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39091600000007

第7章 情绪篇(2)

互联网的发展给现代人带来了极大方便,也正是因为它的魅力与神奇,使得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追求时尚的中学生对它趋之若鹜。然而由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局限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网络也给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最近发生的几起相关事件来看,这种影响已经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

本报北京6月19日讯

记者张强报道:今天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就“蓝极速”网吧火灾事故原因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6月16日凌晨,“蓝极速”网吧发生火灾,经公安机关侦查,认定这起火灾系人为纵火所致。6月18日15时许,两名涉嫌纵火的嫌疑人被警方抓获,纵火嫌疑人张某,男,13岁,宋某,男,14岁,二人系北京市某初中学生。

“蓝极速”网吧火灾发生后,北京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对火灾现场进行了全面细致勘查,确定起火部位的残留物中含有汽油成分,综合现场勘查和技术鉴定结果,专案组认定这起火灾系人为纵火。据此,侦破工作迅速展开。

据侦查了解,6月15日23时许,有两名男孩在火灾现场附近的加油站买了1.8升汽油。专案组根据线索部署警力,在海淀区展春园附近将两名涉嫌纵火的男孩抓获。

这两名纵火嫌疑人均因父母离异后缺少家庭管教而经常逃学。近半年来,二人一直居住在海淀区展春园宋某家一间房屋内。二人交代,他们经常去网吧玩,两周前在“蓝极速”网吧与服务员发生纠纷,于是起意报复,购买汽油纵火。他们对这一事实供认不讳。

《人民日报》(2002年6月20日第四版)

前不久的“蓝极速”网吧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教育界和工商部门的震动,工商部门在对网吧进行全面整顿的同时,教育界也开展了对中学生上网的教育。纵火的两个初中男孩固然是家庭环境造成了心理的不健康,但是网络在全过程中也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起事件还只是网络负面效应的表现之一。

虚拟世界的平等感和随意性令中学生流连忘返,有的学生控制不住对网络的迷恋,沉迷其中,久而久之形成社会退缩行为、孤独症和抑郁症。初中生自我意识迅速成长,开始感到无法与父母沟通,而网络交流的方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交友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但是,也有一些弱点:中学生因心理不成熟很容易受骗;再者.网络虽缩小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却拉大了人们之间的感情距离,毕竟我们无法感觉到对方的真实。

网络上还传播着许多有害中学生的信息,如色情、暴力。中学生正处于对性知识和性关系充满好奇心的阶段,由于父母、老师的忌讳,无法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便寻求网络的帮助,这样一来,有些学生容易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仅影响学习,还会损害身心健康。我们提倡性教育的必要,但是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方式,可以使用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正当资料,杜绝网络上非法的信息。

很多中学生迷恋电脑游戏,经常能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学生在公共网吧和机房玩联机游戏。游戏确实也是一项智力型的活动,但是过于热衷,对学习是有影响的。我们建议广大同学在运用计算机时要注意处理好和学习的关系,判断浏览信息的恰当与否,并利用计算机从事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要知道,现在中学生中编程高手等计算机专家已经不鲜见了,为什么你不试着发掘一下自己这方面的潜能呢?

直面挫折

挫折,就是俗话中所说“碰钉子”。它的本意有受挫、损伤、失败等含义。心理学中的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阻碍和干扰,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状态。中学生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和情感方面。学习方面主要包括考试没考好,成绩下降,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和责备;情感方面,如自己的亲人去世等。

有一个初二的男孩,过去在小学的成绩一直不错,升入初中后,学习也很努力,但是他所在的班级里优秀学生比较多,所以,不能取得很拔尖的位置,他为此很烦恼。一次期中考试考数学,他的成绩排在了班级十几名,要知道,他过去一直都以数学成绩为骄傲,因而这次考试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一下对自己没了信心,活泼开朗的性格也变得忧郁起来,不爱跟同学玩了,在家里也不怎么和家长说话,老是把自己闷在屋子里,爸爸妈妈看了非常心疼,也很着急,但是又不知怎么和他交流,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

其实,这个初中小孩在考试前已经为他的受挫埋下了伏笔。从小学的优秀生到初中的不怎么拔尖,给他心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自然影响了他的学习,久而久之发展成了累积效应,就在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中表现出来。这说明,一个人必须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且学会根据环境设定自己合理的发展目标,不要给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否则,期望越高,一失败,失望越大,更容易引起挫折感。而且在失败后,要正确地分析。这个男生因为一次的考试便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却没有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正确地分析原因,反而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更会加重孤独感。

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外部环境因素和主观内在因素。

1.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和家庭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步伐加快,中学生在适应环境变化上要比成年人更为缓慢一些,心里调整容易出现偏差。比如:从小学到中学教学内容一下增加,难度变大,致使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一下子难于适应而产生的挫折感;由于升学压力和自身能力问题而使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而出现的挫折感;由于升入重点中学面对更多的“学习强手”而带来心理上的挫折感等。从家庭结构看,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一方向父母将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出现了孩子实际能力和期望能力的差距;另一方面,父母尽其所能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独生子女生活在顺境中,表面上减少了挫折情境的发生,实际上却降低了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当他们独自处理问题时,往往因为一些微小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紧张、忧虑、焦躁等挫折反应。

2.主观内在因素。如我们的所具有的个人条件,有的人在心理上就会存在挫折感,对自己的身高、体型、肤色和容貌等方面感觉欠缺,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方面也具有一种很强的遗憾,这些都会带来人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反应。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旺盛期,对生活的需要很多,对人对己往往要求过高。但现实生活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样,因此这种反差引起了挫折感;其次,中学生年轻气盛、阅历浅薄,知识经验都不足,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往往模糊甚至错误,缺少变通的能力和辨证看待问题的方法,因此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也难免会遭遇挫折。再次,中学生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偏激,常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和其他事物,表现为哪也看不顺眼,常常感到不满,这也是产生挫折的原因之一。

遇到挫折后可以采用以下的小技巧消除挫折感

1.否认。它是指对已发生的挫折事实“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减轻或逃避心理的痛苦。所谓“眼不见为净”就是否认的表现。

2.“酸葡萄”作用。当某人追求某一目标而又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他就会故意将这个目标看作是“不值得”追求的。“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的狐狸,还有鲁迅笔下的“阿Q”都是此类心理作用的典型代表。

3.幽默。用一种诙谐有趣而又意味深长的言语或行动来化解所处的挫折情境或尴尬情景,间接表现出自己的意图。比如,有人说你傻,你可以说“傻人有傻福”“傻表明我天真纯洁”等。

4.补偿。在某件事情上遭遇挫折时,可以选择其他活动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从而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称为弥补。有一句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其生动写照。

以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免除与减轻痛苦不安,却不能改变造成挫折的现实,其实质是逃避挫折现实,而且在日常生活,如果运用不当或运用过分,就会影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地适应,成为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严重的甚至成为某种变态的性格特征。我们提倡积极正确地应对挫折的办法,那就是:不气馁、“化悲痛为力量”,灵活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审时度势,学会放弃和取舍。

看看自己的挫折感

当你打开家的大门正要外出散步时,突然撞到某人而使自己跌倒,你想对方会是怎样的人呢?

1.邻居的小姐。

2.送报的先生。

3.工地的工人。

4.附近某个顽固的老头。

5.跟潮流的人。

您的结果:1

您属于:对于青少年而言,这表现出你对于性的幻想,由于你是在撞倒她之后跌倒了,表示你在和年轻女性的交往中常会力不从心,换句话说,这是对于在和异性交往过程中有挫折感的人所会选择的答案。

您的结果:2

您属于:报纸暗示着认识与最新的情报、资讯,选择这个答案的人,表示自己在课业或知识领域上,有着某种程度的挫折感,在意识中,也许你是个不愿用功的学生或不积极吸收新知的上班族。

您的结果:3

您属于:工地的工人从事的是体力的劳动,不论风吹日晒地劳动,就算打架也不服输,选择这一项答案的人,在意识中觉得自己的体力不如人,在肉体上常有挫折感。

您的结果:4

您属于:这个答案暗示权威和道德,选择此答案的人,暗示自己是个反权威和反道德的人,是个在道德感上一直受压力的人。

您的结果:5

您属于:跟潮流的人相撞后跌倒的你,在心底下有,我无法像他那样,我太落伍了的挫折感,换句话说,你是一个在身体或心理上已渐渐步入中年者,且有跟不上潮流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