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83

第183章 两国签和约1

李德本苦笑:“你野心不是一般的大。这丝绸之路可多是沙漠戈壁,要修一条路出去,别说工程浩大,但黑汗如今愿意不愿意还是个问题。”

“工程问题不大,高山山川少。至于黑汗不同意……不同意就打嘛”常智光呵呵一笑道:“用金钱和士兵铺路,把明制搬到他们国家,同化他们民族。我还想将来把黑汗当成对西方的商业中转站,而后持续西扩。”

李德本道:“你倒忘了,还有鞑靼女真在侧虎视眈眈。”

“唉……其实公主要聪明一些,就要允许我朝他们一起卖废旧武器,让他们互相消耗国力,最后两边都成叫花子,我拉一车武器就可以买他们一座城池。”

“一个人干不了那么多大事。你志向远大,却不可贪多。不过你也是脚踏实地之人,我说这话倒是多余了。”

当天夜里在一家军镇休息,拢县快马来报:“报,瓦刺人谴使和谈,愿意交还灵、永乐。”

“哦?”信使再道:“李将军让小的转告大人,那天一把火不仅烧掉大部分攻城器械,而且还烧毁了敌七成粮草。而今瓦刺大军不足十天粮草。”

“让你们只打仗不生产。”常智光阴笑得意一下,终于是要耗光瓦刺的精气神了。常智光吩咐:“谈可以谈,让李将军派人和他慢慢谈。”

“另外,今天早晨,那个粘木窝窝又来了,李大人准备在明天夜里全歼这五千敌军,给瓦刺军最后一击。”

李德本一边道:“老弟,你守几个月城不如李将军一夜死的人多。”

“这打仗嘛,死人总是不能避免的。”常智光对信使道:“你和李将军说,能降就降,少杀人,不用替我省钱。”

“是!卑职告辞。”

这边拢县的信使才走,又来个报信的,一问,原来是河北东路的军使:“报!西京道鞑靼军三万骑兵突入瓦刺,三天内攻克三州,而今占据夏州停兵止步。”

“把消息发到拢县。”

“是!”

常智光和李德本还没讨论,这边又有信使找来:“报!吐蕃阿柴部,从青海出兵,而今攻占了瓦刺的宣化府。”

“哇!四面包围终于形成!”常智光大喜,刘挺非常上道地在桌子上摆上地图。

常智光边看边道:“老哥,北面有天惶县几万人和马将军本部一万五千精锐骑兵。南面是我们拢县,西面是吐蕃人截断西去之路,东边是契丹人。这么一来,这瓦刺十几万大军外加横山一线,全部被包围了起来。瓦刺缺食少医,我看他们是真心想和谈。”

刘挺道:“而今小半个瓦刺没了,瓦刺人实在控制的地方就是兴庆府以北,白马镇到黑水镇这一带。”

常智光道:“我不去兰州了,我得回拢县,这和谈必须要我亲自去谈才能占到大便宜。”

李德本不明白:“你原先不谈,现在为什么要主动谈?”

“如果不放走这十几万大军,一来有可能和我们鱼死网破。二来没了他们谁去打吐蕃和鞑靼国?老哥看,灵、永乐、横山、西凉、瓜、沙这几州全部在南面,而今已经是是非之地,三国总兵力加一起快超过瓦刺人。如果他们舍弃这一带,不仅可以让他们三国狗咬狗,还可以抽兵而出,抵御吐蕃和鞑靼人再朝前推进。我们可以用粮食和他们做交换,再拿了肃州,再朝吐蕃买了宣化府。这样以西凉为防御中心,这一片国土就算是稳固下来。”

李德本道:“可是我们这回就帮上瓦刺人,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永远的朋友。老哥你看,这片可是好地方,有种田福地瓜、沙两州,有养马地凉州。而且还通回鹘,这边商业发展起来,西有回鹘,南有吐蕃,北有瓦刺,东有鞑靼国。没有比这更好的商业线路了,我得马上走,让李将军别杀粘木窝窝,免得节外生枝。”

“恩!”

李德本吩咐:“来人,分两百卫队给常大人。老弟万事小心,你尽管放手,公主那边我会上书说明。”

于是常智光又杀了回来,连夜赶路到达拢县,直接到了北面大帐,也不等亲兵通报直接进去,却看见李如松和粘木窝窝正在讨论事情。

李如松见了常智光,一惊站了起来,而后又镇静下来道:“大人回来正好,已经商议好,粘木将军趁傍晚会议动手,事成之后,我军骑兵接到信号,掩护粘木将军带五千人马进城。”

常智光道:“杀他们干什么?瓦刺人已经败了。粘木将军把这张地图带个李乾顺,只要同意归还红圈标识的州县,下午我就在小村等你们使节,机会就此一次。”

粘木窝窝疑惑问:“什么意思?”

“河北东路已经抽调了三万精骑,河北西路抽调五万精骑,日夜兼程,估计四天左右就会到达拢县。同时后勤厢军编了四万守城部队,你们瓦刺已经没有后路。十几万大军烟灰只是时间问题。不过我难以想象这十几万精锐军队消失后,你们无粮无兵无后勤,怎么抵御吐蕃、契丹和我大明联手?这张地图就是你们唯一机会,收好,别弄丢了。”

李如松摊手:“看来戏唱不成了,早上刚接到快报,马将军已经在七天前拿下兴庆府。而围困天惶县瓦刺部,由于没有粮食已经开始宰杀战马,士兵十散二三。”

常智光道:“只要你们答应条件,我大明将分四批提供你们两千石粮草,可以解你们当前之危。”

“原来你们早就知道我是诈降?”粘木窝窝问。

“恩,你演技并不好。”常智光道:“你应该感谢我,否则你五千骑兵必然被李将军虐杀。”

“……好”粘木窝窝沉默一会,拿起地图道:“末将这就去禀告皇上,告辞。”

粘木窝窝走后,李如松担心道:“大人,你要这些地方末将不反对。但是你要拿两千石粮草救济瓦刺人,恐怕会有麻烦。”就是李如松这个武将也知道,常智光这是剑走偏锋。

资敌攻盟,明朝变成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小人,明朝是不会接受的。中原人都好面子,朝廷更好面子。一有利益立刻翻脸,朝廷受不了鞑靼人的指责。瓦刺人有了这批粮草,并且明军威胁消失,鞑靼国孤军深入,下场如何,明眼人一望就知。

这个黑锅可不小,朝廷不能不有所交代。而身为始作俑者的常智光,必然首当其冲。按李如松想,可以接收这些地方,而后停战,但是资助敌人反击盟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我哪里不知道。”常智光苦笑道:“可是如若没有这个条件,瓦刺人左右都没好处,哪会乖乖的交出这些地方。如果他们把十几万人化整为零,分散到各城去,要啃下来恐怕要耗费很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