故问的话,通过对方的嘴说出你想要说的话,就如同前面提及到的马兵的事例一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学会自我调节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当你在事业上或生活中遇到不顺的时候,往往人的内心是比较脆弱的。比如家人生病、亲友死亡或者婚姻不和睦等等,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都会使我们心力交瘁,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这个时候,是很容易对他人产生一些不合乎逻辑的期待的。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把我们见到的每个人都当成是我们自己的朋友,向他们倾诉我们的不幸,并渴望获得安慰与同情。但是不论问题多严重,最好不要找同事倾诉,更不要四处找人哭诉。如果一定要发泄,也一定要找办公室以外的朋友,不然的话很可能给同事和你身边的人造成你“有病”的形象。

有些烦恼,有些失意或是希望别人安慰的问题,你应该把这些话说给心理学医生或是值得你信赖的家人或朋友听,千万不要逢人就开始倾倒自己心中的垃圾,这样不仅无法激起对方的共鸣,而且还会徒增对方的反感。

李某,虽然身为男性却个性柔弱,思想也很悲观,当他有心事时必定马上找人诉苦。他在大学时代曾经有过一段罗曼史,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而结束,这件事一直放在他心底,从那之后每当他与人聊天时,他就会哀怨地向对方描述自己的心酸。

有一次,李某参加同事的生日晚会,同事介绍一位朋友与他认识。晚会结束之后,同事的朋友抱怨:“和你那个李同事谈话真累!他一直在说大学时代如何认识某人、如何伤心地分手……我一句话也插不上,只好假装十分同情,耐心地等他说完。”

另外,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

“今天做什么都不顺利!”

“那真是令人讨厌的家伙。”

“我没有才能。”

“我是个做什么都不行的废物。”

每个人都会有失意的时候,包括事业上的失意、感情上的失意、家庭上的失意。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让人舒心的事很少,即使有舒心的事,人们也很容易忘记,萦绕于心头的大多是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事。失意本就是一种痛苦,搁在心里不找人倾吐更痛苦。据说,把失意的事闷在心里还会造成心理疾病,所以找人倾吐也是好的。向别人吐苦水的时候的确会感到轻松些,缓解了压力。但是这只不过是把淤积在自己心中的话吐露给别人听,获得短暂的满足而已!

吐露失意的事,不管是主动吐露还是被动吐露,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吐露失意的事无意中表现出了自己无能、软弱的形象。虽然每个人都会有失意的事,但如果你在吐露失意的事时,别人正得意,那么别人会认为你是个无能或能力不足的人,要不然怎么会失意呢?嘴巴上虽然不会说出来,但心里多少会这样想,而且失意的事一讲,有时会因情绪失控而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别人的尴尬,这才是最糟糕的事。如果你的失意情绪引来别人的安慰,固然能得到一时的温暖,但你却因此而变成一个无助的孩子,别人的评语是:“唉,可怜!”

其次,吐露失意的事,别人对你的印象分会打折。很多人凭印象来给别人打分。一般来说,自信、坚定的人,他所获得的印象分会比较高,如果他还是个事业有成的人,那么更会获得尊敬,这是人性,没什么道理好说。如果你的失意事让别人知道了,他们下意识地会在分数上打折扣,本来80分,一下子就不及格了,而他们对你的态度也会很自然地转变,由尊敬、热情而变得不屑、冷淡。

另外,吐露失意的事会造成不良印象。你的失意事如果说了太多次,或是经由听者的传播,让你的朋友都知道了,那么别人会为你贴上一个标签:失败者!当别人谈到你时,便会想到这些事。

还有,吐露失意的事时难免会说某人的坏话。说别人的坏话和抱怨的情况是同样的,也许当下心里感觉畅快了,但你的听众可能会无法忍受,而产生这样的想法“不知道这人在私下里怎样讲我的?”因而失去对方的信任,甚至对你感到嫌恶。

无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每个人的视角也完全是被自己的思维框架左右的,所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注意力,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不是每个人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你对他们倾诉一些你自己觉得感人的事情,其实并不会博得他们的同情,甚至会觉得你小题大做,没能力处理好一些简单事情。

每个人都会有不少烦心的事儿,大家可能都在“夹缝”中挣扎,何必总拿自己的不开心强加到人家头上呢?除非需要帮助,否则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要拉着人家陪你一道悲伤,此时你应该想到:还是自我调节为好。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生就如同一条曲线,起点和终点是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却存在着无数个选择的机会。你是任凭别人的摆布,还是驾驭自己的命运呢?虽然选择的权利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但是不少的人生活如同秋风卷起的树叶,漫无目的地飘荡,最后停留在一个地方,干枯和腐烂掉。这也许就是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无为的原因。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是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

苏格拉底带着几个学生来到了一片果树林边上,这个时候,刚好是苹果成熟的季节。诱人的苹果沉甸甸地挂在树枝上。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每个人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个人摘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但是不许走回头路,也不能摘第二次。”

随后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认真地进行了选择。

等他们到了果林的另外一端的时候,苏格拉底已经等在那里了。

苏格拉底笑着问道:“现在你们告诉我,你们是否选择到自己喜欢的苹果了呢?”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

苏格拉底继续问道:“怎么了,难道你们对自己选择的东西不满意吗?”

一个学生说:“当我走进果园的时候,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是我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林子尽头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第一次看到的那个苹果是最大最好的。”

另外一个学生接着说:“我走进果园之后,就摘下了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可是越往前走,越后悔,因为果园里比我摘下的这个苹果更大更好的多得是。”

这时候,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老师,您就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

苏格拉底摇了摇头,说:“人生就是如此,没有第二次选择。”

所以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个人无论对生活,对爱情婚姻以及对友谊、对职业、工作和事业,都有自己的想法。当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始作决策的时候,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种选择。

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十字路口,面对前途的一片茫然,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必须作出选择,这个选择对你的一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你选择对了,那么你会很好地驾驭自己的生活,实现自身的价值,圆了自己的梦想。如果你选择错了,那么你会一生碌碌无为,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而悔恨遗憾。

一群野牛在迁徙途中,突然遭到几只凶残的猎豹的追击,顿时牛群像炸开了的马蜂窝,野牛惊恐地四处奔逃。在这期间,一只只野牛被扑倒,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结果成了猎豹的美餐。

这时候,不远处的一只弱小的野牛眼看就要被猎豹扑倒,就在这一瞬间,小牛突然转身,努力将全身的重心向后移,四蹄像四条铁杆,直直地斜撑在地上,随即身体周围腾起了一股浓浓的尘土。

急停下来的小牛,不但没有被猎豹吓倒,反而转过身来,低下头,用坚硬的牛角,向冲过来的猎豹迎了上去。猎豹不可一世,根本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还没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被小牛的牛角尖抵住了身体,扎进了肚子,被高高地抛向空中。

野牛们还在拼命地奔跑,追赶的猎豹纷纷顿足,继而扭头逃窜。

生活中的苦难多于幸福,人生中的磨难多于享乐,这是常态。面临失败和挫折以及命运的打击之后,不应该泄气认输,而应该在失败中磨砺得更加坚韧,更加坚强。当你战胜了自己,重新站起来的时候,那些艰难和困苦显得就不那么可怕了。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三个朋友舍不得分开。大雁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该多好呀,我们就可以经常在一起了。”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和两个朋友一起飞上了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

这时有人问:“是谁这么聪明?”

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想出来的。”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了下来。

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能太看低自己,也不能把自己太当回事。可惜的是,很多人像那只青蛙一样,不愿意让别人说自己不行,总希望自己高人一等,却落了个凄惨无比的结局。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不如对方高明,这是每个人都有的虚荣心。不错,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有的人为了一点儿虚荣心,不惜撩起袖子拼老命。如果你满足了他的虚荣心,让他觉得有面子,这样就是对他最好的赞美。想必他一定会对你心存好感,并回报于你。

有一位法国哲学家曾经说:“如果你表现得比别人优越,那么你就等着仇人的到来吧。”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优越了之后,他们会有一种自卑感,这样就会造成忌妒。

森林中有一只非常好胜的老虎,不管走到哪里总要和别人争个高低。这天,它又晃悠悠地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棵大树旁边。树枝上有一只小鸟在不停地跳来跳去,愉快地放声歌唱,老虎抬头对小鸟说:“你这个丑陋的家伙,我吹口气就可以把你吹走,你还在那里高兴什么啊?”

小鸟听了非常气愤,说道:“你凭什么嘲笑我啊,你以为你很了不起吗?”

老虎瞪起眼珠子,说道:“我的本事就是比你高,怎么,想要较量一下吗?”

小鸟也不甘示弱,说道:“好,那咱们就来比上树。”

老虎叫道:“比就比,我就不相信‘森林之王’还会输给一只丑陋的鸟。”

小鸟一下子就飞上了树枝,还飞过了树梢,而老虎朝着大树猛地一跳,尽管它紧紧地抱着大树,可是最终还是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摔得老虎两眼直冒金星。老虎不甘心就这么认输,爬起来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又一次跳起来抱住了树干,结果摔得比上一次更重了。小鸟在树枝上叫道:“你不是很厉害吗?怎么连树也不会上啊?”

老虎挣扎着爬起来,什么也没有说,一瘸一拐地低着头走了。

很快老虎来到了一块田间,它看到一只鼹鼠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老虎大笑道:“这是什么东西啊,怎么连腿都没有啊?”

鼹鼠生气地说:“我们是鼹鼠,你连我们都不认识,亏你还是‘森林之王’呢?”

老虎大声说:“你们如此渺小,我‘森林之王’凭什么就得知道你们啊?”

鼹鼠说:“你是‘森林之王’就了不起了?跑起来还没有我快呢,骄傲什么啊!”

老虎一听火冒三丈,一下子把鼹鼠按在爪下,说道:“什么,我没有你跑得快?那我们就比比,看谁跑得快!”

鼹鼠被按得动弹不得,说道:“好啊,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能迅速穿过人群跑到大路的对面去。”

老虎向人群跑了过去,人们纷纷拿起棍子,用棍子使劲儿地抽打,老虎被打得遍体鳞伤,而鼹鼠迅速地从人群的空隙中间跑了过去,一点儿也没有受伤。

鼹鼠笑着说:“怎么样,我这没腿的小东西胜过了‘森林之王’啊!”老虎羞愧地离开了。

走着走着,老虎来到了一片烂泥塘边,疲惫地躺在一边休息,看到泥塘里的螺蛳,笑着说道:“没想到世界上还有如此丑陋的东西。”

螺蛳听了非常不高兴,说道:“我们不是东西,是这烂泥塘里的主人——螺蛳!”

老虎摇了摇尾巴,说道:“哎呦呦,还主人呢,你们一辈子也只能在这烂泥塘里虚度了。像我,呵呵,整个森林都是我的,我才是整个森林的主人呢!”

听了老虎的话,螺蛳说道:“你也就那点儿能耐,还讥笑我们呢!”

老虎一下子瞪圆了眼睛,挑衅地说:“怎么,不服气?不服气咱就较量较量。”

螺蛳听了也大声说道:“好,那咱们就比一比穿过这烂泥塘,看谁的速度快。”

老虎听了二话没说,抢先跳进了烂泥塘里,它爪子刚一接触烂泥就被紧紧地吸住了,于是老虎拼命地挣扎,越挣扎越往下沉,而螺蛳则稳稳地在烂泥塘里游来游去,没过一会儿,这只老虎就被烂泥塘完全吞噬了,最后,在它沉没的地方只冒出几个泡泡。

在与别人的交往当中,如果你确实比别人高明,别人是会看得到的,但是你没有必要试图证明你的高明。比如,有人说错了一句话,或者做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这时候如果你告诉他错了,无意之中是将自己摆在了老师的位置上,将对方摆在了学生的位置上。除非你真的是他的老师,否则必定会将对方惹怒。就算你是他的老师,对方也会心存记恨,因为你没有给他留面子。

无论是在言语上还是在行为方面暴露出自己的优越心理,都是令人反感的。所以说,不把自己太当回事,是一种力量的曲径展示,是一种爆发前的积蓄和磨砺。坦诚而平淡地看待自己,没有人会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无能,反倒是你可能在匍匐前进中出其不意地接近目标。所以,聪明的人会尽量保持甘居人下的谦逊姿态。

让我们记住诗人鲁藜的那句话:“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不要走入零和博弈

有一句名言说道:“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更高。”如果你不想上树去摘苹果,但是你帮助了孩子爬上树,你也会吃到孩子摘下来的苹果。而且你越是帮助别人,你所能品尝到的果实就越多。

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享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份额就越少,如果斤斤计较,就会去争抢食物。但是如果联手制作蛋糕,使蛋糕不断地变大,那么就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大小而备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还在不断地做大,眼前少一块,可以随时随地弥补回来。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夜里,一个卖馒头的和一个卖棉衣的同时被困在一个破庙里。卖馒头的非常冷,卖棉衣的非常饿,但是他们都没有向对方开口。暴风雪越来越大,卖馒头的冷得受不了,他对自己说:“再吃一个馒头。”卖棉衣的饿得受不了,也对自己说:“再穿上一件棉衣。”

就这样,卖馒头的一个劲儿地吃馒头,卖棉衣的不停地往身上加棉衣。谁也不愿意向对方求助,三天后,卖棉衣的和卖馒头的都冻死在破庙里了。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受到鼓舞,即便是“士为知己者死”,也会感到十分快乐。反之,如果受到讽刺,就会产生一股极大的反感,感情激动之余宁可选择同归于尽,也不会让别人占到丝毫的便宜。所以,不要轻易把交涉看成是战场,交涉的目的只是为了通过沟通,达到观点的一致或相近,而不在于利害得失的争辩。

人是要相互合作的,只要你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作好准备,只要你能包容别人,你就有可能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实现仅凭自己的力量无法实现的理想。

有一天,一位教士找到了上帝,他不满地对上帝说:“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心胸如此狭隘,宁愿自己受到损失,也不愿意去帮助别人?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只看重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斤斤计较,只要别人比自己多一点儿好处就耿耿于怀呢?”上帝听了后,说:“这个我也说不明白,还是带你去天堂和地狱看看吧!”

教士跟着上帝来到了地狱。他看到在地狱摆着一口大锅,锅里盛满了美味佳肴,但是坐在大锅旁边的人却愁眉苦脸,饿得面黄肌瘦。教士非常惊讶,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坐在一锅美味佳肴的边上,却饿得面黄肌瘦。后来他才发现,那些人手里握着一根长柄的勺子,根本没有办法将食物送到嘴里,大家只能挨饿。

之后,教士跟着上帝来到了天堂。天堂和地狱的情况基本上一模一样,只是在天堂中央的大锅旁边坐满了人,他们个个红光满面、精神焕发。教士有些不解,他问道:“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天堂里的人这么快乐,地狱里的人那么痛苦呢?”上帝笑呵呵地说:“当然有区别了,天堂里的人用勺子盛食物,不是想着自己食用,而是想着喂给别人吃。而在地狱里,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所以他们只能挨饿。同样的事情,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和心态,就很容易解决了。”

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可能成就事业,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我们只有懂得个人是有一定局限的,自我封闭有一定的危害,合作非常重要,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加自身的力量,我们才能更好地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到了晚秋,我们都会看到一队队大雁排成“人”字形长途迁徙。大雁在迁徙的时候,“人”字型的队形基本是不变的,但是头雁是经常替换的。领头的大雁对整个雁群的飞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头雁在领路,它的身体和展开的羽翼在冲破阻力的时候,能让它左右两边形成真空,其他的大雁在它的左右飞行的时候,就相当于乘坐一辆已经开动的列车,自己不必费太大的力气克服阻力就可以轻松地飞行了。这样,成群的大雁以“人”字形飞行,就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要省力。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就要顾及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想成为绝对的掌控者,一味地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不顾别人的感受,这样就会让对方感觉受到了欺负,对方的态度必然变得异常激烈。成功更多取决于双方的了解和协调,取决于合作而不是对抗。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不会拥有人类最优秀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随着人们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那种一人独撑天下的局面多少显得有些不切合实际。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趣。若至烂漫酩酊,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意思是指赏花的最佳时刻是含苞待放之时,喝酒则是在半醉时的感觉最佳。凡事只达七八分处才有佳趣产生。正如酒止微醺,花看半开,则瞻前大有希望,顾后也没断绝生机。

人生在世,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太强烈,就会造成痛苦和不幸。因此,人应该尽力克制自己过高的欲望,培养清心寡欲、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

如果你拥有万贯家财,但是同时有一颗不满足的心,那么你永远是个“乞丐”;如果你身无分文,但是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你就是富足的人。

《菜根谭》中有许多关于“中庸之道”的金玉良言,如:“人生太闲,则别念穷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同理,在追求快乐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乐极生悲”这句话,适可而止才能掌握真正的快乐。

贪婪是一切祸患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世,都必须谨记。一个人被“贪”字困扰就会眼花、心乱、嘴馋、魂不守舍,最终失去理智,走向毁灭。这就是贪婪者的最终结局。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的物欲实在是太旺盛了,他说:“十岁的时候贪恋点心,二十岁的时候贪恋恋人,三十岁的时候贪恋快乐,四十岁的时候被‘野心’俘虏,五十岁的时候被贪婪俘获,那么人到什么时候才能追求睿智呢?”

人只要有一点点的贪念,就会变得软弱,变得昏聩,变得狠毒,变得污浊,败坏了一生的品行。生命如同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

高位显贵、权倾一方的风云人物一时没把持住,便湿了鞋,失了足。商纣王贪恋美色而失掉江山,三国时期的杨仪为了要官而被免职后自杀,刘青山和张子善从高官到死囚,更是将“贪”诠释到了极限。

有一个年轻人非常懒惰,但是却常常想着怎么发财。他常常对自己说:“我正想发财啊,老天爷帮帮我吧,快让我发财吧,如果我发财的话,我一定要做一个慷慨的好人……”有一次,他在幻想的时候,奇迹真的发生了。一个天使飞到了他的前面。

天使对他说:“我有魔力,会施展魔法,只要你按照我说的去做,一定能发大财的。”

年轻人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激动地说:“好啊,你说吧,我怎么做才能发大财?”

随后天使拿出了一个有魔力的袋子,对年轻人说:“这个袋子里有许多金币,你永远都取不完。但是你要注意了,如果你所拥有的财富足够多的时候,记得一定要把钱袋子及时扔掉。”说完后,天使瞬间消失了。

于是年轻人开始从钱袋子里往外拿钱,很快,他的屋子里堆满了金币,他觉得这些钱足够他这辈子花了。但是,他想到了天使告诉他的话:“在花钱之前一定要扔掉袋子。”他舍不得扔掉袋子,因为他觉得他还可以拥有更多的钱。

就这样,年轻人不吃不喝,拼命地往外面拿钱,金币垒满了整座屋子,但是年轻人就是不肯扔掉钱袋子。最后,屋里的金币轰隆一声倒下,把年轻人埋在了下面。

年轻人因为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贪欲而导致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人有欲望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欲望一定要有限度。如果不能将欲望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那么就会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引火自焚。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应该有一颗知足的心,在追逐名利、追逐金钱、追逐权力的路上一定要有一个度,要适可而止。

放下身架,才能提高身价

对于一些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作出一番事业来,并非要从事“高人一等”的职业。纵观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的经历,他们都是从那些不起眼,甚至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入手,在这些被人瞧不起的行业里不断地打拼,积累了经验,增长了阅历,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

有一个名牌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上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大家对他的期望值也非常高,一致认为他必定能作出一番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他也没辜负大家对他的期望,实实在在地作出了一番成就。

但是他的成就,不是在政府机关或大公司里,而是在卖蚵仔面线上。

大学毕业后,他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恰巧这个时候,他得知老家附近的一个夜市上有一个摊位要转让,于是他借钱把这个摊位买了下来。因为他对餐饮业很有兴趣,于是便自己当起了老板,卖起了蚵仔面线来。

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在市场里卖蚵仔面线。这在当时招来很多不以为然的眼光,但因此也为他招揽了不少的生意。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对自己的高学历有丝毫的怀疑。

“身架”是一种“自我认同”,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限制”,而自我认同越强的人,自我限制也越厉害。也就是说,“因为我是这种人,所以我不能去做那种事。”大学生不愿意和民工同桌吃饭,博士不愿意当基层业务员,高级主管降为下级职员觉得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知识分子无法接受体力劳动……他们认为,如果那样做,就有损他们的身份。

事实上,这种“身架”只会让人的路越走越窄,当然,并不是说有了“身架”的人就不能有美满的人生。可是如果放不下身架,那么就会让自己无路可走。

你如果想在社会上走出一条路来,那么就要放下身架,放下你的学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丢掉你的那种优越感,让自己回归到“普通人”中。同时,也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做你认为对的事,走你认为值得走的路。

有一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很多年轻的医生都慕名前来求教,资深医生选中了一个年轻的医生做助手。

资深医生开了一家诊所,每天前来看病的患者非常多。资深医生与年轻医生通力的合作,诊所声名远播。为了节省患者的时间,同时减轻门诊的压力,师徒俩决定分开看诊。患者中病情比较轻的,由年轻医生负责诊治;病情比较严重的,由资深医生来处理。但是这样分开诊治以后,资深医生发现,指名挂号给年轻医生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刚开始的时候,资深医生并没有在意,他觉得症状轻微的病都治好了,重症患者就会减少很多,这样一来,自己就会轻松很多。

有一天,资深医生意外地发现,很多病情很严重的患者也指名要年轻医生看。这让资深医生大为不解,难道年轻医生的医术比自己还高明?不可能的,如果是那样,年轻医生就不会跟着自己学医了。

好在师徒二人彼此信赖,并没有因此而结下什么心结,收入的分配也按事先双方约定的标执行。可是资深医生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医术比起年轻医生更加高明,而找年轻医生的病人却越来越多。

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资深医生向一位学者朋友求助。学者来到徒弟的诊所深入观察。在挂号的地方,挂号的小姐并没有暗示病人要挂谁的号。但是很多的重症患者都从资深医生那里转到了年轻医生那里。

在年轻医生的门诊外面,挂号的人非常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比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内聊天,彼此交流看病的经验,这样无形之中增强了一些患者的信心。最主要的是,年轻医生的看病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看病的时候问得非常仔细,慢慢地研究推敲,和病人的交流比较多,而且经常鼓励他们。类似的心理暗示,让他开出的药方有加倍的效果。

资深医生这边的情况恰恰相反。他经验丰富,看诊的速度非常快,经常不需要患者开口,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他的经验再加上非常的专业,让他的表情非常冷酷,对病人缺乏同情心。明明很认真、很专业的看诊,但是却给患者“漫不经心”的感觉。

许多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经常把自己的一堆头衔、底牌亮出来,到处夸耀自己,结果不是让别人反感难以与自己合作,就是因很高的期望值而让人失望,稍有失误就翻不了身。倒不如放下身架,低姿态走入社会,反而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能放下身架的人,他的思考富有高度的弹性,不会有刻板的观念,而且能吸收各种资讯,这是他的本钱。放下了身架能比别人抓到更多的机会。

所以,即便你的水平再高,即便你的能力再强,即便你的头衔再多,即便你的人际关系再广,只有放下你的身架,才可能真正提高你的身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