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39091600000006

第6章 情绪篇(1)

随着“情商”概念的提出。情绪在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自觉调控情绪,使之乐观愉快,从而逐步培养情绪的深刻性、坚定性和丰富性,以积极、坚定和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其他事物。

宣泄不良情绪

生活中我们时刻会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如果把它们压抑在心里,独自承受,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正如杯子里的水,装得太满了,总会溢出来。我们的心理如果负载了过多的不良情绪,如:悲伤,焦虑,愤怒等,就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古人云:“忍泣者易哀,忍忧者易伤。”因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学会宣泄不良的情绪。

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各个企业单位里,都设有“精神健康室”,人们把它称为“出气室”。当牢骚满腹的职工走进这里的时候,迎面便是一排各种各样的哈哈镜。他看见哈哈镜中的自己自然是哈哈大笑,怨气就在笑声中消解了。走过哈哈镜,在他面前又出现几个象征着经理、老板的橡皮塑像,旁边放着打人的棍子。如果他还未解气的话,就可以拿起棍子,将橡皮人打个痛快……然后,他走进健康室的最后一个部分恳谈室。接见他的是一位笑容满面的高级主管,该主管会热情地问他有什么困难和不满,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如果这个职工能提出合理的意见,还将得到奖励。松下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员工的情绪得到了宣泄,还能不断地根据员工的意见反馈改进公司的运作。

如果带着一种情绪上班,毫无疑问将影响到人际关系、工作进程等,所以情绪必须得到宣泄。解铃还需系铃人,人的情绪倾向,总是有一定对象。若是在引起情绪的对象上宣泄情绪,人往往可以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重拾信心和活力,工作更加积极努力。“出气室”的做法值得借鉴。这里就介绍国内的一个例子:

人民网×月×日讯福州八中特地从外地购进的专门供学生捶打进行“心理泄洪”的橡皮人,不到一年就被捶得“稀巴烂”。

据介绍,该橡皮人是充气型的,特别结实.原以为会用上三五年。但如今,该橡皮人已“伤痕累累”,瘫软地堆在墙角。该校考虑买个新的更结实的来代替。

据悉,这个“心理泄洪”曾是该校去年从上海考察后引进的。当时他们为此专门引进人才,开辟专门楼层,并于年底设立了心理教育研究室,包括心理热线、咨询室、放松室、心理教室等。

我们的发泄应以不伤害社会和他人为前提,这也是松下公司和上述的福建八中为何要选取橡皮人作为发泄对象的原因。假如真有人让我们生气和愤怒的话,当然不能将他狠揍一顿求出气;也不能回到家里迁怒于家人,这样只会给自己增添很多烦恼。我们已经具有了理性思考的能力,能协调自己的情绪,对自己情绪宣泄也应该坚持一定的原则。在找不到“发泄对象”时,不妨采用以下方法:

1.痛哭。产生极大的伤悲、委屈时,经常会有人劝你“想哭就哭出来吧,别憋在心里。”尤其是男生,不要抱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信念,必要时,也应该“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痛苦过后,因情绪紧张带来的感觉、记忆、过程会自行消失,这样可以比较容易感知外界事物,恢复有关记忆,冷静思考,寻找挫折原因和解决办法。

2.倾诉。很烦很闷的时候,找知心的朋友聊天是最简单的宣泄方法,假如没有这样的倾诉对象,可以从网络世界中寻找一个虚拟的。当你把心中的苦水一股脑儿全部倒出来时,就如同阴云散尽,晴空万里一样,觉得轻松舒畅。

3.转移注意力。你可以不必老惦记着让你不高兴的事,试着干点儿别的轻松无压力的事。如,和同学出去玩玩;去做运动等。等你做完这些事,回过头来再看你为之烦恼的事情,也许就会轻松许多。

4.升华。说的通俗一些就是:“化悲愤为力量”之类。这需要有极大勇气与毅力,并不容易做到。“文王拘而说《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另外,找一个空旷的地方放声高歌也是方法之一。

总之,我们因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紧张因素而造成的精神压抑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调节方法以及时宣泄,不让不快情绪积累,以保持身心健康。

找几个同学讨论一下最近一周的心情及其原因。

分析相同的原因为什么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反应。

讲一讲大家通常用什么方法发泄自己的情绪。

管住自己

管不住自己是中学生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他们的意志品质还不够成熟所致。

我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了,知道上课在下面讲小话、开小差是不对的,可我就是忍不住想和周围同学说话,尤其是当老师背过身往黑板上写字时;回到家中,爸爸妈妈让我独自在房里写作业、看书,可我看一会儿就想找借口从房间里出来,看看电视,吃点零食,摸摸这,摸摸那的,爸爸一说我,又立即跑进房间;一会儿,楼下的伙伴来叫我出去打球,我又按捺不住了,趁着爸妈不注意,“噌噌”地就下楼去了。爸妈都不知说过我多少回了,我自己也反省过,怎么这么大的人了,还管不住自己呢?

中学生心理不成熟,易冲动,不会控制自己,这是比较自然的。但我们应把它视为一个缺陷,加以改之。

人的自我控制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原始冲动型:这种与动物区别不大,完全是肆无忌惮的。

2.顾忌冲动型:上面所举的中学生就是这种类型,家长一干预,还能收敛;稍松懈,就放纵自己了。

3.被动控制型:在有外部监督和班级纪律下,能约束自己。

4.自主控制型:这一类比较自觉。例如,能坚持把作业做完再出去玩。这也是一种有意识地控制。

5.无意识控制:这是在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何提高自我控制,向着比较理想的自我控制状态发展呢?

1.提高认识,增强行动的目的性。在学习方面,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才能监督自己。

2.为自己创造外部监督条件。如墙上或桌上的座右铭,家长的监督等。

这些行动应该持之以恒,才能逐渐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假如你平时也有这个毛病,请和同学、父母订个制度,让他们监督你的自制行为。

小测验:

你有自制能力吗?

(1)当你站立时.为了舒服,你总是爱把胳膊放在椅背上吗?

(2)你有咬手指或手指甲的习惯吗?

(3)当你与别人交谈或倾听别人讲话时,你总是不停地用手指击打桌面吗?

(4)当你站立时,你喜欢双臂抱肩吗?

(5)开会时,你总是不断改变姿势,以求坐得更舒服些吗?

(6)当你谈话时:

A.你总是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B.你感到有点紧张。

C.你总是把手放在衣兜里。

(7)出席晚宴时,你总是把眼睛盯在一盘或附近的几样莱上,是吗?

(8)看到别人把大拇指藏在手心,拳头握紧时,你害怕吗?

如何走出考试失败的阴影?

考试成绩是作为考察学习好坏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考试完毕,总有学生充满忧虑,闷闷不乐,担心考砸了;或者分数出来后,考得不好的同学有的变得萎靡不振。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

在纽约市的一所中学任教的保罗博士,曾给他的学生上过一堂难忘的课。当时这个班级的多数学生在试卷交上以后,变得沮丧,颓废。一天,保罗博士在实验室讲课,他先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上,然后沉默不语。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与所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保罗博士。保罗博士突然站起来,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中,同时大喊了一句:“何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然后他把所有的同学叫到水槽前,仔细看那破碎的瓶子和淌着的牛奶。博士一字一句地说:“你们仔细看看,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消失了,无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已经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保罗博士的表演,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从未有过的知识,许多年后,这些学生仍对这一课留有极为深刻的印象。

摘自《中学生心态调节》

保罗博士的生动演示告诉我们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不要老停留在过去,而且,重要的是要去预防不好事情的发生,不要等它来了,才懊恼不已。

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事,但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常常意识不到。前不久报载,一名中学生在父母花了大笔钱送入重点中学念书后,由于压力过大,造成多次考试全班倒数第一,深感对不起父母而跳楼自杀。中学生的感情脆弱,心理承受力差,受挫折容易感到悲观失望。紧张的学习,激烈的竞争,家长的期望,老师的关注,个人的志向,无不使他们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和快速运转。那么,一旦考试“砸了”,怎样摆脱这个阴影呢?

1.坦然对待考试。放下思想包袱才能轻松上阵。考试虽代表过去,但并不等于将来。尽管现在的教育制度下,考试仍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但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考试不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升学也不是成才的惟一途径。

2.适当降低期望值。这样有利于减小考试失败与心理期望的落差。

3.正确归因。有同学考得不好时,把原因归为考题太难,老师没水平,身体不舒服等外部无法掌控的原因,而放弃了自身的努力。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好好检讨一下自己。

小心网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