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另类官商
3973100000184

第184章 两国签和约2

这些地方可不是没有守军,瓜、沙还好,但是距离拢县太远,灵、永乐有横山天屏,凉州还有五万守军,花几千石粮草换取这些地方,这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而且瓦刺重兵都在南面,等明军花了好多力气收拾完时候,鞑靼人已经把该拿地方全拿了。

李如松叹口气道:“此战功劳本是大人最大,可惜了啊,但末将定然配合大人,有任何需要尽管说。”

无名小村。本次瓦刺人和谈拿足了诚意,李乾顺亲自出马,两名文官陪同左右。从这场面看,常智光知道瓦刺人急了,目前他们面临亡国的可能,这是瓦刺出现的重大的战略错误所导致的局面。

第一,早先对付,瓦刺最多只出一个军司人马大概十万人对付,而真正战斗人员不过数万,但是连续遭遇败仗。嘉靖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明军多次进攻瓦刺,瓦刺军一再被击败。而后打胜战是四部军司齐齐发兵,分两部,一部追袭,一部反攻城。这样的战法讲究就是快,让明军头尾不能相顾。

但本次,明军一反常态,以守为攻,用少量人马调动瓦刺军大量人马。而如此大规模召兵发生在春夏两季,导致种植停止。而明朝早露风声,瓦刺人准备战争是在年前,而后四月开打,一直拖到了而今八月。全民皆兵的战争制度,如果不能有效的以战养战,必然是被耗费一空。

第二,瓦刺军事机密的泄露。瓦刺人知道明朝有意思朝瓦刺用兵,但是不知道规模,不知道带兵将领,不知道从哪个位置入侵。如果按明朝公开说的灵永乐,那和秦凤路关系一点都不大。反看明朝,却是对瓦刺年节前后布置的兵力了如指掌,而后兵力变化也甚为熟知。

第三,是明军大规模配备的火器犀利非常,特别是甩手炮的秦凤路士兵普及化,让明军在冷兵器时代成为单兵之王。一个携带了两枚甩手炮的士兵可以干掉最少六名瓦刺骑兵。

第四,内部动荡,此次战争最失败莫过于对拢县的第一场大战,竟然被其生擒了近两千质子军。朝廷本还是信任这些被俘虏质子军的家人,但没想到造就了萧银引部放敌叛逃的事件。而后又矫正过枉,导致大量政府部门官员被闲置,后勤补给造成很大困难。从攻城器械如此久才到主战场就可以看出来,瓦刺办事效率已经极为低下。

第五,对手不讲道理,翻开古往今来的战争,都是两军相争,当然也有个把收买将领的,但从没有把钱当了草纸的打发,不仅买将领,士兵也买,马也买,甚至连几块牛肉干都收,出的价值又是巨恐怖的天价。去年瓦刺全年税收也不过五百万贯,而明朝整队加零碎收买,加上奖赏士兵的花费已经达到了两百八十万贯。铁鹞子不攻而破,往利氏人放敌进心脏,全军士气低糜,细作混杂,大军无任何秘密可言。并且明朝一反往年重赏将而轻赏兵的政策,对大明士兵进行大规模的奖赏,明军士气之高,令人恐惧。

第六,明军两名将领的杰出表现,可以说对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瓦刺人根本不知是哪方神圣。但是这两人统兵的能力却让他们大为惊怕,马千乘稳如泰山,李如松锐如匕首,两个如此有性格的将领让瓦刺无法应付。反看瓦刺,几个将军从头到脚的资料明军手上都有,一成不变的打法早就被人当成儿戏。

第七:朝廷直接掌控的人马不多,各地王爷、军司、部落在火器面前都不愿意当炮灰。

当然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瓦刺一直和吐蕃交恶,比如没有派遣专人游说鞑靼国等,客观还有这两年自然灾害严重,国力削弱等等。事情就是这样,成了就是胜点多,输了就是败点多。挨打可以变成忍辱,所以最主要就是成或败!

不管怎么说,而今是以失败者坐到这个位置上来。李乾顺打量了常智光好久才叹一声道:“没想常大人是如此年轻,而今就有如此出息,假以时日,恐怕无我等生存之地。”

“多谢陛下夸奖,其实在下就是钱多了点,对打仗真的一点都不懂。”常智光客气道:“倒是陛下贤名在下略有耳闻,勤政爱民,整顿吏治,减少赋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

“如果不是兴修水利,重农废牧,恐怕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下场。”李乾顺明白,自己最大错误就是在牧向农转变之时,仍旧采用了游牧民族一直使用的全民皆兵战法,士兵过于依赖朝廷的补给。

常智光道:“人都是向好的看,从原来居住帐篷到现在居住房屋,以前只吃肉,现在有青菜有粮食有商品。难道为了一直打胜仗,就坚持游牧?再者说如果没有转变,冷锻甲,瓦刺剑从何而来?陛下似乎过于自责。”

“有句汉话说三十东河东,三十年河西。唐时,我党项和吐谷浑联合抵抗吐蕃被灭,而后依附中原强盛,对吐蕃穷追猛打,对中原也吞土夺城。没想又反过来,吐蕃和中原又对我党项侵蚀而来。”三十多岁的李乾顺说起话来如同五十岁一般,振作下精神道:“常大人恐怕已知道我党项人如今的艰难处境,朕也不瞒你,而今瓦刺说是内忧外患一点都不为过。”

“确实知道。”常智光问道:“陛下考虑的怎么样了?”

“朕的意思是让出灵、永乐于明军。而明朝立刻撤回兴庆府、天惶县的明军,并且交纳一千石粮草。”

常智光又拿出一张地图:“陛下,在下的意思是,从灵州到瓜州,这一线在下都想要。”

李乾顺阴着脸道:“常大人这是趁火打劫。”

“其实在下感觉还是陛下合算。”常智光摊开地图道:“首先瓦刺就不再和吐蕃接壤,等于陛下少了一个敌人。其次,这一带是要弄工业区,就相当把瓦刺边疆带动繁荣起来。再者,明朝可以打通丝绸之路,必然不会再对瓦刺用兵。”

凉州控制半个河西走廊,是养马之地。而瓜、沙州又是农业大州,这两块肉乃是李乾顺的心头肉。李乾顺有点愤怒道:“常大人会不会觉着自己胃口太大了些?”

“陛下,请恕在下直言,目前形式,这些地方我大明也可自取,在下不忍看生灵涂炭而已。再者就算明军不取,西面吐蕃虎视眈眈,东北面鞑靼国重兵加境。即使明军原地不动,这些地方也不会再是瓦刺的。”常智光道:“拿别人的东西来卖,一向是我们商人暴利之所在。陛下看,一旦有军粮补充,又去了兴庆、天惶后忧。陛下可以轻松将鞑靼入侵之军驱逐出境。而吐蕃占据的宣化府,在下可保证其不再出兵骚扰。”

李乾顺不说话。常智光想想后道:“陛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几年来大明废人头税、重养民生,重用年轻有才将领,火器替代刀剑成为主武器。陛下要知道,本次出军仅有秦凤路一路,而且支援此路后勤不过二十个州而已,即使陛下打败了这批,只要朝廷愿意,立刻能派出另外一批。五千万的人口,年入税利三万万贯。如果是我,我定然学大理,不仅每年可以从大明拿钱贴补,而且不用养兵,对明贸易又能占很大便宜,而大明也从未有吞并大理的念头,一直是兄弟之邦,所以陛下不用担心明强盛后会吞并瓦刺。”